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苦参碱Matrine

苦参碱Matrine

苦参碱Matrine[编辑本段]植物来源: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干燥根。

英文名称:Matrine[编辑本段]别名:母菊碱[编辑本段]苦参的生物学基本特性.中文科名(Family Name):豆科(leguminous plants)来源品名(Botanical Origin):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 flavesc ens Ait.);Lighiyellow Sophora Root;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

其他来源: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shandougen),以及Sophora alope curoides地上部分一般中文名: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sophoraal opecuraidesl;So phora flavescens Ait.学名:Sophora japonica英文名:(英)Sophora japonica(kushen),Sophora alopecuroides L.;Radix S ophorae Flavescentis中文别名:别名苦甘草、苦参草、苦豆根,西豆根,苦平子,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

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苦参碱(Matrine,C15H2 4N2O)98%HPLC中文品名:苦参提取物Lighiyellow Sophora Root P.E.:氧化苦参碱(苦参素)(ox ymatrine,C15H24N2O2)98%HPLC[编辑本段]化学成分:国外早在30年代初苏联开始研究,国内开始于1972年,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均放在生物碱上,目前国内自苦参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的生物碱主要有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C15H24N2O2),苦参碱(Matrine,C15H24N2O),异苦参碱(Iosmatrine,C15H24N2O),羟基苦参碱(sophor-anol),槐果碱(Sophocarpine,C15H22N2O)、氧化槐果碱(N-oxysophocarpine,C15H22N2O2),槐胺碱、槐啶碱(Sophoridine,C15H24N2O)、苦豆碱(Aloperine),金雀花碱(sparteine),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安那吉碱(anagyrine),膺靛叶碱(bap-iifoline)、脱氢苦参碱(sophocarpine),d-苦参碱(d-Matri ne),d-异苦参碱(d-isomatrine),d-氧化苦参碱(d-Oxymatrine),l-臭豆碱(l-Anagyrine),l -甲基金花碱(l-Methyleytisine),l-穿叶赝靛碱(Baptifoline),苦参啶(kurarid-in),槐醇(So phoranol, C15H24N2O2),氧化槐醇碱(SophoranholN-oxide,C15H24N2O3),N-甲基野靛碱(N-methylcytisine,C12H16N2O),等生物碱。

黄酮类化合物:苦参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多为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亦有黄酮,异黄酮,查尔酮等,从总黄酮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见下表:去甲苦参酮(降苦参酮,norkurarinone,C25H28O6)、苦参啶醇(kuraridinol),苦参醇(kurarinol),新苦参醇(n eo-kurarinol),去甲苦参醇(norkurarinol),异苦参酮(isokurarinon,C26H30O6);高丽槐素(maackiain,C16H12O5);4-甲氧基高丽槐素(4-methoxy-maackiain,C17H14O 6);三叶豆紫檀甙(trifolirhizin,C22H22O10);降脱水淫羊藿素(nor-anhydroicaritin,C 20H18O6);槐属二氢黄酮B(sophoraflavanone B,C20H20O5);芒柄花素(formoron etin,C16H12O4);黄腐醇(Xanthohumol),异黄腐醇(Isoxanthohunol),3,4`5-三羟-7-甲氧-8-异戊烯基山柰酚(3,4`5-Tri-7-Meth-8-prenylkeamferol;)等。

茎、叶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脂肪酸和挥发油:从苦参中已鉴定出20种脂肪酸成份,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72.79%,其中亚油酸相对含量为48.95%,苦参挥发油已鉴定出47个成份。

[编辑本段]苦参与近似植物广豆根的区别:广豆根描述广豆根:Radix Sophorae Subprostrata药材名:广豆根Subprostrate Sophora Root植物别名:山豆根、小黄连。

来源名称:为豆科物柔枝槐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Chen的根。

植物形态:灌木,高1~2m。

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1~17,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2.5cm,宽0.5~1.5cm,顶瑞一小叶较大,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密生灰棕色短柔毛;小叶柄短,被毛。

总状花序顶生及腋生,有毛;花萼阔钟形;花冠蝶形,黄白色;雄蕊10;子房密生柔毛,花柱弯曲,柱头上簇生长柔毛。

荚果连珠状。

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分布:生于石灰岩山地或岩石缝中。

主产广西。

生物性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顶端残留茎基或茎痕,下面着生根数条。

根长圆柱形,略弯曲,长10~35cm,直径0.3~1.5cm;表面棕色至棕黑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质坚硬,断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黄白色。

