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或 P<0.05) 。 结论
[关键词 ] 高血压病 ; 生活方式 ; 行为习惯 ;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 ] R541.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008- 9969 ( 2007 ) 06- 0088- 03
有文献报道[1], 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压病 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 行为习惯将有利于高血压病的预防和控制。鉴此 , 笔 者对 80 例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了连续性健康教育 , 对 患者的吸烟、 饮酒、 不爱运动、 容易激动等生活方式和 行为习惯进行干预 , 取得了一定效果 , 现报道如下。
夜尿钠排出量与血压均值显著正关联 。虽然体质
[5]
量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摄入过多、 饮食结构不 合理及缺少体力活动等饮食和行为习惯方面的因 素 , 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常性的情绪激动会使大 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 , 皮层下血管运动中枢 失去平衡 , 肾上腺素能活性增加 , 使节后交感神经释
[2 ]
2.1.2.4
运动指导
帮助患者认识适度运动的重要
性 ,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时间、 频率、 强度。建
2 方法 2.1 干预方案 2.1.1
方式 干预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干预的意 义、 具体实施办法和注意事项 , 并履行知情同意手续。 整个干预过程为 6 个月 , 住院期间采取小组讲座和个 别交谈方式进行 , 并邀请患者家属参加 , 同时组织讨 论, 交流心得体会 , 2 次/周 , 1 h/次 , 由 3 名主管护师主 持 , 并配发宣传手册 , 出宣传栏供患者参阅 ; 出院后以 电话咨询、 家访、 复诊等方式开展教育 , 1 次/月。
饮酒 偶尔 经常 喜食肥腻 从无 偶尔 经常 从无 高钠饮食 偶尔 经常 不爱运动 从无 偶尔 经常 容易激动 从无 偶尔 经常
16 32
Z P
22 32 6.48 <0.001
42 16
22 35
30 29 5.00 <0.001
28 16
3 16
38 42 5.48 <0.001
39 22
4 24
>5 支 /d 但 ≤5 d/ 月 不饮白酒 , 饮啤酒量 ≤1 瓶 / 次且 ≤5 次 / 月
不食肥肉、 动物内脏 等 , 吃荤餐 ≤5 次 / 月 不吃咸菜、 腌制食品 , 摄入钠盐量适中 体力劳动 , 脑力劳动 但体育运动 ≥90 h/ 月 心态平和 , 虽有时激 动但不发脾气或争吵
3 结果 后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比较 3.1 干预前、
早以前 , 人们就认识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 压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流行病学调查显 示 : 体质量超重、 膳食高钠和中度以上的持续饮酒 , 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 吸烟和情绪激动与 高血压有明显的关联 [ 1 ]。中美合作进行的一项前瞻 性研究显示 : 基线体质量指数每增加 3, 高血压发
[参 考
文 献]
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积极作用勿庸置疑 , 然而 , 要 让公众普遍认识到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与高血压的 密切关系 ,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 而要人们改变多年以 来形成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更是难上加难。高血 压病的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要改变一个人的生 活习惯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 , 所以常规住院健 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收效甚微 , 而可行的办法是 采取连续健康教育。 这是一种连续的启发式教育 , 可 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 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认 知 , 让患者从内心深处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 , 认识 到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高血压病的促进作 用; 同时 , 给患者积极持久的心理、 家庭、 社会支持 , 医 护人员和家属孜孜不倦的鼓励和鞭策 , 将成为患者改 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 , 要做好这项工作 , 一是要 与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互相信赖的医患关系 ; 二是要 充分运用沟通技巧进行心灵的交流 , 让患者将医护人 员的合理建议化为自觉行动 ; 三是要同步做好患者家
40 40 6.33 <0.001
36 16
3 36
29 24 7.32 <0.001
48 20
8 36
37 35 32 12 7.14 <0.001
3.2
本组 患 者 干 预 前 后 体 质 量 指 数 比 较
干预前
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 引起外周阻力增高和血压上 升。而吸烟的危害更是众所周知 , 尽管吸烟偶尔也 有利于情绪的稳定 , 但更多的是造成心血管功能紊 乱和血管内皮损伤 , 促使血压升高。
体质量超标 56 例 , 男 34 例 , 女 22 例 , 干预 6 个月后 有 42 例 , 男 24 例 , 女 18 例 , 干预前后比较 , 差异有
