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总结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初步成效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市按照“围绕一个导向、守住两条底线,建立三大体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的四项基本原则,围绕“三增一稳”的改革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进程,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迅速传达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工作部署。
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会议后上班第一天,即5月4日,我市就召开了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推进会,贯彻落实省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市相关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
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和县市区林业局局长、分管局长、林场股长、林场场长参加了会议,分管副市长作重要讲话。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改革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把握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我市国有林场改革任务。
全市推进会后,四个有国有林场改革任务的县市也都先后召开了动员会、领导小组成员座谈会、方案编制协调会、政府常务会等。
2、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及时成立了由市长李荐国任组长、市直12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
5月6日,市委书记龚武生主持召开有县市委书记、县市长参加的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专题听取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情况汇报,并提出了明确要求。
分管副市长刘益丈对改革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协调。
各县市党委、政府也加强了对国有林场改革的组织领导,均相应的成立了领导小组。
全市上下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国有林场改革需要广大职工共同配合和参与,为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林场职工,让广大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自觉参与改革,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标语等宣传媒体,积极开展改革政策的宣传。
5月初,我局专门在娄底市政府门户网站林业信息网上开辟了国有林场改革专栏,集中报道改革工作动态、经验做法、亮点成效等,毛龙珠副局长撰写的《国有林场改革必须把握好三个问题》刊登在第一期,清晰解读了国有林场改革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各地还加强与兄弟县市的经验交流,通过学习考察,开阔眼界与视野,学到了很多好做法好经验,为我市改革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学习样本。
4、结合林场实际,准确功能定位。
中央6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方案》明确将国有林场主要功能定位于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我市各地根据国有林场任务职能发展的新变化,坚持公益性的方向不动摇,保生态、保民生的底线不突破,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确保改革不走偏不走样。
目前,新化县编委已正式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市8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27.17万亩,其中国有林地面积26.34万亩,林场内现有总人口13110人,职工4991人,其中在职职工3155人(在岗职工352人,下岗职工2803人),离退休职工1836人。
我市国有林场总数尽管不多,但农户型林场所占比重较大,8个国有林场中有3个是农户型林场(全省总共7个农户型林场,我市就占了3个),即:新化县大熊山林场、古台山林场、涟源龙山林场,相比其它市州,我市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更加繁重、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落实事业编制难。
8个国有林场现有在职职工3155人,人数众多,将近占全省的十分之一,要落实如此多事业编几乎不可能。
特别是3个农户型林场在职职工数达2981人,而此前有文件可查的由编委定的事业编制总数却只有86名,超编数达到了2895名。
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编制总量严控的情况下,如何解决3个农户型林场的事业编制,是我市国有林场改革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二是社会保障落实难。
一是参保标准较低。
林场职工参加的养老保险都是按有关政策的下限参保,新化2个林场按40%企业职工标准参保,双峰3个林场和涟源龙山林场按60%企业职工标准参保,包围山和毛易林场按事业职工参保,职工享受的待遇同其它行业职工差别较大。
二是林场职工参保全覆盖未得到真正落实。
还有1025名林场职工由于经济特别困难或对政策理解有偏差而没有参保。
三是欠缴的社保费数额较大。
林场每年所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除税费改革补助资金解决部分外,其余都靠林场自筹,特别是3个农户型林场,迄今已累计拖欠社保费9203万元,占全市国有林场的92.9%。
三是债务包袱化解难。
受生态公益林禁伐、限伐政策的影响,林场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而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工资、社会保险等又全靠自筹资金解决,致使林场债务包袱十分沉重,发展举步维艰。
除去拖欠职工的工资不算,现有债务总额高达1.43亿元,特别是3个农户型林场高达1.38亿元,占全市国有林场债务总量的92.9%。
三是富余职工安置难。
现有在职职工3155人,按林地面积比,人均只有林地83.3亩,这在全省各市州是最少的,这次改革是绝不可能安置那么多人的。
特别是3个农户型林场在____年前实行的是“自然增长”的进人三、下一步工作一是抓方案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改革的关键在于抓落实。
当前,各相关县市已初步完成《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编制工作,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就是集中精力抓好《实施方案》落地落实。
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真抓实干,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见成效,一步一个脚印把改革推向前进。
二是抓统筹推进。
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发改、编办、财政、人社、林业等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有效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全市改革任务按期保质完成。
三是抓督促检查。
今年6月底必须完成改革任务,这个是“硬杠杠”,没有退路。
必须建立信息沟通和四是抓和谐稳定。
国有林场改革是一件职工关心、社会关注的大事,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依法操作、阳光操作,切实保障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严厉打击借改革之机破坏国有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防止出现乱砍滥伐。
我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指导下,按照中央6号、省委8号的精神,沈阳市林业局起草了《沈阳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方案》于8月24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定并原则通过。
6个区、县(市)结合本地实际,按照《沈阳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方案》分别制定了本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各地区的实施方案已经由各区、县(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党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已审核通过。
现就我市20**年林场改革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进展情况(一)成立组织机构在市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下,各区、县(市)相继成立了由区、县(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小组。
(二)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开展至今,相关区、县(市)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及编案、三清(清理人员、清理资金、清理资源)小组,相关区、县(市)政府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书,完成了各地区社会保险欠费统计表及在职职工统计表等,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林场情况。
全市6个区、县(市)现有国有林场11个,改革后合并为10个。
全部为区、县(市)属林场,其中康平县3个、法库县3个、新民市1个、苏家屯区1个、辽中区1个、沈北新区1个。
经营总面积40.15万亩。
职工总数1585人,在职职工数945人,离退休640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204人。
2、经费情况。
经测算,各区、县(市)10个国有林场欠保总数为7896.07万元。
其中,社会保险3925.52万元,医疗保险592.37万元,工伤保险122.86万元,生育保险27.15万元,失业保险237.17万元,滞纳金2991.00万元。
待省出台有关政策后予以化解和改革后的林场经营收入逐年偿还解决。
二、积极化解各种问题(一)富余人员全市国有林场职工总数1585人,其中在职职工945人,离退休人员640人。
在职职工中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204人。
按照各区、县(市)林场现有在职职工和改革后核定事业编制人数,有3个区、县(市)的5个林场尚有富余人员397人。
新民市尚有富余人员237人,与在编人员同样,工资和社会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并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提供工作岗位、引导转岗就业等途径妥善安置。
辽中县尚有富余人员119人、康平县3个林场尚有富余人员41人。
两区、县政府采取富余人员与在编人员一律执行全额事业单位工资待遇,随着职工退休和调转,逐年化解,直至内部消化完为止。
(二)社会保险改革前,我市国有林场拖欠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以及公积金问题比较突出,尤以康平、法库、新民、辽中为重。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三)陈倩债务按照中央6号文件要求,加强对国有林场的金融支持,对国有林场所欠金融债务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按照平等协商和商业化原则进行化解。
1、对于正常类金融债务,到期后依法予以偿还。
2、对于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发放的、国有林场因营造公益林产生的不良债务,由中国银监会、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化解政策。
3、其他不良金融债务,确因客观原因无法偿还的,经审核后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贷款展期等方式进行债务重组。
三、林场改革创新情况(一)创新林场管理机制【本文档仅供学习,欢迎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