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边坡复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边坡复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治理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说明舟山液体化工中转基地边坡复绿工程,其位于舟山本岛北部的马岙岸段的马岙工业开发区内,治理目的在确保边坡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生态复绿,治理措施应方便施工,同时为场地运行、管理、养护及观测提供便利,全过程贯彻动态设计原则,加强安全监测和施工工程地质调查工作,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

通过现场调查和实地勘测,初步确认其边坡场地内地层结构及工程地质等特征。

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及提出治理方案进一步边坡设计提供依据,为植被生态护坡工程的运用提供有力的保障,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并对坡面作出适当处置,恢复被破坏的生态,达到与周围山体自然环境相融洽。

通过本治理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可以有效的消除边坡存在的诸多地质灾害隐患,恢复和重建边坡生态环境,同时可改善周边的自然景观,最终达到治理边坡与周边山体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美化液体化工中转基地的整体环境。

二、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舟山液体化工中转基地边坡复绿工程2、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舟山本岛北部的马岙岸段的马岙工业开发区内;3、工程规模根据业主提供的数据及现场踏勘,本边坡全长约335m,根据现状条件分为三个区域:Ⅰ号坡面边坡长度约130m,最高高程约33m,坡底标高为2.5m,最大高差31m,最大斜坡长度约35m,平均坡长30m左右;Ⅱ号坡面长度约65m,平均斜坡长约13m;Ⅲ号坡面长度约140m,最高高程40m,坡底标高2.5m,最大斜坡长度约45m,平均长度38m,总复绿面积约11250㎡。

4、气象水文调查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5~17.5°,年平均降雨量980mm,每年4~6月份“梅雨”期降水较多,径流量大,日降雨量可达50mm以上,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对该区域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很大。

三、设计依据1、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浙江省露天开采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指南》;2、《植被护坡设计施工及生态恢复指导手册》;3、《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浙江省人民政府;4、《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第104号令;5、《关于切实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通知》;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7、《园林绿化技术指标》;8、公司企业《生态环境治理安全生产细则》。

四、设计原则根据多年类似工程设计施工经验,结合现有的技术标准,确定本方案的设计原则:1、根据边坡开挖现状,对其进行稳定性复核,并根据稳定性情况进行工程措施的治理设计,采用厚层基材喷播工艺施工,增强边坡岩面的绿化效果;2、选用的植被对本地环境的适应性要强,在视觉和环境上与周围的区域生态融为一体;3、植被防护要和工程加固与防护有机结合,建立既稳固又有生态效应的防护结构体系;4、遵循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5、体现功能优先的原则;6、建立坡面立体防护系统;7、通过植物物种的精心选择达到尽量减少后期养护管理工作量;8、坡面上形成自然恢复的植被系统,周边保留原有物种,作为背景树,处理好与原有植被的过渡;五、治理目标(近期、中期、远期)稳定边坡、恢复生态环境和改善边坡景观效果;采用先进的厚层基材喷播技术,主要依靠自然力量加以少量人工措施进行植被恢复。

材料选择上主张就地取材、当地生产、杜绝浪费、保证质量。

植物品种的选用上强调乡土化、生态化,主要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以迅速恢复山体植被为目标;本项目设计主要体现以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为目标的边坡绿化技术体系。

所谓以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为目的就是强调坡面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植被群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共生、和谐,通过一段时间的自然生长,使得坡面植被能融入周边环境,达到协调一致。

同时结合坡面情况,塑造协调一致的视觉景观。

1、近期目标:营造能在坡面生长并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的草灌结合型且物种丰富度高的过渡性植物群落。

2、中期目标:营造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和良好景观效果雏形的以灌木为主、草坪地被植物为辅、适当点缀花卉且基本上能达到免养护或简养护状态的植物群落。

