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2018年春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13 《最后一次演讲》说课稿
《最后一次演讲》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

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一)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疯狂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他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先生。

有人劝闻一多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

事前他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发表了义正辞严的演讲。

三个小时后,他被特务暗杀了。

课文就是根据这次演讲记录整理的。

(二)课型:听说能力训练课
(三)教学目标
1、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学习他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2、理解感叹句、反问句等句式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

3、语言的实际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4、能运用口语,进行即兴简短演讲。

四、重难点
重点:目标2、3 难点:目标1
五、课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本单元的主题也是“思想的光芒”,本文是闻一多先生面对敌人的手枪,怒不可遏,拍案而起的绝唱,是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旗帜,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材料,所以确定了目标1。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阶段目标”对七~九年级的口语交际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具体建议”关于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因此将此文教学定为听说能力训练课。

本文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教学重点之一就是“着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本单元的语言实际运用要求得体即说话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单元训练目标为演讲与辩论。

本文为演讲的范文,学习此文后,要求学生能演讲,会演讲。

所以确定了目标2、3、4。

二、说教法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引导讲解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

也决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双主原则”。

鉴于此,教学本文的指导思想为: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有意注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激发学生思维,热情参与。

具体做法:
(1)本文是一场演讲。

它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但学生在理解上容易忽视,所以设置教学情景很重要。

课前学生致辞让学生明确演讲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教师范读前学生看预习提示,了解背景,让学生明确当时的听众有哪些,在什么场合,揣摩闻一多先生讲演时的爱憎情感。

教师范读时应充分调动自己的感情,感染打动学生,让其身临其境。

(2)感叹句、反问句在口语表达中的作用学生不易理解,教师范读后让学生品味,再找出自己感受深的,表达力强的句子,学生自己谈感受,朗读,变换句式,进行比较归纳,既是能力训练,也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三、学法
本文语言感情充沛,表现在运用了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和反义词等,这些句式,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句式变换,进行比较,归纳,总结。

自己动口动手,置身其境,在实践中理解提高。

以教师的教法,指导学生的学法,让学生以后遇到此类问题,会运用朗读,发问,讨论,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3分钟) 1、学生致欢迎辞导入
(营造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明确讲演有特定的场合与对象) 2、出示单元学习目标课题及学习目标(投影)(教学目标定向,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二、新课学习
1、这次演讲为什么是最后一次?请大家阅读预习提示,然后作简单回答。

(以速读方式,让学生简明、扼要介绍作者与背景,听说训练兼顾阅读能力培养)
2、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先生演讲的场合对象?(板书场合与对象)明确本文演讲的特定场合与对象
3、教师范读,提出听的要求。

(1)闻一多讲了哪些内容?(2)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此问完成目标1)
4、学生揣摩闻一多爱憎之情,模仿演讲语气,每人朗读一段文章,然后谈感受:你认为哪句话最有力量?
让学生感知不同句式、修辞手法在口语中的表达作用。

讨论自由发言,激发学生思维与参与热情。

5、教师小结,明确哪些句子有力量,为什么有量。

(投影出示语言特点与表达上的作用)学生进行句式变换,比较。

先让学生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由朗读到讨论,由比较到归纳,也是对学法的指导。

(完成目标2)6、教师小结过渡到口语运用要注意场合与对象:
闻一多先生的这篇演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吓得敌人胆战心惊,听得人民群众精神振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因为闻一多先生讲演时注意了场合与对象,根据场合与对象来确定讲演的内容,增强了演讲的战斗力。

(投影出示板书二)
三、分析语言实际运用中“得体”的要求
教师举语言运用不注意场合与对象的例子,学生分析不当的原因,再让学生补充例子。

这样设计是由现象到原因,再到现象,不是简单机械的循环,而是举一反三,是由理解到运用。

(完成目标3)
四、实践与拓展
我们今天学习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以《学习<最后一次演讲>所想到的》为题准备讨论准备三分钟,作一次演讲。

此练习设计的目的,一是文道统一,二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教师小结。

结束全课
演讲能力是日积月累练出来的,我们今天只是一个开头,大家要勤学苦练,十年后,希望你们当中能有演讲家出现!附板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