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语言文学基础理论”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中文各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原理和相关重要作品、人物,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全部内容,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Ⅱ.考查范围本课程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文学概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共七门课程的基本内容。
《文学概论》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相关概念、知识、原理;《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要求学生掌握及知晓相关重要作品、人物、流派及文学现象,具备阅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要求学生了解语言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及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功能和特点,能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对一些汉语现象进行基本的理论分析。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文学知识(60%)语言学知识(40%)四、试卷题型结构(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三)简答(5小题选作3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多选不给分)(四)论述(4小题选作2题,每小题35分,共70分,多选不给分)Ⅳ.试题示例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分)1.广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和方言。
2.《左传》是我国第部叙事详细而完整的历史著作。
3、《神曲》的结构分为地狱和天堂三部分。
4、《桃花扇》再现南明兴亡的史实,作者是。
5、语言符号具有和线条性两大特征。
6、《人间词话》的作者是。
7、句类是句子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型。
8、公文事务语体具备语体的一般特征。
9、“六书”是指:象形、形声、指事以及转注和假借。
10、《说文解字》的作者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1、唐宋八大家2、社会方言3、使动用法4、托尔斯泰主义5、声母、韵母、声调三、简答题(5小题选作3题,每题15分,共45分,多选不给分)1、前人为何称杜甫为“诗史”?2、举例说明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
3、试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辨证关系。
4、什么是“新写实”小说?5、诗歌的结构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四、论述题(4小题选作2题,每题35分,共70分,多选不给分)1、试论《红楼梦》对以往小说的继承和超越。
2、联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实际情况,论述近现代西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3、论述一部19世纪欧美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4、与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词汇具有哪些主要特点?2017年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各专业“阅读与写作”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阅读和鉴赏语言文学作品的能力、运用所给材料撰写简单的语言学和文学评论的能力。
Ⅱ.考查范围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及外国文学作品及评论;语言学和语言现象的评述分析。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三、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结构文学知识(70%)语言学知识(30%)四、试卷题型结构《阅读与写作》共四小题,任选三题,每题50分,共150分,多选不给分。
Ⅳ.试题示例一、阅读下面一段论述,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具体事实,写一段文学评论(50分)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
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
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
”二、请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然后进行分析(分析角度不限)(50分)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三、请针对下列引文写一段赏析文字,注意叙事的空间构成与人物联系的层次。
(50分)他走的是一条宽阔的大路,前面不远,大路就进入一个山谷,从远处看去,大路从山谷的这一头到另一头穿谷而过,他把这段山谷中的道路走了一大半,然后走上了西边的山坡,在他停下来喘一口气的时候,无意间向后看了一眼。
为什么向后看去,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似乎有一种力量非逼着他向后看不可。
他只见身后的那条大路像一根带子,越远越细,但是当他向后看的时候,在那条空旷的白色大路上出现了一个移动着的小点。
那个小点是一个奔跑的人影。
克莱尔模模糊糊地觉得那个人是来追赶他的,就停下来等着。
跑下山坡的人影是一个女人,不过他完全没有想到他的妻子会跟着他追来。
他现在看见的她已经完全换了装束,所以当她走得很近了的时候,他也没有认出她来。
直到她走到了他的跟前,他才敢相信是他的妻子。
四、2009年8月12日,教育部公布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对44个汉字进行“微调”,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