3、远期目标:营造有较强固土护坡效果和良好景观效果的以灌木为主体、草和地被植物大面积覆盖、小乔木局部点缀且能自然协调生长和演替的植物群落。

复绿实际效果图第二章稳定边坡、确保坡体安全的技术措施根据对边坡的现场踏勘,该边坡整体坡度较陡,稳定边坡措施主要包括Ⅰ、Ⅲ号坡面顶部不稳定层削坡处理,整体坡面危岩、浮渣、浮石清理;Ⅲ号坡顶设置截水沟,理顺水系;坡脚设置挡土墙等。

一、Ⅰ号坡面稳定性处理:根据现场踏勘,Ⅰ号坡面为母质层坡面,坡面整个坡面比较完整,坡度75度左右,对其稳定性处理:1、清理前期留下的坡面浮渣层、及凌空危石;2、削坡减载工程:对于坡顶沿线凸出的母质层、反坡大石块进行修整、削平,消除坠石隐患,保证坡面的安全稳定;坡顶削坡示意图二、Ⅱ号坡面稳定性处理:本区域边坡高度相对较低,坡面比较稳定,主要对边坡表面的浮石清理干净,有利于后期复绿工作的进行。

(Ⅱ号坡面现状如下)三、Ⅲ号坡面稳定性处理:本区域坡面高度较高,整体上缓下陡,为石质坡面,表层碎裂松动;稳定性处理包括:1、把坡面上临空悬挑的危岩、有深度裂缝的险石和边坡表面松动的岩块进行清除;部分较大凹凸的岩石坡面,应当用植生袋把凹陷处填顺,部分石块进行修整、削平;部分较陡的基部用塘渣堆叠平顺。

2、清理边坡表面的浮渣;3、对部分较陡的不稳定坡面进行削坡,保证坡面安全稳定;四、理顺水系: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Ⅰ号边坡坡顶为山的最高点,坡顶沿线没有大量汇水产生,坡顶不需要设置截水沟。

Ⅲ号坡顶上部还有较大面积的汇水,所以在Ⅲ号坡顶设置截水沟,降雨时使山顶的水从截水沟引流至坡脚,避免大量降水时对喷播后期喷播植物形成冲刷。

边坡水系处理示意图五、坡顶截水沟设计为防止天降雨水经地表对边坡体及场地的冲刷影响,修筑坡顶后缘截水沟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现场踏勘了解,截水沟设置于距坡顶线1m处,局部地段可以依山势做微调。

根据地形情况设计截水沟长度约250m。

坡顶截水沟设计及要求:根据当地最大坡面洪流量设计截水沟断面规格,考虑经济合理性,截排水沟采用浆砌块石砌筑,断面呈不等腰梯形,沟内最低一侧深度0.4m,沟底基础宽0.4m,顶宽不低于0.6m,砌石厚度0.25m,沟内过水断面积为0.21㎡,截水沟规格应满足当地最大洪峰流量的要求。

六、挡土墙设计施工综合考虑边坡底部安全,提高坡底场地利用率及复绿要求,坡脚处设置挡土墙,根据测量图,本工程挡土墙总长约357米,沿坡脚线进行设置。

砌筑挡土墙所用的块石可以就地取材,采选的石料除应满足岩性强度等性能指标外,砌筑用石料的形状、尺寸和块度必须符合砌筑要求。

挡墙用料为块石,质量标准:块石上下两面大致平行、大致平整,无尖角、薄边,块石厚度大于20㎝。

1、挡土墙设计规格为高1.5m、顶宽0.6m、底宽为1.0m,挡土墙墙基嵌入基底以下30cm;2、挡土墙采用浆砌块石施工工艺,其块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混凝土砂浆强度等级不低于M7.5;3、挡土墙采用C20混凝土压顶厚度为5㎝,挡土墙外坡比采用1:0.2,内坡比采用90度;4、浆砌块石挡土墙的施工必须采用座浆法,所用的砂浆宜采用机械拌合。

