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读书笔记《把课堂还给学生》——王业兵

把课堂还给学生
读《<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有感
双语部王业兵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的新基础教育核心理念里,有四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我曾经在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实验小学工作一年的时间。

这短短的一年里,我感觉到了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幸福和辛苦。

阵痛伴随着无数的期待。

每一个孩子的身上都蕴含着无穷的能量。

但是孩子们能量的开关却并不是完全的打开。

这也是我理解的为什么孩子们之间是有差距的。

当然并不能够否认,天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不能够紧紧凭着孩子们现有的成绩和表现去否定部分现在仍处于学习困顿期的孩子。

所以我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也是我们老师设身处地为自己的学生去努力思考的表现。

当我每一次走近教室,然后踏入教室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里莫名的兴奋。

一年的相处完全的把陌生的师生变成了如同亲密无间的亲人。

或许有老师会疑问,这位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玩,一起疯,怎么一点老师的威严都没有。

其实不然。

在决定做老师之前,我有一段短暂的迷茫期。

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

但是自己最终坚定选择向光荣的人民教师这一职业努力着。

于是我在龙虎塘实验小学存在了。

谈起这两个月的教学,最大的收获莫过于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对待的工作态度。

作为语文老师,我想还是谈谈语文课上自己的改变吧。

记得该校的顾校长曾经听过我两节课。

第一次之后的反馈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顾校长说的“关注学生”、“学生不是一张白纸”。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关注学生”。

之后的一段时间的教学,我都在认真的实践。

我尝试过师生互动的多样性,比如我可以抛出一个有深度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小组思考之后,然后通过学生代表的发言和几个小组发言的综合,总结出最终思考的价值。

我也尝试过很“蹩脚”的生生互动。

这也是顾校长听过的第二节课,之后的反馈最深刻印象的是很别扭。

这节课,我一直在尝试学生设疑,学生释疑。

我把自己的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主持人。

一问一答之间,孩子们的差距显露无遗。

孩子们的问题设置层次不同,当然回答起来难度也不一样。

在课后的认真反思中,我总结了一句话:“教育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也是关注人的发展的过程。

我不能一味的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们,我应该学会在正确的道路上引导孩子们自主的探索知识的奥秘。


也许,这就是新基础教育对我最大的感悟。

当然,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把自己置于学生之外的孤立位置。

我一直认为,好的教师不是把书教得多么的好,而是教会孩子做人。

我认为会做人的孩子,一定会有正确的思想。

正确的
价值观的导向,会把孩子们引向正确的道路。

学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做人更加的艰辛。

我常常听到学生抱怨这个,诉苦那个。

其实他们还是学不会正确的认识自己。

他们的心中缺少一面照亮自己的镜子。

而我认为的老师,就是要帮助这些充满无数期待的孩子们找到自己的镜子。

因为镜子里的他们,都是最真实,最纯真。

说一个这段时间发生的小故事吧。

我的班有一个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行为规范。

可是他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他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他不知道自己是很优秀的。

所以他每天埋头苦干,孜孜不倦于文字纸卷之间。

可是每一次的考试,他总会发挥失常。

之后一次的谈话,我找到了他的镜子。

原来,他是一个外地的学生,人生地不熟,一开始朋友也没有,加之父母每天很晚才能下班,来学校接他回家。

种种因素导致他的性格内向,加之本身的性格上的胆怯,所以,尽管他看起来是多么的努力,他的成绩却始终没有明显的进步,或者说是有一定的退步。

那一次谈话,我给他讲了一粒种子的故事。

我告诉他,有一粒种子,被风吹到了远方。

种子蛮怀希望,以为自己会飘到一片肥沃的土壤生根发芽。

可是事与愿违。

种子极不情愿来到了悬崖的一个狭小缝隙。

种子一开始怨天尤人,恨自己不能和兄弟姐妹一样在高高的山岗,茁壮成长。

种子很快就意识到,没有奇迹的出现。

经过近乎残忍的挣扎,它决定要在这狭小的悬崖缝隙生根发芽。

风吹雨打,寒霜雪冻,这颗种子一天天的长大,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韧。

它伸开葱绿的枝桠,迎接每天的云海。

与岩石为伴,与山
风为伍。

曾经怨天尤人的小种子如今变成了苍天的青松。

这就是黄山迎客松的故事。

迎客松如今成为黄山的标志之一,也成为了安徽省的形象。

它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张开双臂,欢迎四面八方的客人。

话题回到这个学生。

当我把迎客松的故事给他讲完,他若有所悟。

我问他的感受时,他的回答让我颇感安慰。

“我要做一棵迎客松。

”后来的三个星期,我一直在暗暗的观察他。

他的表现让我十分满意。

上课时主动回答问题,作业完成也尽善尽美,显现了他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

把课堂还给学生如同和煦的春风,带给这些孩子自由的天堂。

孩子们如同一只只雏鹰,他们不缺少翅膀,只是缺少纵身一跃的勇敢和力争遨游的魄力。

而我们老师,就像是鹰的妈妈和爸爸,我们陪伴他们成长,守望他们的远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