请自拟题目,就此事件谈谈你对汉字“微调”的看法,说明为何公众不接纳专家十余年的研究成果,以及你对部分汉字“整形”的认识。
(50分)附:部分拟调整字形的汉字807阅读与写作答题技巧(以2016年试题为例)1、拿到试卷后,先大致浏览四道题目,选出三道最有把握的(最有把握的意思即脑袋里面有东西可写,可以开发出新的思路和角度)例如,今年的题目我选择了1、3、4,在第2和第3之间犹豫了许久,最后却选定了第2题,原因是,《骆驼祥子》虽然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想要写出点什么,我自我感觉有些困难,没有太多话和太多观点可写,再加上我没有看过原著,只了解过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等,生怕写的不够充分,而象征主义在复习过程中有接触到此种风格类型,也有背过名词解释,并且这道题本身实质上是诗歌赏析,个人觉得只要把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艺术特点与诗歌赏析结合,就可以写成一篇评论性文章。
因此在下笔答题前,花了大致5分钟做了规划。
这5分钟里,我先确定了要写哪三道题,而后在草稿纸上,把每道题的答题思路大致的分点罗列了出来(因为生怕写着写着就忘记了,尤其是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我先是把其名词解释中可用到的内容写到了草稿纸上,以及代表作家及作品),做完前期的准备工作后,便开始认真答题。
2、第一题,近六年来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考文学理论的题目,刚开始对这类题型会有些恐惧,但是掌握其规律后也可以得心应手。
此类题最关键的是审题,先把文言文仔细的看过一遍,明白其想要表达的实质。
以今年的第一道题为例,它想要表达的是,文学活动中,不能“终身抱一岱一海以自足”,要广泛涉猎。
明白大致意思后,确定题目,(因为恰巧与我复习中的一个知识点相关)我命题为《勿先博观》,然后开始答题。
分点答题。
首先,先把这段文言文大致翻译,可以不用逐字逐句的翻译出准确的意思,但一定要语句通顺,尽量的富有诗意、得体大方,翻译不出的词句也不必太深究,毕竟目的不在于翻译是否准确,而在于你的观点。
其次,提出你的观点,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你的观点,而后再用较详细的语言进行解释。
我提出的观点是:进行文学活动,必先学习文学大家的作品(文学韩,诗学杜,犹之游山者必登岱,观水者必观海也);但是,文学风格是多样的,每位大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不能只关注其中一种,而应广泛涉猎,只有做到博观,才能对其他风格的作品,进行准确客观的文学评价,领略各式各样的风格之美(然使游山观水之人,终身抱一岱一海以自足,而不复知有匡庐、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妙,则亦不过泰山上一樵夫)。
再次,提出观点后,则分点进行举例说明,举的例子可涉及古今中外(但我个人用的古代的例子较多)。
先举例说明各个大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比如李白(豪放)、杜甫(沉郁)、韩愈、建安风骨中各个诗人,以及现当代文学中涌现的各种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等,(举例时最好有对比,比如李白和杜甫,以此说明“而不复知有匡庐、武夷之奇,潇湘、镜湖之妙”),最好举三个例子以上。
最后,总结你的观点。
3、第三题,实质上是诗歌赏析,但又融入了“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
在答题前先把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回忆出来,然后对应诗歌,在诗歌中找到展现其特点的诗句。
(在此不再具体论述,因为我已经记不清了….)首先,先进行总体概述,题目既然是问象征主义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那就要先把其特点写出来。
其次,结合诗歌进行分析(在此,我用了小标题的形式,把象征主义的各个特征,用诗意的语言概括成一个小标题,具体写了什么记不清了,可参考古代文学课本目录里的小标题样式)。
把象征主义诗歌的各个特征归纳成一个个小标题后,再把诗歌中反映各个特征的地方分别对号入座,比如象征主义诗歌善于运用意象烘托气氛,则分析诗歌中出现的大量意象,烘托了什么气氛,旨在表达什么情感。
而后举例象征主义诗歌流派中,代表作家李金发的《弃妇》一诗(因为象征主义流派中这一首诗记得比较熟…),再进行举例、分析、说明。
最后,依次分析完各个思想艺术特征后,进行总结。
4、第四题,考的是文学理论中“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知识点。
首先,总的概括,指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几个方面,文学与金钱的关系则属于“功利性与无功利性”,用文学术语解释功利性指什么,非功利性指的是什么。
并且联系题目,进行分析,提出你的观点。
其次,举例说明。
文学的无功利性表现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过程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例如《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的“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以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等作家。
功利性则在于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比如“唤醒社会”、“鼓舞革命”等,例如梁启超的“小说界革命”、鲁迅等。
最后,总结观点,点题。
此类题目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通常都是理论与文学史结合,多看文学评论、诗歌评论的书,善于找到规律,总结规律,便不会担心写不出东西来。
暨南大学2010年语言文学基础理论考研试题考试科目名称:605语言文学基础理论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10分)1. 《四愁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桃李春风一杯酒”的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金光大道》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4.“三王”是阿城三部作品的合称,即《棋王》、《____________》、《孩子王》。
5. 《呼啸山庄》的作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