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三类。
3.饮片:是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4.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5.中药商品:是指在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也是国家及有关药品标准中规定使用的所有中药。
6.中药商品学:是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一门应用学科。
7.重要商品名:是指在中药材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商品别名。
8.中药商品规格名:是指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中药别名,是全国药材市场通用的行话。
9.特定药用部位检测:对药材商品某些特定的药用部位在总药材中所占比例的检测。
10.统货:药材的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明显,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11.品别:只不同品种、不同生境、不同产地的药材类别,其下划分规格、等级。
12.水试: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产生的特殊现象。
13.火试:指药材火烧时,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特殊现象。
14.松泡:指药材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15.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16.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
17.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如郁金。
18.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19.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20.四大怀药:指生产于河南的药材,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21.浙八味:杭白术、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玄参、浙贝母、温郁金、延胡索。
22.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3.条痕:是指矿物类药材在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
24.凤丹皮:生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丹皮。
25.枫斗:指铁皮石斛剪去部分须根后,边炒边拧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习称枫斗。
26.疙瘩丁:白芷根部明显突起的横生皮孔。
27.280:指每500克280粒以内的枸杞子等级。
二.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一)1.烘干法适用于(不含或少含挥发性成分的商品药材)的水分测定;甲苯法(含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法(含微量水分的);减压干燥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贵重中药商品)2.位于安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是(亳州药市);山东(垔城药市);四川(荷花池药市)3.重要商品的质量标准包括(国家药品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4.中药材的质量管理标准包括(重要购销质量管理;中药贮藏质量管理;中药运输质量管理)5.出口由经贸部签发许可证的中药材为(麝香;甘草;杜仲;厚朴)6.目前我国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的中药材商品有(甘草;川贝母;石斛;蟾酥)7.商品特征的描述包括(形状;大小;色泽;表面;质地;断面;气味);观察内容(形状;切面;边缘;气味;类型)8.既有国产又有进口的有(沉香;槟榔;西红花;西洋参);市场上供大于求的(黄芪;珍珠;朱砂);9.中药商业竞争范围(品种;质量;价格;时间)10.按重量划分等级(当归;金银花;天麻)(二)1.中药商品学的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鉴别中药商品的真伪和质量;研究重要商品的道地性、采收加工、包装和贮藏。
2.中药商品的特点:质量上:使用价值集中体现为质量、经营上:经营活动与医疗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管理上:品种规格繁多,商业管理异常复杂、来源上:天然产物,炮制特殊,副作用小,药源性疾病少、生产上:资源减少,应标准化和规范化生产、讲“道地”:道地药材是优质药材的代名词。
3.中药商品杂质检查的方法:用手工分离检测中药商品中混杂的外来物、非药用部位或泥砂等可见杂质,用以确定中药商品的纯度。
杂质类型:来源与规定相同,但其形状或部位与规定不符;来源与规定不同的物质: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4.中药商业企业的种类:中药批发企业和中药零售企业。
基本责任: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及作风;积极组织商品流通,寻求适宜的经营方式,严格履行经济合同;提高经管水平,促进中药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加强市场调研及预测,保证市场需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确保商品质量;严守财经纪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职工素质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5.中药材规格的划分依据:按产地、采集时间及生长期、产地加工方法、药用部位、药材外部形态、药材老嫩程度、药材来源等不同来划分。
中药材商品等级的划分依据:按色泽、饱满程度、单个药材的重量、个体大小、单位重量中所含药材的个数、个体的厚度、纯净程度等的不同来划分。
6.道地药材产区及代表中药:关药:人参、细辛、五味子、关防风;北药:北沙参、党参、金银花、山楂;怀药:四大怀药;浙药:浙八味;江南药:亳菊、牡丹皮、薄荷;川药:川黄连、川麦冬、川芎;云贵药:三七、天麻、杜仲、吴茱萸、朱砂;广药:四大南药;西药:秦药、当归、大黄、党参;藏药:四大藏药7.中药商品的流通环节:采购:是中药商品流通的起点,也是组织中药货源的手段;运输:是商品流通环节之间必须经过的移动过程;储藏:是指中药商品离开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以前,在流通过程中的暂时停留;销售:中药商品流通的终点。