块石表面应清洗干净,砂浆填塞饱满,严禁干砌,应分层错缝砌筑;5、挡土墙所用的石材块石上下面应尽可能平整,块石厚度应不小于20㎝,外露面应用M7.5砂浆勾缝;6、挡土墙在施工前要做好地面排水,保持基坑和边坡面干燥;7、泄水孔采用Φ8cm PVC管,间距2.5m;8、每隔10m设伸缩缝一道,缝宽2.5cm,缝内填沥青麻筋,填塞深度20cm。

第三章复绿施工各种工艺及主要技术措施为体现“经济合理、自然美观”的设计理念,快速的体现复绿效果,对本工程的边坡复绿主要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厚层基材喷播技术进行整体复绿,针对不同坡面的条件,进行针对性坡面前期处理,因地制宜的复绿措施也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使整个边坡复绿效果更加自然,更能与宕口周围环境充分的融合。

厚层基材喷播施工工艺是利用活性植物材料,结合铁丝网等工程材料,利用植生基质专用喷射装置将搅拌均匀的植生基质按设计厚度喷射到岩石坡面上,在岩石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身生长的功能系统,通过植物的生长活动和其他辅助工程措施进行边坡加固和景观效果的提升的一门高新技术。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主要由锚钉、铁丝网、基材混合物三部分组成。

其特点:①结构简单、固坡迅速;②适用范围广;③基质抗旱耐寒性强;④独特的养分缓释供应体系。

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工作原理该生态防护主要依靠锚钉、PVC铁丝网、植生基材与植被共同作用对坡面进行防护。

1 锚钉是固定铁丝网,与铁丝网共同作用,能与基材紧密地连接起来,使喷射的基材与坡面形成一个更稳定的整体,达到保护坡面的目的。

2 植生基材中的高分子材料使其在各类不同坡度(甚至垂直)的岩石坡面上稳定存在而不致脱落。

在植物引进初期,由于坡面没有植被覆盖,这样它可在降雨时减少对坡面的冲刷,随着时间的增长,植被覆盖坡面后,它可与植被共同作用,保护坡面。

3 植物根系深入土层盘根错结,可形成具有优良性能的庞大根络系统。

再者根系可侵入土壤母质裂纹等深层,促使土壤母质和风化土层达到有机的结合。

它与铁丝网、锚钉一起作用达到保护坡面稳定的目的;降雨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之一,边坡的失稳与坡体水压力的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通过吸收和蒸腾坡体内水分,降低土壤的空隙水压力,增加土壤的内聚力,提高土壤的抗剪强度,有利于边坡体的稳定;降雨的一部分在到达地面前被植被解留,这样可以减少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力,避免发生水土流失;到达地面的降雨达到一定量时容易形成地表径流而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土壤流失,植被能够抑制地表径流并削弱雨滴溅蚀,从而能控制土粒流失。

对Ⅰ、Ⅱ号边坡的整体坡面进行厚层基材喷播复绿,共计11250㎡,通过厚层基材喷播工艺,对其进行固坡复绿。

(详见厚层基材喷播结构图)厚层基材喷播施工工序:一、主要施工方法为保证植被生态复绿工程的顺利进行,组织施工的原则明确为:(1)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按期开工;(2)抓关键,攻难点,确保工期;(3)严格科学管理,严格质量标准,保证工程一次成功;(4)标准化文明施工,注重环保。

一、边坡生态复绿施工工序施工工艺流程:清理平整坡面→规划放样→挂网→安装锚钉→喷射厚层基质(8cm)→喷射绿化基质(2cm)→盖遮阳网→喷灌浇水→养护管理1.清理平整坡面清坡主要以清理坡上滞留的块石、浮渣为主,适度平整坡面,保证植生基材和坡面能紧密结合,对于局部凹凸不平坡面采用植生袋回填平顺。

2. 锚钉设置在铺网的坡面上以3-5根/平方米的密度设置L型锚钉,主要选α6.5MM钢筋,锚钉长度约15-25CM,局部不稳定区域加长加密,锚钉按梅花型布置,对于不平整的位置增设锚钉,采用电锤钻孔,钻孔孔眼方向与坡面垂直,钻孔直径8M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