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网络摄像机测试大纲2014年第1版目录1 功能测试 (4)1.1外观检查 (4)1.2输入电源要求 (4)1.3镜头接口类型 (4)1.4外部接口 (4)1.5音频输出 (5)1.6图像输出 (5)1.7音视频采集和编码 (5)1.9 外接IO报警功能 (5)1.10抓图功能 (5)1.11 SD卡存储功能 (5)1.12远程管理功能 (6)1.13 OSD字符叠加 (6)1.14自动光圈 (6)1.15语音对讲 (6)1.16 区域遮挡 (6)1.17背光补偿 (6)1.18强光抑制 (6)1.19模拟视频制式 (6)1.20网络协议 (7)1.21码流设置 (7)1.22云台控制 (7)1.23预置位与巡航 (7)2 性能测试 (8)2.1图像网络延时 (8)2.2 最大图像分辨率(限定条件:实时视频流25帧/秒) (8)2.3分辨力 (8)2.3.1测试条件 (8)2.3.2 测试方法 (8)2.4 锐度 (9)2.4.1 测试条件 (9)2.4.2 测试方法 (9)2.5 色彩还原度 (10)2.5.1 测试条件 (10)2.5.2 测定方法 (10)2.6 对比度 (11)2.6.1 测试条件 (11)2.7 最低照度 (11)2.7.1 测试条件 (11)2.7.2 测定方法 (12)2.8 低照度成像测试 (12)2.9实景成像测试 (12)3 环境适应性试验 (14)3.1高温存储实验 (14)3.2高温实验 (14)3.3低温存储实验 (14)3.4低温实验 (14)3.5恒定湿热实验 (14)3.6温度循环实验 (14)3.4正弦振动实验 (15)3.5冲击实验 (15)4 安全性要求 (15)4.1标志 (15)4.2绝缘电阻 (15)4.3抗电强度 (15)4.4防过热 (15)4.5防雷击 (16)5 电磁兼容性 (16)5.1静电放电抗扰度 (16)5.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 (16)5.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 (16)6.附件 (17)6.1附表一环境试验复测表 (17)1 功能测试1.1外观检查摄像机机身或者机芯上应有相应的标志,标志能够反映产品名称和型号,以及制造企业、生产日期、输入电源要求和功耗等内容;测试方法:采用目测法检测,产品上应有上述标志,且表面应色泽均匀、不应有气泡、龟裂、脱落和磨损现象,不应该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渍;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文字标识应清晰、完整。
1.2输入电源要求枪机供电电压:AC24V(±10%)或DC12V(±10%)供电,球机供电电压:AC24V(±10%),摄像机可选配PoE供电。
测试方法:用可调电压电源给待测设备供电,调节电源到最大允许误差值,设备连续工作10min,查看设备是否一直工作正常。
1.3镜头接口类型支持C/CS接口,镜头可选配。
测试方法:使用与摄像机sensor尺寸相同、分辨率匹配、接口匹配的镜头,连通上电后,测试摄相机成像在全焦段内是否可以聚焦且清晰。
1.4外部接口网络摄像机一般应具备如下接口:测试方法:采用目测法。
1.5音频输出音频清晰,音量可控,没有明显的噪音。
测试方法:通过客户端或浏览器连接至摄像机,打开音频对讲或播放功能进行对讲,通过摄像机输出音频至音箱或麦克,应能清晰收听相应语音。
1.6图像输出在视频信号处于监看或录像状态时,静态图像视觉效果良好,清晰,色彩真实,层次丰富;移动图像边缘无明显的锯齿、拉毛现象。