8.国家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部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进口药材标准》《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中药材运输标准》9.中药经营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医疗用毒药、限制性剧毒管理规定》10.本草学著作:(1)东汉《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学专著(2)梁《神农本草经集注》:首次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3)唐《新修本草》: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首创图文对照体例(4)宋《证类本草》: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5)明《本草纲目》:按药物来源的自然属性分类(6)明《本草纲目拾遗》:清代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7)清《植物名实图考》:考证原植物和鉴定研究的重要典籍。
11.中药商品的有效成分:朱砂—硫化汞、雄黄—二硫化二砷、西红花—西红花苷、大青叶—靛玉红、青蒿—青蒿素三.中药个论1.大黄:蛋吉、星点、水根、锦纹、高粱碴*商品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蛋吉:取西大黄块大者于竹笼中撞光,加工成卵圆形,习称~。
水根:主根及支根撞去外皮。
*商品特征:星点: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木质部在外,韧皮部在内。
根茎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片状。
除去外皮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纹”;带外皮者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
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习称“高粱碴”;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无星点。
根具有放射性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黄色。
*规格等级:按来源及加工形态分为西大黄、雅黄、南大黄3个品别。
西大黄依据色泽、大小、重量、切制形态等分为4个规格6个等级2个统货;雅黄分3个等级;南大黄分2个等级。
*粉末专属性显微特征:淀粉粒、大型草酸钙簇晶、非木化网纹导管*质量要求:以个大、色黄棕、体重、质坚实,锦纹星点明显、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黏,无糠心者为佳。
2.牛黄:乌金衣、荔枝黄、挂甲*商品来源:为牛科动物牛的干燥胆结石*有效成分:胆红素*商品特征:胆黄:呈不规则圆形、卵形、三角形或略方形,大小不一。
表面橙红色或棕黄色,细腻而略有光泽,有的表面挂有黑色光亮的薄膜,俗称“乌金衣”,有的略粗糙有疣状突起(荔枝黄),或成龟裂状。
体轻,质酥脆,易分层碎裂,断面金黄色,有细密的同心层纹,偶有白点或白色膜状物。
气清香,味苦而后回甜,并有清凉感。
嚼之不粘牙。
以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质量要求:以个完整、色棕黄、有光泽、质松脆、断面金黄、层纹清晰而细腻、味苦而后回甜、有清凉感、挂甲者为佳。
*国家标准商品: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3.麻黄:*商品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商品特征:草麻黄: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淡绿色至黄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
节明显,节上有膜质鳞叶;裂片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黄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
气微香,味涩、微苦。
*规格等级:根据来源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规格,均为统货。
*质量要求:以色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
色变枯黄,脱节者不可供药用。
*有效成分:麻黄碱4.黄连:过桥*商品来源: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和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别称作味连、雅连(优)和云连。
*有效成分:小檗碱*商品特征:▶味连:根茎多分枝,集聚成簇,常弯曲互抱,形如倒鸡爪。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或须根痕,有的节间细长光滑呈圆柱状,俗称“过桥”,上部多残留褐色鳞叶,顶端残留茎基或叶柄。
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金黄色,有放射状纹理,髓部红棕色,有时中空。
气微,味极苦。
▶雅连:多单枝,略呈圆柱形,微弯曲,大多数具有明显的一对节间(“过桥”较长),顶端有少许残茎。
▶云连:多为单支,较细小,弯曲成钩状。
表面棕黄色,质轻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棕色。
*规格等级:按产地、形态分味连、雅连和云连3个规格,又以根茎粗细,非药用部分含有情况等分为6个等级。
(过桥越少,质量越好)*间有过桥:一等味连、二等雅连*质量要求:味连以粗壮、连珠形、过桥短、须根少、质坚体重、断面红黄者为佳。
雅连以粗壮、色黄棕、形如蚕者为佳。
云连以条粗节密、须根少、色深黄者为佳。
5.黄芪:西黄芪/绵芪、空头、皮松肉紧*商品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商品产地:以栽培的蒙古黄芪质量为佳,产于山西绵山者,为道地药材,习称“西黄芪”或“绵芪”;产于黑龙江、内蒙古者,亦为优质产品,统称“北黄芪”。
*商品鉴别:▶蒙古黄芪:野生品长圆柱形,单支,芦头稍扁岔开,常有茎残基,中央枯空较深。
表面灰黄色或黄白色。
质较柔软而韧,断面纤维性,略显疏松,皮部松软,淡黄白色,木部黄色,菊花心明显。
气香,味微甜而有较浓的生豆腥味。
栽培品根细长圆柱形,分枝少,质较绵软,断面皮部和木部均较紧密。
▶膜荚黄芪:根长圆柱形,少有分枝,平直或略扭曲,芦头及幼根除去,芦头切口正圆形,中央有枯朽,呈黑褐色的洞,习称“空头”。
表面灰褐色,有细纵纹、皮孔及须根痕。
质坚实,体重,断面纤维性并有粉性,皮部稍松,淡黄白色,木部紧密,黄色,菊花心明显,习称“皮松肉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