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重-差热分析的应用
3.1 热分析的定义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
间的温度差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8
3.差热分析法
3.2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把被测试样和参比物置放在 同样的热条件下,进行加热或冷却,在这个过程中,试样在
某一特定温度下会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引起热效应变化 ,即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1
3.差热分析法
(3)矿物中含有变价元素 矿物中含有变价元素,在高温下发生氧化,由低价元素 变为高价元素而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表现为放热峰。变 价元素不同,以及在晶格结构中的情况不同,则因氧化而产 生放热效应的温度也不同。如Fe2+在340~450℃变成Fe3+。 (4)非晶态物质的重结晶 有些非晶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伴随有重结晶的现象发生, 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形成放热峰。此外,如果物质在加 热过程中晶格结构被破坏,变为非晶态物质后发生晶格重构, 则也形成放热峰。
LOGO
热重-差热分析的应用
报告人:毛瑞
北京科技大学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Contents
1 2 3 4
热分析的概述
热重法的应用 差热分析法的应用
动力学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25
1.热分析的概述
1.1 热分析的定义
25
4.动力学研究
-5
42 41 40 39
烟煤
10
42
C/O=1.3,升温速率 20K/min
半焦 无烟煤
0
40
C/O=1.3,升温速率 10K/min
-10
DTA(μ v)
38 37
-20 36 35 34
36
-20
34
-30
-25
32
33 32 273 473 673 873 1073 1273 1473
仪);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6
2.热重法
2.1 热重法的定义
定义: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 系的一种技术。
m = f(T)
等温(或静态)热重法:恒温 非等温(或动态)热重法:程序升温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7
2.热重法
2.2热重法的基本原理 样品在热环境中发生化学变化、分解、成分改变
–9.0
0
100
200
300
–11.0 600 700
度。
T(K)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1
2.热重法
20
16
质量(mg)
12
8
4
蒙西烟煤 蒲县1/3焦 阳泉煤 永城煤
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温度(℃)
沙钢单种煤粉燃烧失重曲线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2
2.热重法
编号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4
3.差热分析法
从差热图上可清晰地看到差热峰的数目、高度、位置、对 称性以及峰面积。峰的个数表示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次 数,峰的大小和方向代表热效应的大小和正负,峰的位置表 示物质发生变化的转化温度。在相同的测定条件下,许多物 质的热谱图具有特征性。因此,可通过与已知的热谱图的比 较来鉴别样品的种类。理论上讲,可通过峰面积的测量对物 质进行定量分析。
-5 42
Hale Waihona Puke -40-30 30 273
44 42 40 38 36 34 -25 32 -30 30 -20
473
673
873
1073
1273
1473
-5
温度/K
温度/K
40
C/O=1.5,升温速率 20K/min
-10 -15 -20 -25
C/O=1.5,升温速率 10K/min
-10
-15
DTA(μ v) 质量/mg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7
4.动力学研究
1.1 热分析的定义 温度函数 k(T)的表达式可用Arrhenius方程表示: E k (T ) A exp[ ] RT 式中,A—频率因子(或称指前因子); E—反应活化能; R—气体反应常数; T—反应时的绝对温度。 从而得到: da E
1.热分析的概述
1.3 热分析的应用
1.成份分析:无机物、有机物、药物和高聚物的鉴别和分析 以及它们的相图研究。 2.稳定性测定:物质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能的测定等。 3.化学反应的研究:固-气反应研究、催化性能测定、反应 动力学研究、反应热测定、相变和结晶过程研究。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dt A exp[ RT ] f (a)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8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9
2.热重法
100 80 质量分数(%) 60 40 20 0 Tp
A
B
1.0 –1.0 –3.0 –5.0 –7.0 一阶导数(%/min)
C 400 500
–9.0
0
100
200
300
–11.0 600 700
DTG曲线上出 现的峰指示质 量发生变化, 峰的面积与试 样的质量变化 成正比,峰顶 与失重变化速 率最大处相对 应。
煤种
500℃燃烧率/%
600℃燃烧率/% 700℃燃烧率/%
1
2 3 4
蒙西烟煤
蒲县1/3焦 阳泉煤 永城煤
14.21
13.93 7.12 0.56
沙钢单种煤粉失重率
26.02
32.03 43.41 3.71
36.90
48.95 79.90 15.25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3
2.热重法
2.3 影响热重测定的因素
-15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6
4.动力学研究
通常,非均相固体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可由以下方程式来确 定: da n
dt k (T )(1 a )
式中, a 为某时刻样品的失重百分率,%; k(T)为温度函数。 在反应的某一时刻t,其转变分数a可由下式求得:
w0 wt w0 w∞
36 -30 34 -35 -40 32 -45 273 473 673 873 1073 1273 1473
28 273 473 673 873 1073 1273 1473
-35
温度/K
温度/K
2013-7-16
26/22
DTA(μ v)
质量/mg
38
DTA(μ v)
质量/mg
质量/mg
-10
38
量)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热量)
热机械分析(Thermomechanical Analysis,TMA)(长度) 逸出气体分析(Evolved Gas Analysis,EGA)(产生气体)
等。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3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2
3.差热分析法
(5)晶型转变 有些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晶型转变而吸收热量,在差热曲 线上形成吸热谷。因而适合对金属或者合金、一些无机矿物 进行分析鉴定。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3
3.差热分析法
DTA面临的问题:定性分析,灵敏度不高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20
3.差热分析法
凡是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变化而产 生吸热或者放热效应的物质,均可以用差热分析法加以鉴定。 其主要应用范围如下: (1)含水化合物 对于含吸附水、结晶水或者结构水的物质,在加热过程 中失水时,发生吸热作用,在差热曲线上形成吸热峰。 (2)高温下有气体放出的物质 一些化学物质,如碳酸盐、硫酸盐及硫化物等,在加热 过程中由于CO2、SO2等气体的放出,而产生吸热效应,在 差热曲线上表现为吸热谷。不同类物质放出气体的温度不同, 差热曲线的形态也不同,利用这种特征就可以对不同类物质 进行区分鉴定。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4
2.热重法
升温速度越快,温度滞 后越大,Ti及Tf越高, 反应温度区间也越宽。 一般不要采用太高的升 温速率,对传热差试样 一般用5~10℃/min, 对传热好的无机物、金 属试样可用10~ 20℃/min。
0
失重(%)
0.42
2.5
10
40
100
240
480
K/min
定义: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 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类技术----国际热分析协会ICTA (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这里所说的“程序控制温度”一般指线性升温或线性
降温,也包括恒温、循环或非线性升温、降温。这里的“物 质”指试样本身和(或)试样的反应产物,包括中间产物 。
100
700 800 900 温度 (℃) 1000
1100 ℃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15
2.热重法
(2)气氛的影响
CaCO3 CaO+CO2↑
失 重
1mg
真空
空气
CO2
400
600
800
温度(℃)
1000
热重法通常可在静态气氛或 动态气氛下进行测定。在静态气氛 下,如果测定的是一个可逆的分解 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分解速率 增大。但由于试样周围气体浓度增 加会使分解速率下降。另外炉内气 体的对流可造成样品周围的气体浓 度不断变化。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 实验结果,所以通常不采用静态气 1200 氛。为了获得重复性好的实验结果, 一般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采用动态 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