微有豆腥气,味极苦。

广豆根主要化学成分:含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0xymatrine),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安那吉碱(Anagyrine),广豆根素(Sophoranone),环广豆根素(Sophoranochromene),广豆根酮(sophoradin),紫檀素(pterocarpine),高丽槐素(maac kiain)等。

苦参和广豆根的成分共性:均含有如下生物碱:含苦参碱(matrine),氧化苦参碱(0 xymatrine),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安那吉碱(Anagyrine).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Matrine and oxymatrine)是两种从苦豆子根部发现的生物碱,主要植物来源为苦参(Sophora japonica (kushen)),也可以从其他的植物中提取,比如山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shandougen),以及Sophora alopecuroides地上部分。

苦参碱在1958年首次被分离和确认,是一类独特的生物碱(喹里西啶生物碱,也称羽扇生物碱tetracyclo-quinolizindine alkaloids),(查看Figure 1) 存在于Sophor a类植物中,主要用来治疗癌症,病毒性肝炎,心脏病(例如病毒性心肌炎),以及皮肤病牛皮癣和湿疹(psoriasis and eczema).苦参素(Matrine,Sophocarpidine)是氧化苦参素碱(Oxymatrine)和极少量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

苦参碱Matrine(Sophocarpidine):本品系从豆科属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 ns Ait.)或平科植物广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Chun et T.Chen)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

性状:甘参碱是白金雀儿碱(lupanine)的异构体,有四种形态:a-苦参碱为针状或柱状结晶,熔点为76度;B-甘参碱为斜方晶状Prismatic crystal ,熔点为87度;r-苦参碱为液体,沸点为223度;&-苦参碱是柱状结晶,熔点为84度。

常见的是a-苦参碱,苦参碱能溶于水、笨、氯仿、甲醇、乙醇,微溶于石油醚。

氧化苦参碱分子式为C15H24N2O2.H2O,分子量为282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本品系从豆根槐属植物苦参(Sophra flavescens Ait.)或豆科植物广豆根(Sophora subprostrata chrn et T.Chen)中分离出来的生物碱。

性状:熔点207度,水合物熔点162-163度。

溶于水、甲醇、乙醇、氯仿、笨,难溶于乙醚。

[编辑本段]苦参的用途和功能:苦参的西方用途:苦豆子sophora植物的原植物和热水粗提物在西方应用历史已经有25年了。

最初含有20%氧化苦参碱和苦参碱的苦豆子生物碱提取物由窗同药物研究所引进西方市场,形式为氧化苦参碱片in tablet form under the name Oxym atrine,1998年上市。

其使用并无任何副作用。

在中国,苦参生物碱通常采用注射形式,但在西方不接受该方法,而是采用口服形式。

口服后,大部分的氧化苦参碱被转化成了苦参碱;而如果需要氧化苦参碱的高血液浓度,则必须依靠注射。

但是临床试验中氧化苦参碱的疗效是否好于苦参碱不得而知。

中国的研究者们也使用片剂的苦参生物碱,效果似乎和注射差不多。

苦参也可以作为中药煎服。

苦参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加总占苦参药材根干总重的2%(其中大部分以氧化苦参碱的形式存在),同时还有其他的相近的生物碱:其中主要是槐果碱(Sophocarpine,C15H22N2O),还含有少量的槐醇sopho ranol,槐胺sophoramine,槐啶碱(Sophoridine)allomatrine, 异苦参碱(Iosmatrine)等其他生物碱成分。

(see Figure 2).这些成分最初在1958~1978年间从苦参中发现。

[编辑本段]作用1.利尿作用: 苦参煎剂:含之苦参碱给兔口服注射,皆可产生利尿作用,尿量增加前既有盐分排出之增多。

但实验中所用家兔之数目较少,又未叙述饮水控制之情况,因而有人认为需进一步研究.2.抗病原体作用:煎剂在试管中,高浓度(1:100)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煎剂(8%),水煎剂在体外对某些常见的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其他作用:苦参碱注射于家兔,发现中枢神经麻痹现象,同生痉挛,终由呼吸停止而死。

注射于青蛙,初呈兴奋,继则麻痹,呼吸变为缓慢而不规则,最后发生痉挛,以致呼吸停止而死;其痉挛的发作,恐系起因于脊髓反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