2 统计学意义 ( χ =5.16, P<0.05) 。
4.2 4 讨论 4.1 生活方式和行为 习 惯 对 高 血 压 病 的 影 响
很
对高血压病 患 者 开 展 健 康 教 育 的 意 义
[4]
病的相对危险在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高 50%和 57%; 随访期间体质量每增加 3.7 kg, 高血压发病危险在 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高 35%、 女 38%; 另外还发现 , 男、 持续中度以上饮酒者高血压发病危险比不饮酒者高
40% ̄50%。 80 年代 , 我国 1 项多中心研究表明 , 12 个 人群在对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控制后 , 平均 9 h
议患者宜做等张、 有氧运动 , 如散步、 慢舞、 慢跑、 游 泳、 打太极拳、 练气功等 , 运动强度依心率而定 , 并结 合血压的变化和自觉症状调节运动量 , 以运动中稍 微出汗、 轻度呼吸加快、 运动后次晨感觉舒适、 无持 续性疲劳或其他不适为宜。
2.2
效果评价
用自编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和
行为习惯调查表 , 由笔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 6 个月 末对患者进行调查。该调查表由一般项目和问卷两 部分组成 , 问卷部分包含 6 个问题 , 每个问题后面有 从无、 偶尔、 经常 3 个备选答案 ( 评定标准 见 表 1 ) , 由患者根据自己近 1 个月来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 一。 调查前所有调查者均接受训练 , 以取得对调查表 理解评定的一致性 , 同时对 5 位患者调查测试 , 表格 填写的准确性为 0.95, 一致性为 0.90。比较干预前、 后各项目和体质量超标情况变化 , 采用配对样本比
大力
开展以“ 采用健康生活方式 , 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为 核心的一级预防 , 是目前全世界防治高血压病最有 效的途径之一 , 其基本内容是组织实施健康教育 , 倡 导采用健康生活方式 , 改变不良行为习惯 , 自觉遵循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 4 大健 康要素[1 ]。早在 80 年代 , Stamlen 的著名芝加哥西电 公司研究表明 : 采用健康生活方式 , 5 年中使高危人 群的高血压发病率下降 55%[ 6 ], 谢琼也报道 , 中西医 结合社区护理干预可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平均血 压[7 ], 表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研究结 果也显示 : 经过 6 个月的干预后 , 本组患者不健康生 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以及体质量超标情况 , 均较干预 前明显改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或 P<0.05) 。 表现在吸烟、 饮酒例数和量的减少 , 喜食肥腻高钠饮 食的不良习惯有所改善 , 运动量增加 , 应对方式改 进, 心理趋于平衡。随着饮食结构改变, 摄入量控 制 , 运动增多 , 体质量超标状况也有明显改善。这些 危险因素的控制 , 极大地加强了高血压病的治疗效 果 , 对稳定患者血压 ,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提高生活 质量 , 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88
2007 年 6 月 第 14 卷 第 6 期
护
理
学
报
Journal of Nursing( China )
June , 2007 Vol.14 No.6
健康教育】 【
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刘丽萍 1, 何 华 2, 黄金萍 2, 周慧敏 2
( 1. 赤壁市疾病控制中心 , 湖北 赤壁 437300 ; 2. 赤壁市人民医院 , 湖北 赤壁 437300 )
[摘
要 ] 目的
方法 探讨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
对 80 例高血压病患者以连续健康
教育的方式实施护理干预 6 个月 , 在干预前和干预 6 个月后 , 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患者生活方式和行为习 惯 进 行 调 查 , 进 行 统 计 学 分析。 结果 干预 6 个月后 , 患者吸烟、 饮酒、 喜食肥腻、 高钠饮食、 不爱运动、 容易激动等项目和体质量超标情况 , 较干预前改善 , 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健康教育 , 能改善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 促进疾病康复。
2 较的 Wilcoxon 符号秩检验和 χ 检验。以体质量指
2.1.2 内容 2.1.2.1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讲解高血压病的发病
机理、 常见症状、 发展预后、 治疗原则、 预防措施、 血 压监测的方法 , 重点向患者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 行为习惯 , 与高血压病发生、 发展的关系 , 强调生活 调节在高血压病的治疗、 预防中的重要性。
[收稿日期 ] 2007- 04- 08 [作者简介 ] 刘丽萍( 1961- ) , 女, 湖北赤壁人, 中专学历, 主管护师。
数 =体质量 ( kg) / 身高的平方 ( m2) 进行计算 , 按 WHO
第6期
刘丽萍 , 等 . 连续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89
的标准 , 男性 >27 kg/m2, 女性 >25 kg/m2 即为体质量
表2
时段 干预前 干预后 吸烟 从无 偶尔 经常 从无
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各项目均较干预前改善 , 差异 经 有统计学意义 ( P<0.01 或 P<0.05 ) , 见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