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设计:按不同标准分类

“合适”的“合作”才精彩
——以《按不同标准分类》为例
睢宁县双沟镇中心小学房晓兰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为了凸显其重要作用,放眼望去,每一节公开课、评优课或示范课,执教者都要控空心思创设儿童合作学习的情境。

然而,以下问题却被教师们忽视:合作意识并不是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培养,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所有的教育教学之中;数学学习也不是必须有合作的教学环节,而是在遇到“合适”的内容时,“合作”才能起到作用。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就适合儿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一、活动激发知识经验。

(出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六个图形。

)师:你会给它们分一下类吗?
(一生到前面分类,投影显示。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按颜色来分类,分成了三类:红色、黄色、绿色。

师:还可以用别的办法分吗?
(一生再分,投影显示。


师:你也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按形状来分,分为三角形和圆形两类。

师:同样的图形,可以按颜色来分,也可以按形状来分;换句话说,可以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按不同标准分类。


(评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了简单的分类,通过分图形的活动激活了他们的知识经验;在操作中儿童再次感受到了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为学生下面初次接触统计活动提供知识基础。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你看出来这是哪儿了吗?
生:童心园,那里的石头上写着这三个字。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数学学习就需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睛眼;继续观察:这里都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生:这里有老师,有学生,他们有的在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而且话说得也很有条理,这样老师和同学们就能听懂你所说的话。

(另找三生继续说。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根据学生的口答,板书:游戏、读书、下棋;老师、学生;男、女。


师:你们很会提问题,说明你们已经开始会学数学了;很多时候,数学学习就是从一个问号开始的。

提出问题后做什么呢?
生: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师:对呀,怎么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1:数,一个一个数或两个两个数。

师:我建议给他掌声,他不仅告诉我们用数的方法,而且还说出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数。

生2:五个五个数。

师:这里面老师有几个人,五个五个数合适吗?
生:不好,老师还不到五个人呢。

可以分类数。

师:你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分类数?
生:清楚,不会乱。

师:数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统计方法;不过,今天老师还要和你们一起来探索一种新的统计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要对图中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还要把我们整理的过程记录下来。

(评析: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进论,学习和求知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也是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在充分观察情境图的基础上自主提出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

因为本节课呈现的情境图是静止的,所以学生容易想到用“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其实,对于变化的、结果不确定的现实问题,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统计是必要的,儿童现在体会不到,教师可以直接引向这种统计方法。


三、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类标准。

师:你能想到什么分类标准?四人小组每个人轮流说一说。

有的小朋友说话慢怎么办?
生:耐心等着他把话说完或者教他。

师:真是好孩子。

还有,说话的时候轻轻的,小组内能听到就可以了。

(四人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能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哪几种分类标准?
生1:分为三类:做游戏的、下棋的、读书的;也可以分为两类:老师和学生;还可以
分为男和女两类。

师:哪个小组有补充?
生2:可以分为站着的和坐着的。

师:按姿势分,是吗?可是,这里除了站着的和坐着的,还有——
生:半蹲着的。

师:对,可以分为三种姿势才能把这里的人全部包括。

(评析:学生对分类的标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个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因为分类标准有很多,所以选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交流能完善孩子的想法,他们能从别的同学那里得到启示,找到不同的分类标准。

这个环节是有效的“真合作”学习。


四、两人小组合作探索分类整理的方法。

师:分类方法很多,我们可先选一种,按性别分吧。

你喜欢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一个人呢?
生1:小正方形。

生2:小三角形。

生3:对号。

师:图形、文字、数字符号都是可以的。

师:在整理的时候,怎么才能尽量不重复、不漏掉呢?
生1:从上向下观察。

生2:从左向右。

师: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来整理。

生3:找到一个人,就在他身上点一个点。

师:要给记录过的人身上作一个记号,是吗?
生:是。

师: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按顺序整理数据,二要做记号。

哪两位小朋友愿意来试试?
(两生示范按性别分类:一人负责在图中整理,一人负责用符号记录。


师:伸出我们的右手,和他们一起来感受怎样分类整理并记录数据的。

(生伸出右手书空,和前面的两生一起在图中“找一个”,再在表中“记一个”;学习并体会分类记录方法。


师:你知道我们的办法了吗?
生:先在图中“找一个”,再在表中“记一个”。

师:对,这些人和你们所用的符号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现在,请两人小组任选一种
分类标准,合作整理数据并记录。

一人负责在图中整理,一人负责用符号记录。

(两人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并记录。


(评析:这部分内容特别适合采用两面人小组合作的方式:首先,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并记录,在实际生活中,这类统计问题往往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的,比如选“三好学生”时的票数统计;第二,这是小学生一次接触统计活动,两人合作能有效地降低学习的难度。

因为小组教学由于是将不同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内开展学习活动,其间要经历不同的思考过程,要给每个人均等的学习机会,并保障学习任务完成。

因此,必要的程序和规则是小组学习活动有序、有效开展的基本保证。

先是让两位学生进行合作示范,教师再提出明确的程序和规则;合作的结果是小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得到两位成员的一致认可,小组成员能形成共识。


五、汇报交流,分析数据。

师:请一个小组来给我们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整理和记录的。

(四生到前面说出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展示记录的结果。


师:整理好数据以后,可以做什么了?
生:回答问题。

师:老师有多少人?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3人,教师的后面有3个对号,所以图中有3个老师。

师:分类整理能清楚地看出每种人有多少个?
师:有多少个学生?
生:12个。

师:参加三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生回答各有多少人。


师:我们选用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呢?
生: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板书: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师:你还能从这些数据中发现别的问题吗?两人一小组,给同位同学提一个不同上面的问题,让他根据我们整理的数据进行回答。

(评析:这是小组成员开展的另一次活动,它要求将小组的学习成果以一定的形式向全班学生展示;这种展示是合作性的展示,教师恰当的小组评价和激励,能鼓励小组成员互帮、互教的情形。

在此基础上,又互提问题,灵活的合作方式能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四、回顾过程,深入理解。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先提出问题,又通过分类整理数据解决了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或问题吗?
生1:分类整理不重复、不会漏。

师:分类整理数据时怎么样做才不重复、不会漏掉呀?
生1:按顺序、做上记号。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2:分类整理数据能清楚地看出每种人有多少个。

师:分类时,标准不同,结果呢?
生: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在回顾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小组合作学习是有实效的,再一次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合适”的“合作”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