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社区护理(甲)》课程作业(选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社区卫生服务一、问答题:1.社区卫生服务有哪些特征?基本原则有哪些?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特点。
1人性化服务,重视机体的生物、心理行为、社会文化等因素来观察、处理健康问题。
既重视人的生物学特点,又重视人的社会心理特点。
2)综合性服务,服务对象不分年龄、性别和疾病类型。
服务内容包括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
社区卫生服务还重视社区调查、社区诊断、社区问题评估,从卫生工作角度提出解决社区有关问题的方案,实施社区预防和社区健康教育。
3)持续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从围产期保健到濒死期的临终关怀;从疾病发展的阶段,是从健康危险因素潜在期,到机体功能失调、疾病发生、演变、康复等各个时期,服务过程包括从接诊、出诊、跟踪出诊、转诊和家庭服务等。
4)协调性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强调的是团队合作,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而不是个人行为发挥集体优势、互相支持、分工协作、交流学习,从而全面保证对病人和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康复及健康促进等的实施。
5)可及性服务,社区居民能及时得到社区卫生服务。
基本原则: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3)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4)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5)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2.简述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服务对象、一个中心、四个重点、五个服务及六个一体。
答: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第二章社区护理一、问答题:1.社区护理的目标是什么?应遵循哪些原则?目标是:1)发现和评估健康问题;2)协助家庭成员了解卫生知识3)提供各类人群所需要的护理服务4)控制(或尽量消除)威胁健康或降低生活兴趣的社会环境5)协助居民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应遵循原则:(1社区护士必须要有满足社区内卫生服务需求的责任感;(2社区内的弱势团体(老弱残障)应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必须参与服务计划的评估;(4)坚持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可及性的服务原则。
2.社区护理有哪些特点?有哪些任务?1)以健康为中心;2)强调群体健康;3)具有较高的自主性与独立性;4)服务的长期性;5)具有多方面的协作性。
任务:(1)提供社区保健服务;(2)提供社区急、重症患者的转诊服务;(3)提供社区护理健康教育;(4)提供社区慢性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5)提供社区康复护理服务。
3.请叙述社区护理明尼苏达模式答:影响健康因素:1)生物、心理因素包括个体的遗传特性、体质、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和个体的心理品质。
2)环境因素环境是指个体的生存空间,包括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
气候的急剧变化、地震、噪声、水源及空气污染、生活场所是否安全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个体、家庭或社区人群的健康。
3)医学科技与医疗机构因素医学科学的进步为挽救生命、延长人类的寿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就目前而言,医学科技的适当运用与资源的恰当分配在维持人群中起着决定作用。
4)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法制的完善、教育的普及、居民的收入、社会福利、家庭等都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工作优先次序:1)预防是社区护理工作中的最高目标;2)保护是将暴露在环境中对健康有害的因素或不良影响因素降至最低;3)促进是在社区护理工作中是属于消极和被动的,因为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不是个体在理想或最佳的健康状态下,而是为去除已造成对个体的不良影响因素及使个体恢复健康而施行的。
实施社区护理工作的措施:1)教育是给予个体信息,使之自动在认知态度或行为上有所改变,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变.2)工程是应用一种活动以提供科学技术方法。
3)强制在教育、工程的措施被执行仍无法达到社区护理的目标时,不得不采取强制的命令,迫使大众执行,以达到有益于健康的目的。
第三章环境与健康一、问答题:1.何谓大气污染?简述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答:大气污染:当大气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超过正常值或大气自净能力时,对人类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对设施或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形成了大气污染。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质。
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1)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搞好城市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治理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机动车污染控制;发展植物净化;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加强大气管理;重视雾霾天气的预防。
2)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防治有害气体的污染;建筑的选址要合理;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采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室内种植花卉植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机械式除尘器;湿法;过滤法;静电法。
