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机考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语文》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机考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语文》

A
53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名句出自
韩愈《师说》;荀子《劝学》;《论语》;韩非子《论 韩愈《师说》;荀子《劝学》;《论语》;韩非子《论 学》
A
55
不属于韩愈《师说》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所说的“六经”的一项 是
《诗》 《书》;《礼》 《易》;《春秋》 《乐》;《论 语》《左传》
36
韩愈的《师说》中“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说道理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者;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师之职责、任务
D
37
韩愈的《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也终不解矣”两句要证明的论点是
教师的职责;从师的途径;从师的必要性;教师的 神圣地位
C
38
韩愈的《师说》中“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
说明廉颇在赵国的重要地位
;说明了蔺相如的地位低下
;说明了两人地位悬殊,为后来廉蔺矛盾设下了伏 笔
;说明了廉蔺两人的矛盾是由来已久的
C
32
对韩愈的《师说》一文的标题中的“说”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是文体的一种,表示说话,常表现人物的思想观点
;是文体的一种,多用于议论
;是文体的一种,也可用于记事
;是文体的一种,也可用于抒情
海洋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 摇篮
;海洋中大量的水的存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 的摇篮
;海洋的阳光和化合反应,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 的摇篮
;海洋中大量的水母的存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 命的摇篮
A
9
对《左传·烛之武退秦师》的“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
于楚也”中“贰于楚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的目的是
故意戏弄秦王;针锋相对的斗争策略;为暗 中送璧玉回赵国赢得时间;显示赵国的威严
C
21
下列各句不是意动用法的是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C
22
对“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24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合写廉颇和蔺相如两人的是
四面楚歌;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D
25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的廉颇和蔺相如两人共同的思想特点是
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忠心爱国;不畏强暴
C
26
下列语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各句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
(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宣 言:公开说);于是相如前进缶, 因跪请秦王 (前: 向前,走上前);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迳 道亡(衣:衣服);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实不可得(度:估计)
择师而教之(语气助词,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助词,取消主谓独立)
C
49
下列语句出自韩愈《师说》,对各句中的“师”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圣人无常师(师:老师);吾师道也(师:师长);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 矣(师:从师的风气)
B
50
下列语句出自韩愈《师说》,各句中的“惑”字的意义与其它句中的不 同的一句是
B
47
韩愈《师说》中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阐述圣人无 常师的道理,运用的论据是
理论论据;眼见的论据;事实论据;耳听的论据
C
48
下列语句出自韩愈《师说》,对各句中的“之”字的用法的理解有误的 一项是
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士大夫之族,曰 “师”、曰“弟子”云者(代词,这);爱其子,
本句是宾语前置句,解为“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 情”;本句是被动句,解为“未来是可能有这样的 事情的”;本句是使动句,解为“那是从来没有过 的事情”;本句是名词活用句,解为“那是从来没 有过的事情”
A
18
下列语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对各句的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 一项是
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曲:委屈);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 人敬酒或献礼)
A
33
下列成语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是
完璧归赵 四面楚歌 刎颈之交 将相和
;两虎相斗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望洋兴叹
;左右逢源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面面相觑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 刎颈之交 两虎相斗
D
34
对韩愈的《师说》一文的标题中的“师说”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论述老师的道理;论述从师学习的道理;论述老 师的作用;论述老师的品格
也终不解矣”两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正反对比论证法;相似类比法;演绎推理法;因果 论证法
A
39
下列各项不是韩愈《师说》中所说的择师标准的一项是
无贵无贱,吾从而师之;无论长幼,吾从而师之;无时代先后,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
40
韩愈《师说》中批评不从师的弊端时,运用的对比有 ①古之圣人从师 而问——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运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是
象征;比喻;排比;对偶
B
16
对孟子《寡人之于国》中“然而不王者”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其中的“王”是动词,作“称王”讲
;其中的“王”是名词,作“大王”讲
;其中的“王”是介词,词,作“大王”讲;其中 的“王”是形容词,作“称王”讲
A
17
对孟子《寡人之于国》中“未之有也”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42
韩愈《师说》中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等批评士大夫不从师的恶 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 证法
D
43
韩愈《师说》中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为论据批评士大夫不从师 的恶习,采用的是
两次攻打楚国;有两个从属国;从属二主;二主从 属于楚
C
10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中,烛之武说服秦伯放弃攻打郑国时, 认为“舍 郑”的益处是
可以扩大秦国的地盘;可以将郑国作为东道主,为 秦国使者往来提供物资粮食
;可以扩大郑国的地盘;可以将晋国作为东道主, 为秦国使者往来提供物资粮食
B
11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秦伯撤军的原因是 ①“亡郑” 有益于晋, 不利于秦 ②“舍郑”有益无害
C
27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的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的故事是
渑池之会;完璧归赵;四面楚歌;将相和
D
28
下列各项不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的写作特点的一项是
善于选择典型事件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善于运用
生动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善于在“冲突”中刻画 人物;善于用对话叙述事件来表现人物
B
29
下列语句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各句括号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是
B
13
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翻译正确的是
我与城北徐公哪个更美;我怎么知道城北徐公美;我熟悉城北,知道他很美;我认识城北徐公,知道 他很美
A
14
下列各句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其中,属于意动句的是
吾与徐公孰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美我 者,欲有求于我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C
15
D
56
对韩愈《师说》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句中的“传”的理解正确的一 项是
③晋不将信用不可交 ④秦晋联合不利于晋
①③④;②③④;①②③;②④
C
12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比美”之事为喻,说明了
“比美”这类的事可以使君王昏庸,使国不富民 不安
;统治者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才能国富民安
;统治者不要沉溺于美色中,修明政治,才能国富 民安
;“比美”这类的事说明爱美之心古已有之
B
3
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中认为
我国古代小说的成熟时期是
魏晋南北朝以前;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
C
4
吴组缃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中分析了我国古代小说 发展及各时期的体裁特点,下列各发展时期与小说体裁特点 不相吻合 的 一项是
魏晋南北朝——发展时期——文体特点:
志怪志人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去:离开)
B
19
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 美人,以戏弄臣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 矣。
C
20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对秦王说“赵王送璧时,
;唐——成熟——文体特点:神话小说
;宋元——继续发展——文体特点:话本
小说
;明清——顶峰——文体特点: 演义小说、
创作小说
B
5
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中将古代小说分为:神话 传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话本小说;演义小说.等五个阶段,其划分的标 准是
作者的不同;时代的不同;体裁的不同;内容的不同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遗:遗留,留下)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否)
;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仔细,认真)
A
30
与“君何以知燕王”的句式相同的是
何以知之;宁许以负秦曲;以此知之;何不去 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