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福利的产生1、人口老龄化与老年问题2、家庭结构和家庭养老功能的变化3、社会转型——工业化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12%,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将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宁波老龄办调查表明,宁波空巢老人家庭已占老年人家庭的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0%以上。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
专家预计,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老年人社会福利的内容1、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福利2、老年人的医疗保健福利3、老年人的文化设施福利我国的老年人社会福利一、传统社会中我国的老年人的福利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国,老年人福利主要是与家庭相联系。
传统社会的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核心,发挥着全方位的社会功能。
过去,统治者也从法律上对老年人的养老进行一些具体的规定,政府和社会组织举办一些诸如敬老礼仪,或者慈善性活动,直接为某些德高望重或孤苦无依的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的补助。
二、现代社会中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发展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老年人社会福利。
这段时期是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渡时期,也是社会主义福利制度的奠基时期,福利理论与政府模式的多元化和新旧交替是基本特征。
2、“文革”时期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这段时期,反对福利主义为政府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新生的福利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
3、改革开放以来的老年人社会福利这段时期是福利的重建和发展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随着社会的转型及经济体制的转变而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初步形成有相关法律、法规组成的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制度体系。
三、新时期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发展取得的成就1、物质生活福利我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政策,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依无靠的老年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和保葬的“五保制度”。
对农村中的独生子女家庭,进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
我国政府把缓解和消除老年贫困纳入国家反贫困战略规划。
对贫困老年人优先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为了加快城市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的发展,解决老年服务设施不足的为题,从2001年起,中国政府连续三年实施建设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的“星光计划”。
2、医疗保健福利(1)加强城乡老年人医疗保障(2)发展老年医疗卫生服务(3)推动老年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4、文化娱乐我国老年人福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老年人福利缺少法律上的根本保障;老年福利总体上缺少法律层面的根本保障。
除了有一部非常原则,无所不包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之外(而且这部法律我们现在看已经十多年了。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部法律很多地方已经跟市场经济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了,跟老年人的发展趋势和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是不相适应的了。
除此之外,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出老年福利的专项法律法规。
这和国际社会比较起来,我们还是非常滞后的。
我国老年服务政策更多更久的还停留在政策文件的层面上。
因此执行起来它的强迫性、它的刚性和他的时效性都要大打折扣,这是一个缺失吧。
2、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并且差距较大;老年福利的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总体上讲还严重的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
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保障和服务水平总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经济不发达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表现得尤为突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难、缺医少药的现象非常普遍。
3、覆盖面小,产品、设施、服务短缺与形式化并存;4、国家、集体包办老年福利事业,社会化程度低;5、有效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老年人社会福利发展;6、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素质有待提高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进一步改革方向从世界各国社会福利的实践来看,社会福利服务具有以下4个特点:1、发展社会福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上特殊群体的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2、社会福利服务通过非政府的社会福利团体兴办,政府出于指导和监督地位,同时在财政上予以支持。
3、社会福利服务强调职业化和专业化,有专门的社会工作团体及下属从事各类福利服务,有公认的职业守则和职业审核与证照制度,有社会工作教育体系和系列训练课程,有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工作程序和必要的职业权利保障。
4、社会福利服务强调非营利性,同时福利服务也强调引入市场机制。
近几年,实践表明,推进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就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的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
为此须在以下几方面努力:1、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建设;2、大力发展民间组织;3、强化政府在老年人社会福利中的主体地位。
现状:中国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是指在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下,对于处在特殊困境下的老年人所提供的养护、康复等方面的服务。
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宪法》为依据,由相关法律组成的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制度体系。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我们通过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开辟了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的新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国家、集体兴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逐步建立健全了保护特困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的社会保障网络。
一、处在特殊困境下老年人的法律保护中国关于保护处在特殊困境下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是我国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在《民法通则》、《刑法》和《婚姻法》等有关法律中都有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明确规定。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它的制定和实施,进一步丰富、健全了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保障、参与社会发展、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老年人应有的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老年人特别是为处在特殊困境下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提供了法律保障。
1994年国务院颁布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标志着我国的农村五保工作走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为处在特殊困境下农村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
1999年5月,建设部和民政部联合下发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12月,民政部发布第19号部长令,发布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老年人福利事业朝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必将对今后我国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重要的作用。
2001年3月,《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作为行业标准予以公布实施。
前不久,国家级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试行)颁布实施,该标准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我国老年护理的进一步专业化、科学化。
二、老年机构福利服务社会福利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维护了处于特殊困境之中的老年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基本权利。
目前,全国共有老年人福利机构5.1万余家,床位数总计105万余张,共收养老年人80万余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机构保障网络和五保服务网络相结合的福利服务体系,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五保供养工作是农村的集体福利事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各乡镇除敬老院外还普遍建立了由主管乡镇长、民政、妇联、共青团等单位和干部参加的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并在村中建立由村委会主任、会计、妇女主任、团支书参加的五保服务站,形成五保服务网络,为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提供生活等服务。
三、老年社区福利服务近几年,民政部门以社区服务为依托,致力于推广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事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体系,开辟了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的新领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建立了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
——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
通过各种途径兴建老年公寓、小型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收养服务;开展包户服务,由社区服务中心等实体组织志愿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洗澡、做饭、购物、家务、访谈等其它特殊服务;开办老年人食堂、浴室、理发店、婚姻介绍所、聊天站等设施,照顾本社区老年人的生活。
——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
动员、组织社区内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看病提供“三优先”(挂号、看病、取药)服务,定期为老年人体检;一些医疗和福利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创办老年病院,在社区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家庭医疗咨询站等,常年为体弱多病和伤残老年人服务;各社区服务设施普遍购置健身康复器材,开展老年人保健运动和养生讲座。
——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和再学习条件。
目前,各地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站通过举办老年学校、老年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引导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愉快而平静地安度晚年。
——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各地基层组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将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常抓不懈。
主要通过社区内的社会道德舆论和基层政权组织,帮助老人具体落实“老有所养”规定;在社区服务设施内设立维权办公室或法律咨询站,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纠纷;成立老年人庇护所,为身心受到伤害的老人提供暂时的安身场所。
——组织老年人投身社区服务,实现老有所为。
在社区服务中,老年人已成为一支最富有生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成立各种老年协会,开展互帮活动,以老助老。
其次,推进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的行业化进程。
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是一项新兴的社会服务业,为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在14个部委局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中对发展社区服务包括发展社区老年人服务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业的发展,使其朝着行业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目前,全国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设施服务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福利服务网络,为保障城市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多种服务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了城市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