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第六单元第13节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教学设计)
作者:熊世宏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
第六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
——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时数:一课时(容可根据实际加以调整)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题为“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主要介绍有关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加深对拉丁美洲音乐风格及其在世界音乐中地位的认识。

在前面几个章节,学生已经逐一认识了亚洲传统音乐、非洲歌舞音乐以及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也与亚、非、欧音乐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拉丁美洲音乐的鉴赏学习,可以了解音乐文化的交融和独特性、多样性,从而达到尊重多元文化,开阔艺术视野的目的。

本课的学习对学生把握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独特风格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教学容简介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

乐曲为G大调,4/4拍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

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

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①学生为一级达标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三年初中课改学习的经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都较强;
②由于地处农村,有相当部分同学也来自农村,大部分同学对拉丁美洲的人文背景以及音乐文化认识不深,尤其是对于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比较淡漠,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始能力
①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拉丁美洲的地理、历史等有一定的了解;
②学生对神秘、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热情。

③学生会上网,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四、三维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以及当前新课改倡导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开阔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理解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比较、探究,让同学们对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特点有所把握。

①教法:讨论法、对比法、律动法等;
②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探究性学习法、参与体验法、小组合作法。

3. 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通过欣赏体验拉丁美洲音乐,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以及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的融合。

②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能够尝试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美歌舞。

③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关拉丁美洲的地理、语言、风俗等知识;体验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记音乐主题;合作训练学习探戈舞步。

五、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1.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从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表现要素上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2.对探戈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表现音乐,学习探戈舞步。

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教学难点:
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积极投入实践活动,大胆表现拉丁美洲音乐,正确理解和把握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形成原因和风格特点有难度。

理论依据:新课标中提出“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六、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介当前最流行的电影《2012》中玛雅文明世界末日的预言与拉丁美洲相关的剧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分组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导言”(第二自然段)和本节“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并自主学习探究有关印第安古代文明、拉丁美洲的历史和地理相关知识以及拉美音乐的来源和特点等,收集资料,相关曲目也可以预先听一听。

教师:教学环境的选择和布置、自制课件及相关教学器材用具等的准备。

七、教学程序
(一)环节设计
1.整体设计
①本节的总体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探究性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②以音乐为本,在体验聆听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探究性还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用多种形式表达鉴赏体验。

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师生双向互动和教学相长的过程。

2.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揭示主题—→交流探讨,展开主题—→走进音乐,深化主题—→拓展探究,表现(拓展)主题—→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二)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打开教学课件):
配合背景音乐播放一组特效图片(拉丁美洲地图、安第斯山、美洲文明古迹遗址、印第安人、黑人、葡萄牙西班牙军队、西班牙斗牛、拉丁舞、拉美乐器、巴西基督山、智利复活节岛巨像等景观、电影2012剧照等等),这组图片交替、反复……采用电影的手法表现,背景音乐为世界首席女性排箫演奏家DANA DRAGOMIR(丹娜.德拉戈米尔)用罗马尼亚排箫(上节课欣赏过《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演奏的
八、板书设计如下:
阶、三拍子、歌舞音乐“松”、马里阿契乐队)
二、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九、教学反思、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思想是这样的:突出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

所有的综合活动都体现了以音乐为本的理念。

为实现三维目标服务。

1.根据课标中音乐鉴赏的“活动建议”提示:鼓励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专题和相关资料,主动搜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探讨、展示,体现探究性音乐学习的全新模式。

2.充分调动各种手段,体验、比较、合作、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兼顾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3.本堂课中还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如容量较大,有可能造成时间不够用,要注意控制和掌握时间,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有效性;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在拓展探究环节,问题可以具体一点,同学的回答和表现有可能与主题不够吻合,质量不高等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指引,启发学生理清思路,表达(现)出来。

4.形成性评价方面
①对学生多予鼓励性的评价;
②及时指出缺点,端正观念;
③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