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教学质量与要求:掌握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含义、特点和内容掌握混合成本的分解和成本估计掌握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前提,及变动成本法中损益计算的方法程序;了解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在成本和收益确定上的区别以及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教学重点:成本按性态标准分类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的内容高低点法和回归直线法分解混合成本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计算税前利润教学难点:回归直线法分解混合成本完全成本法下税前利润的计算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新课讨论,作业讲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教学课时:12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第一节成本分类一、成本定义1.广义:是指为取得资产或劳务而发生的支出2.狭义:是指归集到某一种产品上的费用,也称产品成本。

3.意义:“不同目的,不同成本”二、成本的分类(一)按经济用途分类1.生产成本:料、工、费2.非生产成本:(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二)按成本性态标准分类所谓成本性态,或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企业发生的全部耗费,既包括生产成本,也包括非生产成本)与业务活动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

按其性态分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①固定成本1.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如直线计提厂房折旧,租金等。

2.固定成本的特点:例2-1(1)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保持不变;y=a+0x=a图2-1 固定成本总额模型: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相关范围内,就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即单位固定成本)而言,则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反比例变动。

图2-2 单位固定成本模型:随业务量的增加而递减的弧线3.固定成本的分类:固定成本还可根据其支出数是否受管理部门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进一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1)约束性固定成本:企业经营能力成本,管理当局的决策不能轻易改变其数额,包括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

特点:支出额取决于生产经营能力的规模和质量;预算期通常较长;在较长预算期里,与业务量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属于不可控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企业经营方针成本,管理当局决策决定。

包括广告费,职工培训等。

特点:发生额取决于高层领导根据企业经营方针而做出的判断;预算期较短;在较短预算期里,与企业的业务量水平没有直接关系,属于可控成本。

4.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对于固定成本来说,相关范围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特定的期间。

从较长时期看,所有的成本都是可变的。

即使是约束性固定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将会发生变化,其总额也必然会发生变化。

因此,只有在一定的期间内,固定成本才能保持不随产量变动的特征。

二是指特定的业务量水平。

如果业务星超出这一水平,企业势必要增加厂房、机器设备和人员的投人,导致固定成本的增加。

由此可见,即使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特征的成本,其固定性也是针对某一特定业务量范围而言的。

如果超出这个业务量范围,固定成本总额就可能发生变动。

图2-3 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②变动成本1.概念: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或成本动因)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如料、工与产量直接相关。

2.变动成本具有以下特点:例2-2(1)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y=bx图2-4 变动成本总额模型:从原点出发,以单位变动成本为斜率的直线(相关范围内)(2)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即单位变动成本)则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

图2-5 单位变动成本总额模型:平行于横轴的直线3.变动成本分类变动成本又可以细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1)技术性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由技术因素决定而总成本随着消耗量的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通常表现为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

是由产品的工艺设计所决定的,只要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不改变,成本就不会变动,所以不受企业管理部门决策的影响。

其成本与数量之间具有确定的技术或实物关系,是利用生产能力进行生产所必然发生的成本。

(2)酌量性变动成本通常受管理部门决策影响,有很大的选择性。

单位变动成本的发生额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决定。

4. 变动成本相关范围:变动成本同固定成本一样,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范围。

超过相关范围,变动成本也不再表现为完全的线性关系,而是非线性关系。

图2-6 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③混合成本(1)定义:混合成本是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2)特点:发生额大小虽受业务量变化的影响,但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

(3)分类:阶梯式混合成本、标准式混合成本、延伸变动成本和曲线混合成本。

1. 阶梯式混合成本(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式混合成本是指在不同业务量范围内保持不同固定数额的成本。

即其发生额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是固定的.当业务量超过这一范围时,其发生额就会跳跃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在新的业务星范围内固定不变,直到出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如此重复下去,其成本随业务量的增长呈现出阶梯状增长趋势。

例如企业的运货员、质检员、保养工等人员的工资.以及受一定业务量影响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阶梯式成本模型图2-72.标准式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量的基础上,其总额随业务量总数变化成比例相应变化的成本。

由明显的固定和变动面部分成本组成。

这种成本通常有一个基数,不受业务量的影响,相当于固定成本;但在此基数之上,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成本也成正比例增加.这部分成本相当于变动成本。