测试方法:用待测摄像机拍摄20m左右间距、时速约50公里的汽车,观察画面的整体信息,观察静态画面和移动画面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1.7音视频采集和编码摄像机根据需要可支持H.264、MPEG-4和M-JPEG等视频编码标准和G.711、G.721或G.729等音频编码标准。
测试方法:通过本地录像或者平台录像获取音视频流或录像,通过VLC等工具验证音视频编码类型。
1.8滤光片切换手动或者根据外界光线变化自动切换滤光片以适应白天模式和夜间模式;测试方法:在设置界面内手动切换摄像机黑白模式,或者通过遮挡镜头(含光传感器),观察摄像机画面是否有彩/色黑白转换,且配合听IRCUT是否有因切换而发出响声。
1.9 外接IO报警功能摄像机应具备向系统平台上传外接传感器报警功能。
测试方法:在web中配置I/O报警设置,依据配置闭合或者断开报警连接,查看web 中的报警信息。
1.10抓图功能具有手动、定时、报警触发图片抓拍功能,抓图图片保存于SD卡或本地设备中。
测试方法:在web中通过点击按钮或者配置定时、报警触发配置抓取图片,在对应保存路径中查看抓取图片。
1.11 SD卡存储功能可选配SD卡,具有本地存储功能,支持SD卡热插拔,且SD卡中的录像或者图片可通过网络下载得到客户端机器;测试方法:在摄像机正常工作状态下插上SD存储卡,在web界面或者客户端中查看存储卡信息,若SD卡存在,则开启摄像机本地抓图和录像功能,一段时间后下载图片和录像到本地存储;确认能下载后使用读卡器直接读取SD卡中数据,比对通过下载方式获取的数据和从SD中直接获取的数据是否一致,来确定数据是否存储在SD中。
1.12远程管理功能可通过网络远程配置、升级、重启设备和恢复出厂设置功能。
测试方法:通过浏览器界面或客户端连接摄像机,点击相关按钮,观察设备响应状态,判断设备是否具备相关功能。
1.13 OSD字符叠加具备OSD字符叠加功能,能够在画面上叠加通道名称以及地址位置信息。
测试方法:在web页面上添加通道名称以及地理位置信息后,对应信息能显示在画面上。
1.14自动光圈摄像机可根据环境光线的强弱自动调整光圈大小,在恒定光照强度下图像不应有晃动或抖动现象,且光线骤然变化下的稳定时间不应大于5秒钟。
测试方法:在暗室环境下,调整光源强度,观察摄像机是否保持成像稳定,用手捂住镜头再松开,观察摄像机成像是不是能快速的稳定下来。
1.15语音对讲具备语音输入/输出接口,能够实现摄像机到控制端语音对讲功能。
测试方法:通过浏览器界面或客户端连接摄像机,配置语音对讲后,能够实现摄像机和电脑间的语音对讲。
1.16 区域遮挡可根据用户需求设置视频拍摄的遮挡区域,及该区域的大小、方位。
测试方法:在web界面上配置遮挡区域,则画面在选定区域内的图像应能被遮挡。
1.17背光补偿摄像机在非常强的背景光线下或者逆光下,对观测目标可以拍出较佳视觉效果。
测试方法:在室外光线很强,室内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下,摄像机从室内捕捉正对摄像机、站在窗口人物的面部信息,如具有良好的背光补偿功能,则摄像机应能在背景画面不过曝的情况下辨清人脸特征。
(能否构建暗室内测试环境及测试条件)1.18强光抑制能自动分辨强光点,并对强光点附近区域进行亮度抑制或补偿,获得清晰的图像。
测试方法:在暗室内,打开一个较强的点光源,开启摄像机的强光抑制功能,如具备良好的强光抑制功能,则摄像机应能将光晕范围抑制很小的同时,辨清光源周围的细节。
1.19模拟视频制式模拟视频应支持PAL制式,同时可支持NTSC制式。
测试方法:用BNC线将模拟视频接口和具备制式自适应监视器连接,观察监视器中模拟视频的制式;然后在web界面中切换制式,再次观察监视器中的制式显示信息,验证PAL 制和NTSC制间是否可相互切换。
