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专业20XX年中国高校各专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物流管理专业20XX年中国高校各专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物流管理专业20XX年中国高校各专业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篇一:物流专业实践报告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姓名:学号:专业: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物流领域的迅速发展,物流人才出现大量缺口,物流专业也成为许多学生喜欢的新兴专业,就业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但大多学校开设此专业都是“第一次吃螃蟹”,并没有相关经验,再加上物流专业的工作大量扩招,以及许多非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也来物流领域工作。

基于以上原因,也许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可能没有想象得那么容易。

二、调查目的与意义了解在校学生的想法与企业的要求是否一致,寻找在校学生与企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明确对该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及相对应的能力要求,从而启发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升自己,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在众多竞争者中具有更好的竞争力。

因此,作为一名在校生,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对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做好规划,从而能尽快找到工作。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物流就业前景非常广阔,物流专业人才是12类紧缺人才之一,所以更要了解本专业的学生就业意向和动态。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一)调查的时间:(二)调查地点:(三)调查对象:中职学生(四)调查方式: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的填写采取不记名的形式,从而使问卷结果相对比较客观真实。

(五)调查内容1、学校教学误区2、公司招聘误区3、物流专业学生的就业误区四、调查分析(一)物流管理这个在前些年是被广泛看好的热门专业,曾经受到过热捧。

而现如今就业却不是很理想,这种“热门变冷门”现象,一方面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中职学校自身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密不可分。

据了解,有些中职学校为了紧跟市场需求,追逐商业利益,纷纷跟风开设物流专业,而往往忽视自身的实际办学条件,导致人才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人才质量难以保证。

许多毕业生难以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从而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就业问题。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实践环节有待提高。

重理论轻实践已是许多大学教育的通病,亟待解决。

(二)很多公司现在招聘物流部门的人员,都要求新员工从搬运工、快递员等基层工作开始做起,这让很多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又胸怀大志的物流人才感到不满;而一些企业在招聘物流经理时要求既要物流专业毕业,而年龄又要不超过30岁。

事实上,物流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涉及的业务也很广,比如物资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运输管理、员工队伍的管理考核等,而这些管理经验都需要物流人员在管理实践中去体会总结提高,这并不是在短时期内能够完成的,所以目前企业对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质性认识存在偏差。

(三)物流专业现在是一门新兴的专业。

在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六成学生认为就业艰难,但相比其他专业仅一成的人认为物流专业就业是艰难的,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前几年各种物流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看似物流专业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可这些岗位大多为搬运工、快递员等劳动密集型工作,对学历并无太高要求,而且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国内物流企业的路走得并不顺畅,其中有不少企业不得不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裁员、降薪的消息时有传出,同时企业招募人才的步伐也大大放缓。

可以说物流行业在经历了前期的盲目乐观之后,开始放慢发展速度,对人员的需求也不像以前一样迫切。

今年,中外运实行了全球大裁员也为物流行业敲响了警钟。

另外由电子商务带动的快递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需要应对不断上涨的人工、土地、资金等成本,以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企业利润日益微薄。

种种原因导致原本热门的物流专业早已风光不再,而还处在校园中的学生大多对此知之甚少,危机意识淡薄。

2、好高骛远,是大部分学生仍未认清现状,这是不关符学历的一个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在对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关于择业的观点进行调查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物流专业是有一些了解的,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自负心理,对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评价过高。

不切合实际,失去自知自明的心理状态,没有清楚的认识自己。

物流专业学生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础做起。

有些物流专业的学生选择配送方面的相关工作。

而对于薪资方面%的人要求月薪高达3000到400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容易陷入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前景堪忧。

3、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处于就业迷茫状态。

网上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率目前不足60%。

其实与其说是因为目前的供需矛盾或者说金融危机导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许多大学生处于迷茫状态而不知道该如何去选择工作。

“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找工作”这是我身边不少同学都有的困惑。

在参与调查的同学中,最后一道关于理想工作的主观题的空白率高达40%,对于作答的同学,有好多明显是敷衍了事。

在我看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未来职业没有很好地规划,以至于在看但这个问题时无从下笔。

不仅如此,被调查的好多学生的目标都很不明确,有不少人即想过考研,又想过就业,还想过创业。

如此广撒网,真的能补到鱼吗?结果可想而知。

康德说过:“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所以设立明确的目标才是当务之急。

五、建议学生面对的就业形势仍是非常之严峻的,具体可体现在:受到欧美经济放缓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或到了拐点,人口红利率的下降,多年来结构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当前学生就业的心理一些中职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