例如公用事业费的水电费、煤气费、电话费,以及机器设备的维修保养费等都属于这类成本。

图2-8半变动成本模型3.延伸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保持不变,但当业务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其总额随业务量变化而相应变化的成本。

图2-9(p36)4.曲线式混合成本曲线式混合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的成本。

递增式混合成本图2-10递减式混合成本图2-11综上,混合成本实际上具有“固定”和“变动”两种性质,其主要特点是:1.混合成本的变动只在一定程度上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即混合成本尽管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升降,但两者之间并非保持同等的比例关系。

2.通常有一个“初始量”3.单位混合成本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增加或减少而相应下降或上升,但其升降幅度小于单位固定成本。

④成本性态划分的相对性、暂时性和可转化性相对性指在同一时期,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企业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成本性态,因而不能盲目照搬其他企业和部门的成本性态分析结论。

暂时性指就同一企业而言,同一成本项目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性态。

因此企业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可转化性指在同一时空条件下某些成本项目可以在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进行转化。

⑤总成本的函数模型线性假定: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a十bx其中,Y代表总成本,x代表业务量,“代表固定成本总额(即真正意义上的固定成本与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之和),a代表单位变动成本,bx代表变动成本总额(即真正意义上的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中的变动部分之和)。

⑥判定成本性态需要考虑的因素(武 p127)1.时间水平:长期/短期2.资源耗用量3.业务量(三)按其他标准分类1.按与决策是否相关: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相关成本:是指与某一特定决策有关的成本,是进行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

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等。

无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没有关系的各种成本,如沉没成本等。

2.按成本的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是指某一部门可以预计、计量、控制和调节期发生数额的成本3.按发生的时态分类:历史成本和未来成本第二节混合成本的分解一、历史成本分析法是根据混合成本在过去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与业务量的历史资料,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分解出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包括:高低点法、散步图法和回归直线法、合同确认法:(一)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从过去一定时期相关范围内的资料中,选出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及相应的成本这两组数据,来推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方法。

具体做法是:以最高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之差,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再代人总成本公式,根据最高业务量或最低业务量的数据,即可分解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

高低点法的基本原理是:任何一个项目的混合成本都是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因素构成,因而它的成本函数模型与总成本函数模型类似.也可用Y=a+bx来表示。

由于固定成本在相关范围内是固定不变的,若单位变动成本在相关范围内是个常数,则变动成本总额就随着高低点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

其数学模型为:Y=a+bXb=(Y高-Y低)÷(X高-X低)a= Y高-b X高 = Y低 -b X低其中:Y :总成本 X :产品产量a :固定成本总额b :单位变动成本Y高 :表示高点产量的成本 Y低 :表示低点产量的成本X高 :表示高点产量 X低 :表示低点产量例2-3(二)散布图法散布图法又称直观法或目测法,是指将收集到的一系列业务旦和混合成本的历史数据,在直角坐标图上逐一标出,以纵独表示成本,以模轴表示业务量,这样,历史数据就形成若干个点散布在直角坐标图上,然后通过目测,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的直线,该直线应较合理地接近大多数点。

将这条直线延长并与纵轴相交,则该直线在纵轴上的截距就是固定成本,该直线的斜率就是单位变动成本。

(三)回归直线法回归直线法是一种数理统计法,它根据过去若干期业务量与成本的资料,应用数学上的最小平方法原理,来精确地计算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

其原理是从散布图中找到一条直线,该直线与由全部历史数据形成的散布点之间的误差平方和最小,这条直线在数理统计中称为“回归直线”或“回归方程”,因而这种方法又称最小平方法。

在实际采用回归直线法分解混合成本时.直接使用上述公式即可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此外,在运用回归直线法时,通常还需要计算相关系数r的数值来测试成本Y 与业务量x的线性相关程度。

r的数值可按以下公式计算:高低点法和散布图法得到的都是近似值。

回归直线法得到的是较为准确的值,是一种较好的混合成本分解方法。

二、工程研究法又称技术测定法,是根据工程项目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投入产出的关系,分析确定在实际业务量基础上其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关系,并揭示其变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工程研究法的基本要点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条件下,根据投入的成本与产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工时的投入量与产出量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各种消耗量标准,如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耗用各种原材料、燃料的重量,机器小时,特定技术等级的人工小时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