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四元聚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

【高考四元聚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


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2)题。
(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D )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19
【1—2】(2013·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
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 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
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2)题。
21
【解析】从题中所给的资料中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太阳从正东方升起说明为春分日或秋分日;太阳直 射点在赤道。第(1)题,通过北京时间8时日出,可 以计算出120°E与该船所在经度相差2小时,为东 经90°洋面上,位于印度洋;此日太阳直射点在赤 道,而桅杆影子朝正南说明该船位于南半球。因此 为南印度洋。
22
【解析】第(2)题,从材料中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可 以计算出该船经历的昼长是19:45-8:00=11小 时45分,小于12小时,说明该船向偏东方向航行(向 东航行船只昼夜更替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导致昼 长小于12小时。因此只能选B项。第(3)题,桅杆影 子正南说明此时为正午,太阳高度60°,说明该船 位于30°S附近海域,主要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 天气晴朗少云、风浪小。
回归线线上一年中只有一次直射现象,因此其最大 值在冬至或夏至达90°,并且最小值等于43°08′。
10
(4)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在一年内既无直射现象,也无极 昼现象,因此其最大值小于90°,最小值大于0°, 并且仅在冬至或夏至时出现最大值。
11
(5)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24
【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1】(安徽省淮南二中2013届高三阶段训练题)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
(2)日志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B )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西南
20
【1—2】(2013·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 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 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 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1)~(2)题。 (3)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 况多为( C ) A.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C.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5
(2)极圈内(除极点)
若在极圈和极点之间,则可能出现如图上所示极昼 现象,但最大值H小于46°52′。当地最小太阳高度 与最大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
6
(3)极点
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高度日变化范围在0°至 23°26′之间。并且每天都保持一个定值。
7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7课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
3
【锦囊】 常见太阳高度示意图 1.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图(使用地方时) (1) 任意地点(除极点和极圈内)
4
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模式图:上图中的H表示该地 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并且最大值可以等于 90°(需考虑纬度)。a表示日出时间,12时表示正午 时分,b表示日落时间。若该地位于赤道,则a=6 时,b=18时。若该地不在赤道上,则b- a可大于 12小时,也可小于12小时。若位于极圈上,可能出 现a=0时、b=24时的现象。
17
【解析】第(2)题,考查最小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及 时间计算。b位置时,当地时间是0时,国际标准时 间即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20时,所以该地的经度 是60°E,选择C项。
18
【1—2】(2013·海南卷)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
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 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
23
【考点2】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2—1】(安徽省淮南二中2013届高三阶段训练题)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 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左图,垂直 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 通过tanα=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 答(1)~(4)题。
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在66°34′至90°之间, 每年春分日与秋分日有两次直射现象,冬至和夏至 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66°34′。
8
(2)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由于有两次直射现象,因此正午 太阳高度最大值有两次可以达到90°,并且最小值 不低于43°08′。
9
(3)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图
13
14
【考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1】(山西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下图 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据此回答问题。
15
【考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1】(山西山大附中2013届高三10月月考)下图 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据此回答问题。
(1)该地的地理纬度是( D )
A.70°N
B.75°N
C.70°S
D.75°S
(2)当太阳光线处于b位置时,国际标准时间是20时,
则该地的经度是(
)C
A.120°W
B.0°
C.60°E
D.180°
16
【解析】第(1)题,考查如何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地理纬度。太阳从正南和正北方照过来,只能是太 阳直射该地所在经线的时候,也就是正午或子夜时。 据图可知,正北太阳高度35°大于正南太阳高度 5°,所以正午太阳高度是35°。太阳直射点在该 地的正北方,由于子夜也有太阳高度,则出现极昼 现象,正午和子夜的太阳高度相差30°,那么该地 和极点的纬度相差30°÷2=15°;在南极圈以内, 所以该地地理纬度是75°S。
北极地区:春分至秋分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出现 极昼,其中夏至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并且 极昼范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秋分至次年春分 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出现极夜,其中冬至极夜范 围扩大到整个北极圈以内。
12
3.不同纬度地点二至日太阳方向及太阳高度
图中反映的是不同地点二至日太阳的方向,其中a表 示冬至日太阳高度和方向,b表示夏至日太阳高度和 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