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ppt

〖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ppt

6.对于婴幼儿、躁动不安或其它不配合的病人,应 根据情况给予镇定。
6
三、CT机的操作步骤
1.开机 2.X线管预热 3.空气校准:是为了修正零点漂移造成的误差而
进行的,校准的方式是对空气进行扫描,获得 探测器各通道的零点漂移值,从而保证采集到 的数据相对准确。 4.检查磁盘空间 5.扫描:根据申请单的要求,完成扫描。 6.关机:每天扫描工作结束后,关闭CT机。
2
(二)CT成像中的基本概念
1.CT值 (CT number)
X线穿透人体时,不同的组织密度值代表不同 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一般用它的相对值表示, 称为CT值。
CT值=(( μ物质-μ水)/μ水)×K
K为分度因数(设为1000),则CT值的单位为HU(Hounsfield Unit)
CT值的定义是以水为标准,其它组织与之比较 后得出。水的线性衰减系数为1,致密骨约为2,
的方法称为放大扫描,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
又称为原始放大。
11
9.目标扫描(靶扫描,target scanning) 对感兴趣区的层面、区域采用薄层、小视野
的扫描方法,又称,常用于鞍区、乳突中耳、肾 上腺等的扫描,其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较高。 10.增强扫描 (contrast scanning)
9.根据需要选择照片的张数、幅数,拍摄图像 照片,送照相机打印,打印后得到CT照片。
10.转存图像数据,将存储在CT机硬盘的图像 数据转存于便于长期保存的介质中,如CD光盘、 磁光盘(MOD) 等,以备科研、教学、会诊等 使用。
9
五、CT扫描常用的方法
1.常规扫描(平扫)
不注入造影剂的情况下,对检查部位一层一层的扫 描。传统CT…,而螺旋扫描,曝光时X线管不停地旋转, 检查床连续进/退的同时曝光。
5
二、扫描前病人的准备工作
1.对被检者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 和紧张情绪。
2.检查并除去检查部位的异物,防止图像伪影。
3.胸部、腹部扫描时,均应做好呼吸训练,减少移 动伪影。喉部扫描者嘱被检者在扫描中不要做吞 咽动作。
4.增强扫描者,扫描前6小时禁食,检查前20分钟 做碘过敏试验。
5.腹部扫描者,扫描前一周不吃含金属药物,不做 胃肠道钡餐检查。
指注入对比剂后所做的扫描 11.快速连续扫描
预先设计好扫描方案,确定扫描的范围和扫 描参数后,自动完成扫描的方法。主要用于CT增 强扫描及危重及不配合的患者。 12.动态扫描 (dynamic scanning)
增强后为获得对比剂在血管或组织中的浓度 变化而进行的连续扫描方式,单层面的动态扫描, 可以观察感兴趣层面在某一时间段中对比剂浓度 的变化,多层面的动态扫描,可以观察多个层面 的增强效果。
12
13.延迟扫描 (delayed scanning)
对比剂注射完后,隔一段时间(如几分钟,甚 至几小时)再于病灶部位增加一组扫描的方法,如 肝脏增强扫描,对于肝脏血管瘤、肝癌的鉴别就需 延迟3~10分钟后再扫描一层或几层。
我们的做法… 7
四、常规CT扫描的步骤
1.认真阅读申请单,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2.输入被检者的自然资料,包括CT号、姓名、性别、年 龄、出生年月日、体位名称等。
3.摆放好被检者体位,向被检者交待扫描时的注意事项, 做好呼吸、屏气的训练等。
4.选择扫描方案,包括:①从屏幕菜单中选择相关的体 位,如是颅脑扫描还是上腹部扫描?是头先进还是足先 进?是仰卧、俯卧、左侧卧还是右侧卧?②选择扫描技 术参数,如kV、mA、扫描时间、扫描方式(轴位扫描、 螺旋or逐层扫描)、扫描视野、显示视野、层厚、层间 距、重建模式等。
空气约为0(实际为0.0013),水的CT值为0HU,
人们将-1000~+1000分为2001个等级来表示
CT值的差别。
3
4
CT扫描技术概述
一、CT检查的工作程序
1.划价、交费 2.预约、登记 3.交待准备工作:询问被检者是否做过不适宜立即
行CT扫描的检查,如胃肠道钡检;增强扫描者是 否有药物过敏史;是否做过相关的影像学检查。 4.摆好扫描体位、扫描。 5.摄取图像照片、打印。 6.发出诊断报告。
冠状面图像的扫描方式,即冠扫,主要用于头部各部位,
如眼眶、副鼻窦、垂体的冠扫。
10
4.重叠扫描 (overlap scanning)
扫描层厚大于层间距的扫描方法,这种扫描方式可 以提高较小病灶的检出率,防止遗漏,螺旋CT由于容积 扫描及任意后重建的优点,重叠扫描已很少使用。
5.薄层扫描 (thin slice scanning)
CT扫描技术学 余飞
1
一、CT的成像原理
(一)基本原理
CT成像的物理学基础是物体对X线的吸 收存在差异。高度准直的X线束对人体某个 部位按一定厚度进行扫描→穿过人体的X线 由探测器接收→ 经放大变为电子流→ A/D转 换→输入计算机处理→计算机通过运算得出 该断面上各体素的X线吸收值,并排列成数 字数字矩阵→经D/A转换后用不同的灰度等 级在显示器上显示即获得该部位的横断面或 冠状面的CT图像。
5.开始扫描,根据需要可选择:①利用定位指示灯确定
开始位置直接扫描(轴位扫描或螺旋扫描)。②先扫描出
正位或侧位或正位+侧位的定位片,然后根据定位片确
定扫描的上下范围及机架的倾斜角度。
8
6.观察重建出来的图像,是否需要向上或向下 补扫几层,病灶区域是否需要加扫薄层?
7.结束检查,退出检查床。
8.图像的后处理工作,如三维表面重建、仿真 模拟内窥镜等处理。
2.定位扫描
为了准确的定出扫描范围,先取得一幅扫描部位的 正位或侧位图像(定位片),然后在定位片上定出确切 的扫描区域。扫描定位片时,X线管固定于人体的上边 (或侧面)不动,曝光过程中,检查床连续做进/的移 动。正位定位片(0°)及侧位定位片(90°)
3.冠状位扫描(冠扫)
指X线管围绕腹背轴旋转进行扫描,获得该部位的

扫描层厚≤5mm的扫描
6.中间加层扫描
在层间加扫一层或几层的薄层,以重点观察局部病灶
7.高分辨率扫描 (high resolution CT,HRCT)
扫描层厚≤3mm、特殊模式重建图像的扫描方法, 为了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图像噪声,需增加曝光条件, 胸部、乳突中耳
8.放大扫描
扫描时通过缩小扫描视野来获得高清晰度放大图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