2.简述水污染防治措施,废水如何处理以及水的消毒方法。
答:防治措施: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水污染防治;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
废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
1)一级处理采用物理处理方法即用格栅、筛网、沉沙池、沉淀池、隔油池等构筑物,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浮油,初步调整pH值,减轻废水的腐化程度。
2)二级处理是采用生物处理方法及某些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可降解有机物和部分胶体污染物。
3)三级处理是在二级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以除去某些特定污染物。
水的消毒方法:可分化学的和物理的两种。
物理消毒方法有加热法、紫外线法、超声波及膜消毒等;化学方法有加氯法、臭氧法、重金属离子法以及其他氧化剂法和复合消毒等。
3.简述职业性损害的预防。
职业性损害的预防应遵循医学的三级预防原则:第一级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或最大可能地减少对职业有害因素的接触。
第二级预防,当第一级预防未能完全达到要求,职业有害因素开始危害劳动者健康时,应尽早发现,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级预防,对已发展成职业性损害的患者,作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脱离接触,实施治疗,预防并发症,促进康复等。
防治措施:1.法律措施:为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组织管理:1)领导重视严格按有关职业卫生法规、条例和标准组织生产,履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承诺和义务,保障职工“人人享有安全与卫生”的合法权益。
2)加强教育,加强“预防为主”观念的教育、职业心理健康教育、上岗前职业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与职业人群健康监护相结合的健康教育,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危害的控制。
3)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卫生制度。
3.技术措施:改革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
4.卫生保健措施: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2)职业人群的健康监护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4)合理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和合理供应保健食品和饮料。
第四章食物与健康一、问答题:1.简述中国人膳食指南。
答:1.平衡膳食:,每人每天应吃谷类食物300~500g;蔬菜、水果400~500g和100~200g;动物性食物125~200g;奶类和奶制品100g,豆类及豆制品50g;油脂类,每天不超过25g。
2.合理的膳食制度:两次进餐间隔时间以5小时左右较为合适;每日进餐次数应一日三餐;各餐食物分配:各餐占全天总热量:早餐25%-30%;午餐40%(提倡占50%);晚餐35%~30%。
3.合理膳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保持体重;食量适当;多饮水;限酒;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2.简述食物中毒的治疗和护理。
答:1.监测生命体征2.协助采集病史3.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4.清除血液内毒物5.应用解毒药或拮抗剂6.抗菌治疗7.对症支持治疗8.卧床休息、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饮食宜忌有哪些内容,你如何理解?答:饮食宜忌应根据个体的体质、病情、服药、季节、饮食习惯等诸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
应辨证施食、辨药施食、.因人施食、因时施食。
1. 热证宜清热、生津、养阴,食寒凉性和平性食物,忌辛辣、温热之品。
2. 寒证宜温里、散寒,助阳,宜食温热性食物,忌寒凉、生冷之品。
3. 虚证阳虚者宜温补,忌用寒凉;阴虚者宜清补,忌用温热;气血虚者可随病证的不同辨证施食。
4. 实证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和标本兼治的总体原则进行饮食调护,一般不宜施补。
5. 外感病证宜饮食清淡,可食姜、葱等辛温发之散品,忌油腻厚味。
6. 其他各类血证、阴虚阳亢证、目疾、皮肤病、痔瘘、疮疖、痈疽等病证忌辛热类食物;肝阳肝风病人忌吃鹅、公鸡、鲤鱼、猪头等;患有疔、疮、痈疡及各种皮肤病及可能复发的痼疾者,忌食发散类、海腥类食物。
第五章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问答题:1.请叙述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概念的新的发展答: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即“健康不仅没有疾病,还包括四个方面:“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的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机体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状态;心理健康是能保持开朗的心境、具有自知之明、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保持统一的人格;道德健康最高标准是无私奉献,最低标准是不损害他人,不健康的标准是损人利已或损人不利已。
社会健康是指个人的行为能符合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变化,能被他人所理解,被社会所接受。
适应良好是指能胜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充沛的精力,能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能正确认识社会,思想和行为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需要。
2.《渥太华宣言》1986明确指出,健康促进涉及哪五个主要活动领域?《雅加达宣言》1997 21世纪健康促进的重点有哪些?答:主要活动领域:①制定健康政策②创造支持性环境③加强社区的活动④调整卫生服务方向⑤发展个人技能;重点①提高社会对健康的责任感;②增加健康发展的投资;③巩固和扩大有利于健康的伙伴关系;④增加社区的能力;⑤保证健康促进的基础设施⑥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