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论文

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论文
摘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教师自身的进步和完善又将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产生影响。

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刻不容缓。

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才能得到加强。

教师对自身的要求才会更加严厉。

最终作用到平日里的教学工作中表现为能够使用规范文明的普通话。

对学习普通话的学生更加关心。

努力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

在“上施下效”的观念中感染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

一、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问题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
1、不利于学生学习进步,影响学业进度。

就笔者走访学校(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调查了解,学校里的老师大多为本地人,且出身于农村,有的老师是在代课多年后取得教师资格证,进而转为正式老师。

所以这些老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自身的专业化程度是不够的。

有的老师在上课时直接使用当地方言,有的则使用带方言的普通话。

根据有关法规,小学生界定为6-12岁的儿童,老师快速的语言转换会给小学生造成语言混淆,而且一天下来小学生要上7节课。

试想如果这几位代课老师在上课时使用的语言不同,小学生在转换过程中花费的这段时间就不能专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接受的都是零散的知识,而不是全面系统的知识。

这必然影响他们的学习进步。

此外,农村小学老师的这种上课方式容易使学生习惯听方言或半方言半普通话来上课,而讨厌完全普通话上课。

这样
一来,到完全用普通话上课的老师讲课时,学生易产生厌学或听不懂的情况。

这不仅影响到学生自身在这一科目上的学习进步,还会影响这门课及学生的整个学业进步。

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

2、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产生自卑情绪
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的规范程度除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外,还间接的引发学生心理问题。

虽然儿童在身心发展上大体一致,但个体间的差异性也会使儿童间的发展不同。

这就容易在儿童间产生不同领域的优劣。

比如:在小学阶段,男生擅长数学,而女生擅长语文;有的儿童具有语言天赋,而有的儿童不具有。

下面为一位产生了自卑心理学生的小案例记录。

小案例:二年级学生彤彤由于上学以来受老师普通话问题的影响,很多拼音的发音像老师一样带有方言味道。

妈妈多次想纠正她的读法,但彤彤坚持她是对的,因为在心里她认为老师就是正确的。

这个观念已根深蒂固。

后来换了一位新老师,这位新老师普通话很流利,但对于习惯了听半方言办普通话上课的彤彤,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她回家向妈妈反应听不懂这位普通话流利老师的课。

彤彤妈妈到学校了解后,知道彤彤语文成绩下降的厉害,且不敢在课上读课文,讲普通话。

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玩,不愿意和语文成绩好且普通话流利的同学接触。

不难发现,案例中的彤彤已经产生了自卑心理。

老师的不良言行举止带来的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哪怕你不标准的语言也会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危害。

二、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相关部门对教师的监督考核制度不过关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与外界交流联系不便。

学校环境也比较艰苦,很多教师不愿意留在农村地区岗位,只有很少一部分或当地人愿意坚守。

这令相关部门因学校教师资源不够而发愁。

于是,相关部门放松了对愿意留在农村学校的老师的考核。

有的只要持有高校毕业证或具有从事教学工作经验,相关部门都愿意接受。

然后这类教师在坚守岗位的同时再考取教师资格证,最后再转正成为学校正式教师。

还有的学校只重视老师的教学成果,即实施终结性评价,而忽视教师其他方面的考核。

比如普通话。

这样的监督考核制度不得不让人担心。

2、教师抵御能力差,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

农村当地人们的文化程度低,相应地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就不同。

有的地区的人们有自己的民族信仰,甚至反对孩子们进入学校。

很多人对孩子的学习也不关心,意识不到父母该扮演的教育辅助角色,而是相信命运。

孩子学习不好是孩子的命,也就不去找原因更别提帮助孩子提高学习了。

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小学教师减少了来自父母施加的压力,再加上本身抵御能力差,对孩子的学习更多的归因于其他原因而不是自己。

此外,在施教中,发现用方言或半方言半普通话方式上课学生更容易接收后。

为了年终考核,在教学中遗忘了国家规定“在学校请将普通话”。

有的老师还看到或听到其他老师用方言,自己也学起来。

最后普通话问题在整个学校都泛滥起来。

三、解决农村小学教师普通话问题得几点建议
1、改善相关部门对农村小学教师的监督考核机制
农村有关教育部门应意识到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阶段。

要实现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打好基础,施教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质的影响。

所以,农村教育部门就应该认清并接受本地区的劣势——教师稀缺。

只有认清了本质原因才能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就因为教师稀缺更应该把这些教师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各自优势,使之成为农村教育系统中一股强大力量。

所以,在监督考核时不仅不能因为教师稀缺而放松自己的职责,更应因为教师稀缺而加强监督考核。

农村小学教师的进步需要相关部门的强有力监督和考核。

所以,在农村小学教师获取资格许可证时,有关部门要认真考察教师各方面,尤其是普通话能力,争取把恶瘤在源头上毁灭。

在对在职教师进行教学考核时,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影响教学的方方面面重视起来,才能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2、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发展包括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教师自身的进步和完善又将对学生的学习和人格产生影响。

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刻不容缓。

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才能得到加强。

教师对自身的要求才会更加严厉。

最终作用到平日里的教学工作中表现为能够使用规范文明的普通话。

对学习普通话的学生更加关心。

努力提高自身普通话水
平。

在“上施下效”的观念中感染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

参考文献:
[1]戴竹君.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水平[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8期
[2]李五虎.农村中小学使用普通话的现状调查及思考[J];吉林教育;2010年05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