多数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我国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且短时间之内难以改变。

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就业机会也越多,发展空间越大,导致毕业生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业求职就业。

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需要大量毕业生,但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空间较小,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对毕业生吸引力有限;基层教育、医疗、农技等部门急需人才,但由于编制限制等原因,吸纳毕业生能力有限。

六、总结首先,要转变就业观念,摒弃“社会精英”情结,从实际出发,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点。

现在的物流行业紧缺的虽是高端技术人才,但不是刚毕业的学生可以胜任的,我们必须从基层做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向高层管理岗位进军。

所以,我们在择业时不要看不起小公司、基层岗位,而是要脚踏实地,不断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

其次,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只有明确目标,你才能明确方向,不至于南辕北辙。

这个目标必须是现实的,但也不能太容易,需要经过你的努力才能达到。

结论1、因为学生现在的生活仍在安逸,舒适的校园生活,对激烈的篇二: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质量分析报告物流管理专业培养质量分析报告一、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一)培养结果评价20XX年是物流管理专业骨干示范性性建设验收后向社会充分展示服务社会、示范同类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一年,前三年的建设使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具有了深厚的底蕴,具有了发挥示范作用的基础,这种示范作用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

1. 专业竞争力指数有所上升20XX年,通过麦可思对我院物流管理专业20XX级毕业生调查,就业竞争力排名在整个学院32个专业中居于第14位,反映在各个要素方面,其中,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可达到93%,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与全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在月收入方面,20XX届毕业生中,有%的人半年后月收入集中在1501‐3000元区间段。

其中,在2501‐3000元区间段的比例为%,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2592元,比本校20XX届高个百分点,提高比例较大;大部分毕业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培养期间所学的操作技能基本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的现状基本满意。

2.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满意度上升显著根据麦可思调查,物流管理专业20XX届毕业生对专业核心知识的满意度为83%,高于20XX届毕业生的78%,也高于全国的81%,其中,认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知识能够满足工作中“销售与营销”的占77%,认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知识能够满足工作后期的“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的占83%,认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知识能够满足工作中“计算机与电子”应用能力水平的占90%。

(二)培养过程评价1.通过专业不同方向的综合培养可以提升创新能力20XX届物流管理毕业在物流管理专业“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综合能力具有明显提升。

根据麦可思对20XX届毕业生的调查,3年在校学习后走上工作岗位,毕业生在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新产品构思等创新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毕业生表示,通过在校学习,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利用前期的学习知识,可以进行发散性创新,物流管理专业20XX届毕业生的总体创新能力满足度为85%,比20XX届的79%高出6个百分点,比全国高职院校20XX届的82%高出3个百分点。

2.通过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物流管理20XX届毕业生中,67%-7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在校学习期间,自己在物流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教育中如“人生的乐观态度”、“积极努力、追求上进”、“社会公德|”、“包容精神”等各个方面均有提高,该项指明显高于20XX届毕业生。

3.通过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和参与社团活动能够充分提升工作能力根据麦可思对20XX届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在“理解与交流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管理能力、应用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各方面。

20XX届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能力满足度和总体知识满足度分别为86%、83%,较上届的80%、78%均上升较多;60%的毕业生认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能够满足工作或学习需要,在校期间参加如“物流协会”和“叉车协会”的社团活动对个人能力和知识的增值有显著影响,该项指标比本校20XX届物流管理毕业生高9个百分点。

4. 师生之间课下交流程度较高20XX届物流管理毕业生中,有56%的人与任课教师“每周至少一次”或“每月至少一次”课下交流,比本校20XX 届的53%高3个百分点。

其中,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专业教师与学生基本上为每周和每月都有学习与社会生活情况的相关交流。

5.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可以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20XX年,物流管理专业在原有的实训条件基础上,多方筹资,增添了冷链实训室全套设备、仓储实训室拣货和配载设备。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使用实训室现有设备,同时,与校外实训基地保持密切合作,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提高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

20XX年,在全国物流沙盘大赛中以第一名获得一等奖;在广西物流技能大赛广职邀请赛中获得一等奖。

二、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及成效(一)专业建设情况1.“分方向订单式校企互补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通过近年示范性建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大幅提升,与上年相比,20XX年,物流管理专业重新确立了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数量增加56%,双师型教师教师增加37%,兼职教师数量增加35%,合作企业增加47%,到企业顶岗实训学生人数增加20%,实训实习设施增加200%,专业学生在校人数增加4%(如表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