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与灭菌
医院日常的清洁、消毒、灭菌
1、预防性消毒和疫源性消毒
指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 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受到病原 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 例如医疗器械灭菌、诊疗用品的消毒, 餐具的消毒和一般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 后进行的消毒等。
预防性消毒
疫源性消毒 指对医院内存在着或曾经存在着感染性疾病传
(7)污物、污水的处理
医疗污物的处理
医疗污物一般分为医疗垃圾和生活 垃圾,通常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 色袋装医用垃圾,红色袋装放射垃 圾,损伤性废物置于黄色锐器盒内。 建立严格的污物入袋制度,可燃性 污物及时焚烧,非可燃性污物按要 求分别处理乙方污染扩散。
医疗污水的处理
医院应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并 按污水种类分别进行排放, 排放质量应符合《污水综合 排放标准》感染病区和普通 病区的污水应实行分流,分 别进行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物理消毒灭菌法
化学消毒灭菌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主要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 蛋白质凝固变性、酶失活、 细胞膜和细胞壁发生改变而 导致其死亡,达到消毒灭菌 的目的。分干热法和湿热法 两类。
(1)干热法
由空气导热、传热较慢。常用方 法有燃烧法 和干烤法。
(2)湿热法
(3)被服类消毒
每个病区有3个衣被收集袋,反别放置有明显污染的患者衣被、 一般患者衣被及医务人员的工作服帽、值班被服。
(4)饮水、餐具和卫生洁具等的消毒 (5)皮肤和黏膜消毒
加强手卫生,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患者皮肤、黏膜的消毒 应根据不同的部位、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消毒 剂和消毒方法。
(6)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
根据物品的性能和各种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 浓度。 待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
消毒剂中不能放置纱布、棉花等物,以防降低消毒效力。
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以避免消 毒剂刺激人体组织。
(2)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地面消毒和墙面消毒可选择 一定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或过 氧乙酸进行湿拖擦洗或喷洒 表面,墙面消毒高度一般 2~2.5m。病室床单位如病床、 毯子、棉胎、床单等可用紫 外线灯照射消毒或床单位臭 氧消毒器消毒。其他如病历 夹、面盆、门窗、便池选择 化学消毒剂喷洒或擦拭。三 类环境中的治疗室,换药室, 化验室的物体表面及台器
从灭菌器下部排出内部冷空气 的方法,使灭菌器内的蒸汽压 力达到1.05kg/c㎡,温度121℃, 持续时间20~30分钟,达到灭菌 效果。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有预真空、下排气、正压排气 三种,常用急需手术器物的快 速灭菌。使用快速灭菌器灭菌 的物品,存放时间均不得超过4 小时,更不能长期储存。
由空气和水蒸气导热、传热较快, 穿透力强,相对于干热法消毒灭菌, 湿热法所需的时间短、温度低。常 用方法有压力蒸汽灭菌法、煮沸消 毒法、低温蒸汽消毒法和流通蒸汽 消毒法。
<压力蒸汽灭菌法>
是热力消毒灭菌法中效果最好 的一种方法,主要利用高压饱 和蒸汽的高热所释放的潜热灭 菌。常用于耐高压、耐高温、 耐潮湿物品的灭菌如各类器械、 敷料、搪瓷、橡胶、玻璃制品 及溶液等的灭菌,不能用于凡 士林等油类和滑石粉等粉剂的 灭菌。可分为下排气式压力蒸 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 菌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5、机械除菌法
利用机械方法除掉物品表面、水中、 空气中及人畜体表的有害微生物。 常用层流通风和过滤除菌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
杀菌谱广。 易溶于水,有效浓度低,不易燃烧和爆炸,性质稳定。 作用时间长,作用速度快。
可在低温下使用,不易受有机物、酸、碱及其他物理、化 学因素的影响。
2、辐射消毒法
主要利用紫外线或臭氧的 杀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光 解、变性而致细菌死亡。有 日光曝晒法、紫外线消毒法、 臭氧消毒法。
3、电离辐射灭菌法
适用于不耐热的物品如一次性医用 塑料制品、食品、药品和生物制品 等在常温下的灭菌,故又称“冷灭 菌”。
4、微波消毒法
适用于食物及餐具的消毒、医疗药 品及耐热非金属器械的消毒。
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物品 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 器械、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穿 刺、注射、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用具必须 一用一灭菌;疑似或确诊朊毒体、七星坏及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者宜选用 一次性诊疗器械,使用后进行双层密闭封装 焚烧处理;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应双层密 闭封装后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灭 菌后的器械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 时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如使用化学消毒 剂消毒灭菌,应定期检测消毒液中的有效成 分。
(2)中度危险性物品,仅指和 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 菌组织内的物品。如体温表、压 舌板、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 避孕环等。一般情况下达到消毒 即可,要求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 出。 (3)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不进 入人体组织、不接触黏膜,仅直 接或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 接触的物品。如毛巾、面盆、痰 盂、地面、墙面、桌面、被褥, 听诊器、血压计等。一般可用低 水平消毒法或只做一般的清洁处 理即可。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
