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年中考物理要求解读

2010年中考物理要求解读

(3)能分辨常见物质(初中范围涉及到) 的物理属性,不单独考查当前学生缺少认知 背景、仅依赖记忆的物理属性。
7.从粒子到宇宙
(1)不要求记忆有关微观量和宏观量的数 量级或尺度关系,如分子直径的数量级、天 文单位和光年与米的关系,不要求作相关计 算。
(2)不要求记住当前不能理解的有关专业 名词,如“大爆炸学说”、谱线“红移”等。
一、总体要求
2.关于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从 加强实验的角度出发,有如下的要求:
(1)有一些活动,为重要的学生实验,如: ①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③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④用弹簧测力计验证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⑤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4.光的折射 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辨别,不得采用 “手摸”的方法。
(2)不要求作有关透镜成像的光路图。 (3)常识性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和
原理,教材中“活动4.7”仅作为观察活动体 验,不具体讨论透镜组合成像的问题。
5.物体的运动
(1)可适当涉及常用的“特殊测量”的简 单问题,但不对操作细节作严格要求。
2.物态变化
(1)不讨论温度计构造及材料对测量精度 影响的问题。
(2)不要求对刻度不准的温度计进行有关 计算。
3.光现象
(1)不要求记忆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 色;不要求记忆物体颜色与反射光和透过光 的颜色的关系。
(2)只要求作一个发光点对一个平面镜成 像的光路图
(3)不讨论潜望镜成像的正、倒以及与观 察者的距离问题。
2010年中考物理要求解读
碧波中学
说明பைடு நூலகம்
本《要求》以中考命题为切入点,旨在引导 教学回归课程标准所规范的应有教学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平时教学中因随意拓展而 影响物理教学本来价值、造成学生过重课业 负担的现象。理解时应当注意:本《要求》 的实质性意图只是控制不必要的难题,其中 涉及教材内容的只是把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而不存在教与不教的问题。
(2)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原则 上维持教材中例、习题的水平,不再扩展更 繁难的计算(如不要求计算复杂的追击问 题)。
6.物质的物理属性
(1)根据定义测量物体的密度,可适当扩 展到测量液体密度,如测量盐水、牛奶的密 度等,但不要求过分讨论操作细节对精度的 影响。
(2)不要求计算繁难的“含量问题”和 “合金配方问题”。
8.力
(1)只要求了解弹簧伸长与外力的定性关 系,不要求介绍“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 长量与外力成正比”。
(2)了解重心作为重力作用点的含义,但 不作深入讨论,不涉及复杂物体的重心问题。
9.压强和浮力
(1)不要求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不要求对托里拆利实验作深入分析。 (3)要求了解沸点与液面气压有关。 (4)不要求知道大气压随季节、天气变化的规律。 (5)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会解释简单的
一、总体要求
1.关于苏科版教材的“生活·物理·社会” 和 “信息库”栏目内容可以作为命题背景 素材,超出课标要求的知识不作考查要求。
如八年级上册P.10~11“生活·物理·社会” 栏目中:(1)“能量”概念虽在当节教学 时段只作为链接,但最终应作理解要求; (2)有关说明声能的两个例子——例1所涉 及的椭球形面镜不作知识性要求
求和相关的知识要求。
附: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为了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确定以下实验为 学生分组实验,教学中应当根据课程标准、 教材的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训练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 这些实验将作为实验学习评价的重点,但并 不意味要忽视其他实验活动。教材中的其他 实验活动,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有 的可作为“随堂实验”,让学生边学边实验, 有的可作为教师的演示实验,通过学生观察 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1.观察水的沸腾 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4.探究光的折射特点 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 7.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8.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9.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0.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 11.探究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 12.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1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4.探究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5.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16.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
17.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
初中物理学生分组实验目录
18.学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19.探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
的关系 20.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21.测量小电灯的功率 22.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
二、教材各章列举
1.声现象
(1)由水波引入波动、由弹簧纵波引入疏 密波,仅作为形象地认识声波,不要求解释 声波是纵波,更不要扩展到横波及其比较。
(2)不要求记忆男人、女人讲话、歌唱声 音的具体频率值及频率范围。
(3)不讨论“运用音调、音色判别物品好 坏、优劣”等似是而非的问题。
(4)在联系乐器发声的实际时,不要求学 生记住音调变化与发声体变化的具体关系。
一、总体要求
(2)有些活动是以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主的,对学 生有观察现象,以及与知识相联系的要求。
(3)有些随堂和课外的小实验和小型探究活动, 重在通过这些活动获取感性认识、体验探究过程, 不要求关注过程细节和技能。
(4)综合实践活动为小组选做的课题训练,其开 放度较大,可作为平时的考核要求,某些符合课标 要求的内容可以作为阅读性试题的背景素材。
一、总体要求
2.关于教材中的实验、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从 加强实验的角度出发,有如下的要求:
(1)有一些活动,为重要的学生实验,如: 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⑦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⑧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⑨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 ⑩测量小灯泡的功率等。 对这些实验不仅有过程的要求,还有合适的技能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