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歌》
说
课
稿
邻水县三合小学
彭晓波
2019年3月21日
《螃蟹歌》说课稿
邻水县三合小学彭晓波一、说教材
one
1、教材分析
《螃蟹歌》是一首流传于川东地区的以动物为题材的四川民歌。
歌曲2⁄4拍,徵调式,分为上下两个乐句,分别由三个乐段构成,旋律诙谐、活泼,表现了在河边玩耍的孩子们观察到螃蟹和发生在它身上的故事。
歌曲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更添加了歌曲的地方色彩和情趣。
实为歌表演的极佳素材。
通过学唱、欣赏和歌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传达给人们的不同情绪,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根据歌曲所描绘的情景,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充分展现孩子的童真、童趣。
2、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四川民歌《螃蟹歌》,激发学生热爱民歌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律动、用方言朗读儿歌、歌表演等形式,感受歌曲节奏,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感受表演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学习四川方言,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歌曲。
3、说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方言演唱歌曲,体会表演的乐趣。
难点:一字多音以及有感情准确演唱歌曲。
二、说教法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好玩、好胜的阶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在玩中学,乐中学,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创造音乐,使每一学
two
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视听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除了以上教学方法,我还使用了教唱法、示范法、欣赏法、律动法等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t h r e e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音乐课堂(5分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来比你来猜,老师模仿螃蟹,让学生来猜这是什么动物。
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
然后让学生模仿螃蟹,通过律动,营造一种愉快、欢乐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占时18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运用提问法,同学们,螃蟹都有哪些技能呢?从而引出吐泡泡的节奏型。
从而解决歌曲中前八后十六节奏型。
2、并完整地范唱歌曲,感受歌曲(天真活泼)的情绪。
3、引导学生跟节奏并用四川话朗读歌词。
4、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
要求:(1)速度不宜过快,学生用中速跟琴演唱(2)声音自然统一气息通畅,避免让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注意保护嗓音。
5、难点的解决:(1)歌曲中的一字多音的把握。
解决方案:通过听辨对比,实际演唱,发现一字多音的特点。
(三)歌曲处理(3分钟)
有感情的歌声,永远是音乐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
a.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下手。
b.采用领唱或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10分钟)
four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动作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2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课后搜集方言歌曲,拓展和积累课外的音乐知识,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在这节课的最后,我采用了归纳式的结尾,请学生说说《螃蟹歌》这首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歌曲的理解?最后师生在《螃蟹歌》中愉快的结束本课。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
谢谢大家!
f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