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精品PPT课件


(二)民国初期
——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的继续
历史线索。
学堂改为学校。音乐列为中小学和师范 学校必修课。
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主张,对新音 乐和艺术教育活动的促进作用。
乐歌书刊大量印行。新音乐活动蓬勃开 展。出现了许多新式音乐社团。
(三)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
历史线索。 1919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 赵元任的歌曲创作。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 刘天华的二胡音乐。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的欧洲乐器音乐创作。 20年代工农兵歌曲创作。 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设立。 王光祈的音乐理论研究。
育。学校音乐教育成为近代中国音乐史的重要 内容,它影响到音乐创作的各个领域。
声乐歌曲
一、群众歌曲 二、独唱歌曲 三、合唱歌曲 四、电影、戏剧歌曲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最早演奏乐器只是琵琶,后来,又被移植为古筝曲。但现在能 听到的,大都是民乐合奏的,乐器如下: 琵琶,古筝,中阮,萧,花盆鼓,二胡,中胡,大提琴,木鱼,碰铃,笙... (根据版本不同,使用乐器会有所变化) 关于民族乐团: 弦乐组: 板胡、高胡、二胡、中胡、大胡、低胡、革胡、民族大提琴、低音提琴。 管乐组: 笛子,笙,唢呐,管子。 弹拨乐组: 扬琴、箜篌、古筝、柳琴、琵琶、中阮、大阮、三弦。 打击乐组: 民族定音鼓、花盆鼓、小堂鼓、大锣、小锣,云锣、响板...
时。《律吕正义续编》的印行。 2、太平天国采用基督教音乐从事反清活
动。 3、清廷新式军队的军乐队。 4、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 式等方面与传统歌曲的不同。
歌词文、白语言形式兼采,旋律写作主 要是“旧曲填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 乐作为乐歌旋律,也有少量自创曲调者。 乐歌内容主要反应的国人救亡图存及资 产阶级革命思想要求。乐歌的对象主要 是学生。
独唱歌曲
独唱歌曲是代表近代歌曲创作艺术水平 的主要部类
代表人物:萧友梅、赵元任、黄自
萧友梅
萧友梅简介:
(1884—1940)1901年去日本学习教育及钢琴,并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同盟
会”。1912年赴德学习音乐,并以《中国古代乐器孝》一文获得
博士学位。是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和杰出的音乐教育家
。《问》、《南飞之雁语》、《“五四”纪念爱国歌》是他的代表
中国音乐史 (近现代部分)
第一节 概 述
新音乐的启蒙和发展
1、概念。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 的传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 统音乐的音乐。
2、四个发展阶段:晚清时期、民国初期、二 十年代以及三、四十年代
(一)晚清——新音乐的初步启蒙
历史线索。 1、最早随传教士传入中国宫廷,如康熙
作,主要论著有《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中国历代音乐沿革
概略》。
作品特点:
舒展自如,亲切质朴,结构严谨,情绪深沉。
代表作品
《问》(1922年)、《南飞之雁语》(1923年)等
赵元任
赵元任简介:
赵元任(1892 11.3—1982 2.24) 汉族,字宣仲,又字宜重,生于天津 1929年6月底被中央研究院聘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兼语言组主任, 同时兼任清华中国文学系讲师,授“音韵学”等课程。1938年起在美国任 教。他是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史
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抗 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 展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 育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 亲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 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民族器乐(二)
民族器乐活动历来在民间是有市场的,群众 基础很好。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宗教活动、民 间民俗活动中。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 因,民国时期政府并不重视这样的音乐及其 活动,这些音乐家地位及其低下,自生自灭 ,无人问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丝竹音乐。这个乐种在江 南发展势头最好。
代表人物:华彦钧
传统音乐
戏曲音乐
京剧
梅兰芳(1894-1961) 程砚秋(1904-1958) 周信芳(1895-1975)
地方小戏发展
器乐
五四前后,在南北大城市中成了一些专门从 事民乐演奏的社团。重要的有“天韵社”( 1911),“国乐研究社”(1919)“大同乐会” (1920),“今虞琴社”(1934)、“上海国 乐研究社”(1941)等。重要人物有吴畹卿、 沈肇州等。这些社团在改编、整理、研究和 民乐曲谱的刊行、乐器改革等方面作了不少 有益的工作,并将这些成果进行各种形式的 演出和灌制唱片等活动,如大同乐会的柳尧 章等人曾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变为民乐 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声乐 群众歌曲
填词的群众歌曲 改编的群众歌曲 创作的群众歌曲
“五四”时期 抗日救亡时期 全面抗战爆发后期
资料欣赏
器乐:《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 、《步步高》、《二泉映月》
声乐:《送别》、《松花江上》、
近代专业音乐创作
笼统划分,可以作如下划分: 1、声乐 2、器乐 3、歌剧 4、交响乐 早期音乐创作的灵感与动力来源于学校音乐教
三、社会音乐结构的变化
新音乐勃兴,传统音乐地位下降。 从历史看,这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又一次
转折。 这一转折的原因?
传统音乐
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大量发源于农村的传统 音乐流入城市,并且在城市立足、发展;各种 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多、扩大、表演艺 术水平的提高;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 乐的新发展;适应传统艺术的市镇接受者—— 市民的需要改革艺术。传统音乐朝着艺术化, 特别是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等方面发展; 吸收新文化成分;传统音乐在职业化的过程中 ,为了经济利益与适应市民之需,也受到不少 坏的影响。如广东音乐的一度爵士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