1.20网络协议摄像机可以支持HTTP,TCP,ARP,RTSP,RTP,UDP,RTCP,SMTP,FTP,DHCP,DNS,DDNS,PPPOE,IPv4/v6,SNMP,QOS,UPnP,NTP等网络传输协议。
1.21码流设置在配置页面中可对码流通道进行分辨率、码率上限、帧率等配置。
测试方法:在web页面中对码流通道的分辨率、码率上限和帧率进行设置,通过抓取图片的方式验证分辨率,通过wireshark软件抓包分析码率上限和帧率。
1.22云台控制球机云台菜单应支持手动8个方向的控制(上、下、左、右、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且扩展RS485支持PELCO-D/E协议。
测试方法:手动点击云台按钮,观察云台是否响应命令转动;将球机RS485扩展线与支持PELCO-D/E协议的枪机接口连接,在枪机点击云台控制按钮,观察球机是否响应枪机云台控制命令转动;或者通过RS485接口转接至PC机串口,通过串口程序接收RS485发送的编码分析是否符合PELCO相关协议。
1.23预置位与巡航球机可进行预置位的设置和巡航设置。
测试方法:在web界面上设置预置位位,再转动到其它方向,逐一调用看是否生效;将预置位位加入巡航组,运行巡航命令,观察球机画面是否按照预定点位进行巡航。
2 性能测试2.1图像网络延时由前端采集图像开始,然后编码、传输(一般由段网线直连,延时极小,可忽略)到后端解码显示的时间间隔,网络延时应小于300ms。
测试方法:用电脑直连摄像机,电脑上运行着秒表计时软件,调整画面使得摄像机正对着电脑显示频,且实时画面能清晰地显示秒表度数,运行2min,用截图软件截图电脑图像,图像中摄像机画面中显示时间t减去电脑秒表软件显示的时间t0,即t-t0就是图像网络延时。
2.2 最大图像分辨率(限定条件:实时视频流25帧/秒)在保证实时视频25帧/秒的条件下,摄像机能编码传输的最大图像分辨率。
测试方法:设置图像传输的帧率为25帧/秒,调整图像分辨率,通过抓图获取摄像机的最大图像分辨率。
2.3分辨力摄像机分辨力:成像平面上1mm间距内人眼能分辨开的黑白相间的线条对数,单位是“线对/毫米”(lp/mm)。
2.3.1测试条件a)测试标板测试标板采用ISO反射式或者透射式分辨率测试标板,如ISO1223。
b)照明条件采用标准灯光箱提供的光源对测试标板进行均匀照明,测试标板任一部位的照度均不得超出测试标板中心的区均照度的±10%。
实验应该在黑色(低反射率)的环境进行,且摄像机的方向应与光源的方向垂直,使得眩光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c)取景被测摄像机的焦平面应与测试标板平行,摄像机距测试标板的距离应该在1-3m左右,调整摄像距离和镜头焦距,使测试图像充满屏幕,同时画面要清晰且无明显畸变。
d)摄像机设置被测摄像机按其初始设定状态进行测试,当无初始设定时则按常用参数来设置。
白平衡应按照照明光源的特性予以调整,优先使用自动白平衡模式,摄像机的码流和画面质量应该设置成最高。
变焦镜头应分别在短焦段、中较短和长焦端进行测试。
2.3.2 测试方法拍摄的测试标板影像可用打印机输出或者用监视器显示进行视觉评价,也可以使用软件读取(如:HYRES分析)。
软件判断精度较高,而打印机输出判读精度较低,亦可通过监视器输出判读,测试的设备连接及原理示意图如图2-1所示。
为了减少视觉评价误差,判读时应遵循下列原则:监视器显示或者打印机输出的放大率不作限定;⏹从低空间频率向高空间频率的方向依次观察;⏹以可分辨的线数发生变化处(如:由5线变为4线、由9线变为8线、线条中间断开或模糊不清等)的截止空间频率作为摄像机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