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3)云南居住建筑民俗资料
3(3)云南居住建筑民俗资料
三、云南民族宗教建筑
2佛教建筑。 C藏传佛教,也称喇嘛教。主要分布于滇西北部的迪庆 及丽江等地。多有以唐喀为代表的绘画。 喇嘛寺的特点是将藏族碉房的灵活布局与汉族的轴线式 布局相结合,按“都纲法式”的建筑形制建造,平面是 个“回”字形空间,上小下大 。 通常由经堂、佛殿、嘎夏、扎仓、康村组成。 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归化寺)。 喇嘛塔为覆钵式,主要由台基、塔刹、塔身构成。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Nhomakorabea
6土掌房平楼。土掌房,即密楞上铺柴草抹泥的 平顶式房屋。一般为长方体或正方体,房体厚实, 土木结构,两层或三层。墙壁为纯粹土坯垒砌或 泥土夯成的墙体。 土掌房的特点是:一是取材容易,造价低廉;二 是隔热避暑,防寒保暖;三是操作简单,结构合 理,可分期建盖施工。 彝族土掌房和哈尼族“蘑菇房” 。
三、云南民族宗教建筑
1原始宗教建筑。云南的原始宗教建筑具有直观性,往 往以可以感知的自然现象为依据修建,具有面积小,机 构简单,造型水平低的特点。 A寨神或天神祭祀物:傣族和佤族的寨心、寨神庙; B祖先祭祀物:彝族的中柱 ; C保佑生育和生殖崇拜祭祀物 :永宁摩梭人的雕刻木祖; D农耕神祭祀物:哈尼族小神房等。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1架空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既可抵御虫侵害, 还可防潮防湿,避洪灾,同时有利于通分散热。 云南各民族的干栏式建筑也各有特色,如傣族的 竹楼,傈僳族的“千脚落地屋”,景颇族的“矮 脚长屋”,壮族的“吊脚楼”,德昂族、佤族的 具有弧形屋面的干栏式住房等。 傣族的竹楼是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所处地 区的不同又可分为一下几种:西双版纳型;孟连 型;瑞丽型;金平型。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5平顶碉式建筑。其构造为平顶土墙,墙体下厚 上薄,外形下大上小。平顶碉式建筑一般二至三 层,层次错叠地建于高山陡坡之间。 平顶式住屋的特点是:一是建造经济、便捷,分 层设柱,各屋自成体系;二是楼面、屋面均以土 添实,保温隔热性能好,冬暖夏凉;三是注重白、 红两色,外观精美。 平顶碉式建筑是以藏族民居为代表 。
一、云南民族建筑的历史演进
南诏、大理国时期,井干式和土掌房等带有更多 本土色彩的建筑形式在滇西南、滇南地区也多有 分布。由于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滇南傣、 布朗等族生活的地方也出现了许多具有异域风格 的佛教建筑,如“缅寺”和尖笋形、圆形的佛塔。 元明以后,汉式建筑在云南地区的影响更大,并 成为很多地方建筑的主体形式。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2木楞房——井干式木结构建筑。在滇西北地区, 居住井干式住屋的民族主要有普米族、纳西族和 部分怒族、藏族、彝族、白族等民族,其中尤以 普米族和纳西族的井干式建筑最具代表性。 普米族的井干式建筑。 纳西族木楞房有三种,永宁摩梭人的木楞房、白 地纳西族的木楞房和金沙江畔纳西族的木楞房。
三、云南民族宗教建筑
2佛教建筑。 B南传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和临沧等地。西 双版纳地区的缅寺由佛殿、寺门、前廊、经堂、僧舍、 鼓房和佛塔等建筑组成,多为东西纵向布局,没有严格 的对称和对中要求。德宏地区的缅寺一般由佛殿、泼水 亭和僧舍几部分组成,平面布局更为自由灵活。 比较有代表性有景洪曼阁佛寺,临沧沧源广允寺等。 缅塔由塔座、塔身和塔刹组成。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1架空干栏式建筑。 从汉魏至明清,干栏式建筑大致分为全楼居、半 楼居和地居三种类型。 一般认为,干栏式建筑由古越人及其先民所创建, 是古越人的传统建筑。 干栏式建筑在云南分布很广,现主要流行于居住 在滇西德宏、澜沧江下游亚热带地区的傣、德昂、 景颇、拉祜和佤族当中。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2木楞房——井干式木结构建筑。以圆木(或方 木)在方形平面的四个边上从底到顶,一层一层 (或者说一根一根)地垒叠起来,然后再加顶盖 而成的建筑。 木楞房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壁体围合的空间具有 良好的保暖性;二是简单的构造适用不同坡度地 段的建盖;三是井干壁体坚固,可以防兽;四是 结构整体性能好,可以防震。
云南民族建筑文化
一、云南民族建筑的历史演进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三、云南民族宗教建筑 四、云南民族城市建筑 五、云南民族建筑的多样性 六、云南民族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云南民族建筑的历史演进
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云南地区远古先民曾经历了 穴居半穴居、地面起建粘土木结构住屋、干栏式 住屋等建筑形式。 青铜时代,云南地区出现了干栏式住屋形式 。 东汉时期,砖瓦、石灰等材料开始被运用于建筑 当中 。 南诏、大理国时期,汉式建筑在云南地区有了更 广泛的传播。
三、云南民族宗教建筑
2佛教建筑。 A汉传佛教 :主要分布在大理、昆明、楚雄、曲靖和玉 溪等地。云南汉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基本模式是:将主要 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 殿、法堂。 具有代表性的有昆明圆通寺、邛竹寺,大理感通寺、观 音寺,晋宁盘龙寺等。 云南汉式佛塔以密檐式最为多见,如大理三塔。 幢也是从印度传入的佛教建筑物,其造型和功能介于塔 和纪念柱之间。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3“一颗印”民居建筑。所谓“一颗印”,即由正房和厢 房组成,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 云南的“一颗印”总体特点是:住房方正匀称,平稳朴 实,厢房屋面分长短坡。长坡向内,短坡向外,加强立 面的向心感,突出大门入口。住房空间有高低主次之分。 汉族的“一颗印”民居集中在昆明地区。 昆明地区的回族、蒙古族和彝族也借鉴了“一颗印”形 式。
二、云南民族民居建筑
4“三坊一照壁”民居。在纵轴上建筑正房,正房两边安 置小于正房的厢房,与正房形成“门”字状,再面对正 房建一照壁与厢房相连接,构成的封闭式院落。 “三坊一照壁”的特点:一是具有独特的平面布局;二 是具有牢固的房屋结构,抗震(木锁)防风防火(带封 火檐外墙工艺);三是具有精美的外观装饰;四是体现 合理的房屋设计,入口曲折变化,厅廊的设置,院内各 房房屋既独立又联系,便于分期修建。 是大理白族合院式住房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