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战略选择_熊珍琴
中国制造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战略选择_熊珍琴
(一)我国企业对比较优势的过分依赖 世界各国由于要素禀赋丰缺程度不一,使得 国与国之间在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价 格方面存在差异, 因而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 发达国家资本充裕、技术先进,积聚了大量的资 本、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主导了全 球价值链中的产品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运营等 资本、技术密集型环节的活动。 这些环节竞争程 度低、进入壁垒高、可替代性小、价值增值大。 而 我国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要素价格方面 具有比较优势。 根据我国的比较优势和现实条 件,我国企业采取“低环嵌入”的方式融入到跨国 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分工生产体系中,从事加 工、制造、组装等劳动密集型环节的活动,并形成 了加工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劳动密集型环节技 术含量低、进入壁垒低、竞争激烈、替代性强,附 加值低,获利微薄。 尽管依赖劳动力比较优势获 利微薄,但尚且可以安享一定利润,导致一些企 业过分依赖比较优势,形成路径依赖,主动放弃 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甘愿居于国际代工 地位,自我锁定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 (二)发达国家实行技术控制与封锁 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生产体系中处于支配 地位, 他们利用掌握的权力制定标准和规则,监 督实施,组织、协调价值创造并控制利益分配。 与 此同时,他们还会利用各种手段来阻碍和控制我 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欲将我国企业长期“低端 锁定”于低技术、低创新的微利化加工、制造环 节。 阻碍我国代工企业升级的手段包括:①利用 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出口管制来限制我国企业 对其相关技术、知识的模仿和使用,使我国企业 难以得到发展的新兴技术。 ②通过严苛的产品进 口质量、安全、环保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及快速的
易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由于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技术赶超和
价值链攀升过程进行严密控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制造业被“锁定”在微利化的加工、组装环节,利益分配、市
场培育和企业发展均受到严重损害,迫切需要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努力,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由粗
放型的数量扩张向集约型的质量增长转变,实现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层次提升。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自主创新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 编 号 :1671-8402(2015)02-0034-05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 依靠劳动力和资源比较优 势,中国制造业承接了发达国家大量的劳动密集 型生产环节转移,生产并出口劳密型产品,不仅 使我国迅速融入了国际分工,还产生了规模经济 效益,实现了从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以加 工贸易为主导的低层次产业结构转型。 然而,从 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向高端的资本、技术 密集型环节的提升则遭遇到发达国家的重重阻 力,他们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出口管制等措 施来限制中国对其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使用,意图 将中国制造业锁定在加工制造环节, 甚至置于
34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2期
开放经济中所有的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国 循环利用等,附加值较高,一般由比较发达国家
际竞争。 为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尽 承担。 全球价值链条上不同工序环节的价值增值
可能多地获取经济利益,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利 能力相差较大,不同环节的利润分布的普遍性规
从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结构来看,一般贸易 占比较低,加工贸易占比较高。 从全球产业价值 流向视角来看,其利润主要流向发达国家的跨国 公司,我国企业只能从中获取少量的加工费。 因 而虽然“中国制造”遍布全球,获得了大量的持续 的贸易顺差,但是,中国本土制造业获得的利润 却极其微薄。
这种以加工贸易为支撑的顺差造成一个尴 尬的事实,中国虽然从对外贸易中获得了巨额的 贸易顺差,但是利润的绝大部分都被发达国家在 华投资的跨国公司所获取。 我国对外贸易尴尬地 位可以通过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和加工贸易进出 口额两轴线--柱图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从下图中 我们可 以 发 现 ,在20世 纪80年 代 ,我 国 一 般 贸 易 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对外贸易利益主要由我国本 土企业获得。 从1996年到2007年间,加工贸易比 重超过一般贸易比重,对外贸易利益主要流向全 球产业价值链上的链主企业,一般是发达国家的 跨国公司。 2008年后,这种状况才有所好转,但加 工贸易的比重也一直占三分之一强,还是有很多 企业在为跨国公司国际代工,贴牌生产,赚取少 量的加工费用。 这种尴尬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 如若长期持续下去,将有碍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良 性发展。
润最大化目标驱动下,采取了全球资源的最佳配 律状如“微笑曲线”,即在产业价值链中,价值增
置策略,通过国际零散化经营或者外包,逐步将 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的设计研发和销售及品牌
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加工、组装等生产 服务环节,处于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则价值分布
工序或价值环节分散到不同国家企业进行专业 很少,如图1所示。
chain,以下简称GVC),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 迁移到价值链层次,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在
