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没有日本的侵略,没有进过八年抗战,中国共产党不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你怎么看(观点加理由)。
答:我认为即使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仍然取得的新民族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因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新的社会组织及其所代表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当时国家最好的选择。
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
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所以理所应当的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1921年7月,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但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是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建立起来的。
因为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国人民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而要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必须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因此,建立一个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是中国革命的迫切要求。
而中国共产党就是一这两个任务为己任,结合当时实际情况,密切群众,走工农结合路线,并执行合理的政策,坚持革命。
所以,即使没有日本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仍然是民心所向。
日本的侵略只是中国革命道路上的一道催化(促发更尖锐的矛盾却又使问题需更紧迫的解决)。
因此更促使中国共产党发展的更快,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正如瑞士苏黎世大学研究员英戈·南特韦格说: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中国人民自己做出的选择,而非外界强加的。
2、请阐述你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由当初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到现在允许非公有制和公有制共同发展的看法,既对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上存在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观点的看法。
答: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由当初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到现在允许非公有制和公有制共同发展就像去旅行。
目的地就在那里,我们现在再路上,尚未到达目的地。
“当初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旅途的开始,“现在允许非公有制和公有制共同发展”只是旅途的过程。
这只是一个发展的探寻过程。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
在社会主义这个漫长的过渡时期,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还离不开资本主义的非公有制经济。
还有就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我国的国情所决定,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对“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一说。
现在的只是一个探索过程,而且社会主义改造是建国初、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点工作内容。
其结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基础和规模。
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更加重要。
同时,在当时对社会主义的模糊的认识条件下,改造也是极自然和必要的事。
因此,当初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