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

2020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综合能力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l).缥碧(pido)横亘(g^n)锐不可当(ddng)B.翘首(qid。

)•不逊(xun)•诘责(ji。

)•深恶痛疾(wti)•C.屏息(bl ng).禁锢(gu).遁形(dUn).摩精竭虑(ddn).D.篡改(chudn)•落第(lub).M®(zh6u)惨绝人寰(hWn)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oA.当前生活节奏快,信息传播迅猛,各种碎片化信息纷至沓来,给我们前所未有的挑战。

B.如何在孩子面前维持权威性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的父母有点儿不.知所措。

• • •C.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中必备的两个方面。

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 • •D.解放大道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两旁的高楼,鳞次栉比,好一派现代都市• • • •景象。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我走到路口时,看到一片热闹的景象。

B.一进屋子,我看到的第一眼是一幅油画。

C-这次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D.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5、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柱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解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 分)说:这句话标点正确。

B.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解说:句中的“萧索”是形容词。

C.参天大树苏州园林高尚情操宝贵意见解说:这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相同D.—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解说:这句话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汉字,你是中年文化的载体。

: ; ; o 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在你的舞蹈里,源远流长。

①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因为你而淡泊成最美的风景②玄妙灵动的狐女、机智勇敢的屠户,因为你而随乡道草庐的茶香流传③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因为你而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験④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兼葭,因为你而一起被采进《诗经》的抑扬顿挫B. @@@@C.D.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作答;如三句皆答,按前两句判分)①,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②晴川历历汉阳树,0 (崔颗《黄鹤楼》)③,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2)请在王绩的《野望》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写出题E1再默写全诗。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上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眦’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乂生孙,孙乂生子;子又有子,子乂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乙)勾践之困会稽丄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救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气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釆,折节下贤人气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白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

②喟然:感叹的样子。

③坐:同“座” 0④女: 同“汝”。

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下面。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苟且偷生B.指通豫南首屈一指• • • •C.固不可彻固执己见D.杂然相许以身许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下列对于(乙)文相关语句的翻译有误一项是()A.勾践之困会稽也。

翻译: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

B.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翻译:他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在这里了结一生吗?”C-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

翻译: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

D.曰:“女忘会稽之耻耶?”翻译:左右侍从时常提醒他说:“您难道己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4.成功的道路通常布满荆棘,正如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5.“愚公”和“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他们身上有着共通的优秀品质。

请找出一点他们共有的品质,并结合(甲)(乙)两则文言文具体阐释这一品质是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小满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5月20日22时36分。

②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

小満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

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古书称“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北方冬小麦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是最“接地气”的节气。

③农谚有“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说法。

此时,小麦度过一冬的休眠期后, 经过返青拔节,抽穗开花,亟需薫风暖熟’虽然仍是一片青绿,但有着一股蓄势待发的劲头。

麦穗已经抽齐,麦粒鼓着腮帮一般,泛出一层透明的绿色。

等到这晶莹的嫩绿变为黄绿,麦子也即将成熟了。

农谚乂云“小满未满,还有危险”。

小麦成长的最后阶段灌浆期十分关键,籽粒才刚刚盈实,若碰到灾难天气或病虫害,麦粒未经过充分的乳熟期,小麦的品质便会大打折扣。

④在南方地区,小'满还有“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说法,反映了这时南方降雨增多的气候特点。

确实,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上涨。

⑤此时,南方的早稻早已抽穗,农人除了给早稻增肥,还要忙着栽插中稻。

“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

农人们将培育好的秧苗按间隔,齐整地栽插在地里。

若是高度机械化的地区,就釆取机器种植了。

但最重要的,是“水” 0若小满雨水不丰,稻田田坎干裂,就无法栽插水稻:若雨水过丰,栽插好的稻苗便经不住大雨的袭击,秧苗轻则东倒西歪,重则被雨滴打伤。

南方的小满节气,充满了对水的期许。

⑥小满,是麦子的秋,是水稻的夏。

⑦按中国传统科学理论,四月小满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最潮湿闷热的时节。

这时万物生长最为繁茂,人体的新陈代谢也最旺盛。

正因为如此,人体在小满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最多,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至于有所伤耗。

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清热、暖胃、温补的食品。

因为空气潮湿, 小满节气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的高发期,人们要预防湿邪入侵,多吃一些有化湿通淤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慧政仁、绿豆、冬瓜等,忌食辛辣甘肥、生湿助湿的食物。

1.本文围绕“小满”这一节气,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文章多次引用农谚进行说明,请概括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科学性是说明文的生命。

请结合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做简要分析。

(1)今年小满交节时刻为§月20 H 22 Bt 36缶(2)从小满开始,全国各地渐次进入夏季,雨量越来越大,江河的水位也逐渐• •上涨。

4.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请从你知道的节气中任选一个加以介绍。

2、母亲的心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③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

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④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

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

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⑤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⑥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凡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⑦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⑧母米思忖了很久,把螃蟹乂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乂想起什久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

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乂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

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儿步路。

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

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on)然泪下!⑩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

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

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 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⑪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 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

⑫^是多么不幸而乂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憧得做母亲的心罢!1.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请依提示,在横线上补全①〜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一————母亲捞起螃蟹——2.读一段,说说母亲冒着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3.第⑧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4.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一一前进和拐弯。

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