销售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 利润的分配 (张辉, 某个特定产业或某项特定产品上,而是体现在价
2004)。
值链条中所占据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工序层面上。
一般来说, 全球价值链条大致可以分为技 在全球价值链中,发达国家链主企业牢牢占据着
36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2期
产品升级换代来迫使代工企业不断地向发达国 家引进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 使代工企业陷入 “国际代工—微利化—自主创新能力缺失” 的恶 性循环当中。 ③要求代工企业进行高昂的专用性 资产投资,形成巨大的沉没成本,使代工企业不 敢贸然进行品牌和渠道创建,从而将代工企业锁 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
(三)我国本土企业自主创新乏力 我国本土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资金紧缺、待 遇较低, 难以吸引到大量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 才,使得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并且自 主创新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成功不一定能带 来想象中的效益,失败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风 险,甚至破产倒闭。 面对巨大的市场风险和财务 风险,一般企业难以也不敢于承受。 企业宁愿花 费大量资金来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而不愿意自 主创新。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衰退。 有些企业即使具备了技术创新的条 件, 但管理者在能够获得现实利益的情形下,往 往会采取保守的竞争策略。 与其提升技术与跨国 公司直面竞争,不如与他们拉开档次,施行产品 品质和市场定位差异化战略,同样能获得生存空 间。 管理者畏惧风险、害怕失败、安于现状的保守 心理使得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大 多数企业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难以形成核 心竞争力,必然使我国企业被牢牢地锁定在全球 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并陷入贫困化增长的困境当 中。 (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政绩追求 在以GDP为政绩导向的考评制度中, 各级地 方政府急功近利的政绩追求客观上也促使我国 企业形成对“国际代工”低端生产方式的路径依 赖。长期以来,GDP增长成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最 核心甚至是唯一的指标。过分强调GDP,会使地方 政府热衷于做“短、平、快”易见成效的事。 由于代 工在GDP增长、 税收增加和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 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出于GDP增 长考虑,出台变相的零土地使用费、零税收等恶 性竞争措施和设立出口加工区、实施出口退税优 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加工贸易型代工企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年第 2 期
中国制造业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战略选择
□ 熊珍琴 辛 娜
摘 %要:借助全球价值链参与国际分工并进行产业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
开放以来,依靠国际代工方式,中国制造业嵌入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生产体系中,对外贸
资 料 来 源 :1981-2011年 数 据 来 源 于 历 年 《中 国 统 计 年 鉴 》,2012-2013年 数 据 来 源 于 海 关 总 署 及 海 关 信 息 网
经作者计算绘制得出。
四、全球价值链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诱因
中国制造企业要突破全球价值链 “低端锁 定 ”,首 先 必 须 找 出 使 其 陷 入 “ 贫 困 化 ” 增 长 困 境 的内外因素。 本文认为以下因素可能是中国本土 企业被“低端锁定”的诱因:
“贫困化增长”的境地,使之长期成为他们全球产 业分工链条中的低端一环。 加工制造环节附加值 低,对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却极大。 中国制造业迫 切需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层次。 因此, 研究我国制造业“低端锁定”的成因,采用多样化 的策略破解, 是谋求我国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 争力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术、生产、营销三大环节。 其中,技术环节包括产 价值链条的上游,成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
品研发、创意设计、核心零部件生产等,属于资本 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发展中国家则沦为低附加值
密集型环节,附加值最高,利润空间最大,这一环 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甚至有可能陷入“悲惨增
节通常被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链主企业牢牢掌 长”的困局。
成。 这种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 地区,因而也导致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由传统
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直至回收处理等全过程的 的最终产品优势转移到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跨 企 业 网 络 组 织 称 为 全 球 价 值 链 (global value 各个工序上,使国际分工的边界从产业层次逐渐
化生产, 而自己专注于价值链高端的创意设计、
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链主企业能在世界范
产品研发、品牌运营及管理等核心环节,使企业 围内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 降低了生产成本,推
内部原本一体化的产品生产过程从以往单一国 动了世界财富的增长。 它的出现导致了产品的价
家完成发展到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合作完 值创造环节分散到具有比较优势的不同国家或
二、全球价值链的形成及利益分配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 , 随 着 商 品 和 资 本 、 技 术 、 服务、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不断跨越国界,在世 界范围内大规模、高速度流动,经济全球化日益 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