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艺术》教案
一、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文化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应当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艺术的各种形式,认识其丰富内涵。
相互之间要加强交流合作,取长补短。
教师应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把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及综合媒体结合起来展示古代中国的精美艺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的情绪。
可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充分发挥学生艺术方面的潜力,利用讨论、分组表演、自由创作等形式,给学生提供发挥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学习,观察,体验,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修养,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增强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汉字、绘画起源和演变过程,戏曲的发展历程
难点:书画的关系
三、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概述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汉字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
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汉字按照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行书和草书是辅助字体。
2、概述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基本特征: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的基本特征:中国画,又称国画,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
作画使用特制的笔、墨、砚、纸、绢素以及矿物颜料。
以题材的不同,中国画又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在表现技法上,中国画有工笔与写意、勾勒与没骨、设色与墨笔等区别。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画可分为错彩镂金的工笔重彩画与讲究笔墨韵味、自然清新的水墨淡彩画两大类型。
3、简述元杂剧、明传奇和清京剧的产生过程及艺术成就。
元杂剧:吸收宋代杂剧和诸宫调之长,他音乐、说唱、舞蹈、表演熔于一炉,形成一种新的戏曲。
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和马致远的《汉宫秋》。
明传奇:宋元时期兴起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到明代发展成为传奇。
明代传奇剧在广泛吸收南方各种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
汤显祖的《牡丹亭》。
清京剧: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一个新的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京剧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合作学习
4、概述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脉络:
从中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经过秦始皇时的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后形成了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小篆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楷书也称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开始盛行于晋代,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中国画的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的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非常丰富的装饰纹样。
(绘画的起源)
(2)夏商周三代的绘画以人物肖像为主,画在墙壁上、丝帛上。
(3)秦汉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
(4)魏晋南北朝时期。
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了。
(5)隋唐五代时期的绘画艺术,是中国绘画的一个高峰。
(6)两宋时期,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绘画成为商品。
(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延伸学习
5、●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样不动地加以保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品味。
对以上的不同观点,你比较倾向于哪一种意见,为什么?
如同意第一种观点,主要针对京剧能否反映当前生活这一说法评论分析;如果同意第二种观点,则主要从“国粹”“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角度分析;如同意第三种观点,则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四、本课测评
1、汉字演变的脉络是( A )
A、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B、甲骨文---金文---隶书---楷书---篆书
C、金文---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
D、甲骨文---金文---楷书---篆书---行书
2、5、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擅长的字体是( C )
A、小篆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3、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是( A )
A、追求抒情写意
B、描绘自然风景
C、以社会风俗为题
D、讲究布局构图
4、隋唐时期官办的乐舞机构有( D )
①教坊司②梨园院③太常寺④布政司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的书法家分别是( A )
A、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B、欧阳修、颜真卿、柳公权
C、欧阳询、颜真卿、柳宗元
D、欧阳修、颜真卿、柳宗元
6、中国最早的戏曲出现在( B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下列地方戏曲中,属于安徽是( A )
A、黄梅戏
B、昆曲
C、评弹
D、吕剧
8、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麽绘画的特点:( C )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9、下列剧种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杂剧②昆剧③传奇④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④②
10、北宋四大书法家指的是( B )
A、颜黄米蔡
B、苏黄米蔡
C、苏柳米薛
D、赵蔡苏黄
五、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反思:
□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
□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京剧等剧种产生、发展的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疑问与建议:
教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