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工业催化原理第3章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精品PPT课件
工业催化原理第3章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精品PPT课件
Ka
aBaH aBH
CB rB aH C r BH BH
log K a
log aH rB rBH
log CB CBH
log aH r B rBH log K alog CB CBH
令H 0
log aH r B rBH
log Ka pKa
H 0 pKa log CB CBH
酸碱通式
❖ 金属氧化物表面的金属离子是L酸,氧负离子是L碱。 金属离子的电负性越大,则金属离子的酸性越强。
❖ 金属氧化物的碱性也可以同电负性相关联,但由于金属 氧化物表面往往含有羟基这时的酸碱性由M-OH中MO的键本质决定.若M-O键强,则解离出H+,显酸性,反之, 若M-O键弱,则解离出OH-,显碱性。
Al2O3表面酸性
Al2O3 表面只有L 酸中心(1450 cm- 1) ,看不到B 酸中心。
SiO2-Al2O3表面酸性
从图吡啶吸附在SiO2 - Al2O3 表面上的红外光谱。 在200 ℃抽真空后于1600~ 1450 cm- 1 范围内出 现1540cm-1表面除存在L 酸部位外,尚存在B 酸部位。
H0﹤-11.9 ❖ 固体超强碱 ❖ 指H0>26的固体碱
常见的超强酸
❖ ClSO3H ❖ SbF6-SiO2.ZrO2 ❖ SO42- Fe2O3
酸碱性的调节
❖ 为了实现一定的催化目的,调节催化剂的酸碱性是必要的。 ❖ (1)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金属离子是L酸,氧负离子是L
LOGO
工业催化原理
Catalysis in industrial processes
第三章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 酸碱催化剂的应用 ❖ 催化裂化;烷烃异构化;芳烃异构化;烷基化转
移;烷基化;芳烃烷基化;择形催化烷基化;水 合反应;酯化反应;烃类芳构化。
酸碱催化剂分类与催化作用
❖ 固体酸碱定义(三种) ❖ S.A Arrhenius(阿累尼乌斯)酸碱 ❖ (1)能在水溶液中给予出质子(H+)的物质称为酸。 ❖ (2)能在水溶液中给出羟基离子(OH-)的物质称为碱。 ❖ J.N.Bronsted对酸碱定义(B酸碱) ❖ (1)凡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称为酸 ❖ (2)凡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碱 ❖ G.N.Lewis定义(L酸碱) ❖ (1)所谓酸,乃是电子对的受体。 如BF3 ❖ (2)所谓碱,则是电子对的供体。 如NH3
要求一定的酸强范围。
Tanable模型
❖ 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不变。 ❖ 氧离子的配位数与主体氧化物相同。
多相酸碱催化
一、正碳离子的形成
酸中心类型与催化活性、选择性关系
不同的酸性催化反应往往需要不同的酸性中心。
高温
O
O
CH2 CH2+H2O+ HO Al O Al O
O-
O
O
HO AlH O Al
HY沸石表面酸性
从图中看到,400 ℃脱水后HY 沸石出现三个羟基峰3744 、3635 、3545 cm1吡啶吸附再经150 ℃抽真空后1540 cm- 1 (B) 和1450 cm- 1 (L ) 经过420 ℃抽空后,B 酸中心上吸附的吡啶(1540 cm- 1) 和L 酸中心上吸附的吡啶仍十 分强。并且3635 cm- 1羟基峰也未能恢复。表明HY沸石表面3635 cm- 1峰的 羟基是非常强的B 酸中心。同时HY沸石表面的L 酸中心也是强酸中心。
在红外光谱~1550cm-1处有一特征峰,B型酸。
相反,如和L-酸配位,将得到一种配位化合物
这时在~1450cm-1处有一特征峰也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光谱来 测酸型。 这时应采用带共轭体系的吸着分子,如蒽,芘,三苯甲烷等。
SiO2表面酸性
从图可以看出吡啶在SiO2 上的吸附只是物理吸附。150 ℃抽 真空后,几乎全部脱附,进一步表明纯SiO2 上没有酸性中心。
❖ (1)大多数酸催化与B酸位有关。 ❖ 如异构化,苯类歧化,脱烷基化等。 ❖ (2)有些反应需L酸位。 ❖ 如有机物的乙酰化反应及涉及π 重组。 ❖ (3)有的反应需要强B酸作用下才能发 ❖ 生。 如烷基芳烃的歧化等。 ❖ (4)有的反应需要L酸,B酸同时存在而 ❖ 且有协同效应才行。 ❖ 酸强不同有不同的催化活性进而影响选择性。特定的反应
固体酸碱催化剂的种类与应用
❖ 固体酸碱催化剂分类 ❖ 主要有以下几种:天然的、浸渍的,离子交换树脂,金属
氧化物硫化物,金属盐类,合成复合氧化物。 ❖ 应用(催化反应): ❖ 脱水,水合,聚合,裂解,烷基化,歧化,异构化,脱烷
基等等。
固体酸碱的结构特点与酸碱性
❖ 固体酸碱的结构特点 ❖ 一般为典型固体酸碱是绝缘体,离子键,表面酸碱性不均
匀。但从广义上讲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 合和复合氧化物都具有酸碱性。 ❖ 使用时应注意:温度和水含量(对酸碱性影响。(特别对 B酸碱的影响) ❖ 酸碱性产生的原因:局部电荷不平衡
Al2O3表面的脱水过程
a中氧离子具有碱性, b中的Al具有L酸性
:代表Al
酸碱性的测定与酸碱性调节
酸型(L,B)鉴定: 吡啶吸附后红外光谱会出现特征峰
固体酸的强度和酸量
❖ 酸强度是指给出质子的能力(B酸强度)或接受电子对 的能力(L酸强度)用函数H0表示
❖ H0=Pka+㏒[B]a/[BH+]a ❖ 测试方法:正丁胺指示剂滴定法测是总酸度和酸强度 ❖ 气态碱吸附脱附法(NH3,吡啶 等)--程序升温脱附
法(TPD)脱附温度越高酸强度越强。
BH B H
❖ 酸量:固体酸表面的酸量,通常用单位重量或者单位表面 积上酸位的毫摩尔数来表示。(mmol/wt,mmol/m2)
❖ 固体碱强度与碱量
❖ 碱强度:定义为表面吸附的酸转成为共轭碱的能力,或给 出电子对的能力。
❖ 碱量:碱中心的浓度,
❖ 测定方法用气态酸性吸附质,如苯酚,氧化氮等
酸位酸强与催化作用关系
O
O
低温
O
C2H5OC2H5
C2H5 C2H5
异丙苯裂解
在B酸中心下进行
酸性强弱与催化反应关系
❖ 烃类骨架异构化需要的酸性中心最强,其次是烷基芳烃脱 烷基,再其次是异构烷烃裂化和烯烃的双键异构化,脱水 反应所需的酸性中心强度最弱。
固体超强酸碱
❖ 固体超强酸 ❖ 固体酸的强度超过100%硫酸的酸强度则称为超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