利用抽真空效应,先排尽灭 菌器内的冷空气,后输入蒸 汽的方法,灭菌时柜室压力 2.0~2.7kpa,温度132~134℃, 蒸汽得以迅速穿透物品内部 进行灭菌。持续25分钟可达 到灭菌效果。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对灭 菌器采用多次抽真空、多次 注入热蒸汽的方法。抽真空 时间较预真空稍长,但对抽 气泵和密闭性要求相对较低, 灭菌效果更可靠。
擦拭法 喷雾法 熏蒸法
一般选用易溶于水、穿透力强、无显著刺激性的消毒剂。
常用于地面、墙壁、空气、物品表面的消毒
常用于手术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消毒,消毒间或密闭的 容器内以及精密贵重仪器、不能蒸煮、浸泡物品的消毒。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
合理使用,能不用时则不用,必须用时则尽量少用,能采 用物理方法消毒灭菌的,尽量不适用化学消毒灭菌法。
无刺激性和腐蚀性,不引起过敏反应。
无色、无味、无臭、毒性低且使用后易于去除残留药物。
用法简便、价格低廉,便于运输。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
1、灭菌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物品达到灭菌要求的 制剂。如戊二醛、环氧乙烷等。
2、高效消毒剂
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并对细菌芽 孢有显著杀灭作用。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部分含氯消毒 剂等。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耐热、耐湿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 力蒸汽灭菌法;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 类和干粉类可选用干热灭菌法。 (2)怕热、忌湿和贵重物品,可选择环 氧乙烷气体或低温甲醛蒸汽消毒、灭菌。 (3)金属器械的浸泡灭菌,应选择腐蚀 性小的灭菌剂,同时注意防锈。 (4)物品表面消毒时,应考虑到表面性 质:光滑表面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 照射,或用化学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 面可选择喷雾消毒法。
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根据病 情做到“三分开”“六消毒”:分居室、分饮食、分生活用 具;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 衣服和床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用水和污物。
2、环境消毒
(1)环境空气消毒
从空气消毒的角度可将医院环境 分为四类,通常用到的空气消毒 方法有层流通风法、紫外线空气 消毒,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臭 氧、化学消毒剂熏蒸或喷雾等。
2、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特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1)对受到致病性芽孢、真菌孢子和 抵抗力强、危险程度大的病毒污染的 物品,选用灭菌法或高水平消毒法。 (2)对受到致病性细菌、真菌、亲水 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污染 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法。
(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污染 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 法。 (4)消毒物品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 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 剂量并延长消毒时间。
医院消毒与灭菌
概念
清洁:指通过除去尘埃和一切污垢以去除和减少微生物数量 的过程。常用的清洁方法包括水洗、清洁剂或去污剂去污、 机械去污、超声清洗等。
消毒: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环境中和媒 介物上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者清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 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 和真菌孢子。
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
医院消毒灭菌方法
一、分类
1、灭菌法
包括干热灭菌、压力蒸汽灭 菌、电离辐射灭菌等物理灭 菌法以及用戊二醛、环氧乙 烷、甲醛、过氧乙酸、过氧 化氢等灭菌剂进行的化学灭 菌法。
2、高水平消毒法
包括上述的灭菌法以及臭氧 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部 分含氯消毒剂和一些复配的 化学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 法。
3、中效消毒剂
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等微生物,达 到消毒要求。如醇类、碘类、部分含氯消毒剂等。
4、低效消毒剂
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如酚类、 胍类、季铵盐类消毒剂等。
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浸泡法
浸泡前要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要灌满消毒液。使 用于大多物品、器械。
3、中水平消毒法
包括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 消毒法、以及碘类、醇类、 复方氯己定、复方季铵盐类 消毒剂等进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法
包括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 除菌法和苯扎溴铵、氯己定、 金属离子消毒剂等化学消毒 方法。
二、选择消毒灭菌法的原则
1、根据医院用品的危险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