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 俄罗斯 精品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 俄罗斯 精品教案

第四节俄罗斯课标内容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根据地图归纳某国家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特点。

5.用实例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俄罗斯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难点:理解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发达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一:幽默诙谐“导新课”不许笑,严肃点!——苏联/俄罗斯总统规律1.列宁(秃顶)2.斯大林(满发)3.赫鲁晓夫(秃顶)4.勃列日涅夫(满发)5.安德罗波夫(秃顶)6.契尔年科(满发)7.戈尔巴乔夫(秃顶)8.叶利钦(满发)9.普京(秃顶)10.梅德韦杰夫(满发)11.普京(秃顶)12.???教师陈述:俄罗斯历届总统有这样的一个规律:列宁没头发,斯大林有头发,赫鲁晓夫没头发,勃列日涅夫有头发,戈尔巴乔夫没头发,叶利钦有头发,普京没头发,梅德韦杰夫有头发。

随着普京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当选俄罗斯总统,又一次印证了这一规律。

不管有头发没头发,俄罗斯喜欢被强权人物领导,俄罗斯需要这样强势、铁腕、有力的领导者,因为它是世界第一面积大国。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放松心情,引领学生进入俄罗斯一课的学习。

并且于轻松谈笑间,突出了俄罗斯第一大特点“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为进入下一个环节做了有效的热身。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解读“大”学习过程:本环节解决能突出表现俄罗斯之“大”的位置、国土、河湖三个方面,通过阅读资料,读图导学,要求:第一步,解读“大”;第二步,说明该方面的特点。

在位置里面抛出“俄罗斯为欧洲国家”的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大”字为线索,贯穿始终,通过读图对比分析,落实俄罗斯的位置、国土、河湖方面的特点,位置——跨度大,国土——面积大,河流——长度大。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展示相关地图资料,注重读图方法和分析思路的指导,进一步明确运用地图判读国家位置、描述地形、河流等特点的方法。

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简单评价一下这样的自然条件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

学生活动二:阅读俄罗斯城市分布图,注意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的差异;然后读教材第38页阅读材料,快速提取信息,思考俄罗斯被认为是欧洲国家的原因。

问题引领:俄罗斯的亚洲面积远大于欧洲部分,为什么却被认为是欧洲国家?教学评价:引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仔细观察地图、阅读资料,快速提取有用的信息说明问题。

学生活动三:阅读俄罗斯地形与河流分布图,找出俄罗斯主要的地形区与河流,说出名称,描述其分布。

教学评价:通过此活动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国家地形和河流的方法和思路:找出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描述其分布、认识地形地势走向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同时,运用数据比较认识俄罗斯地形区面积之广,河流之长,进一步说明俄罗斯疆域之辽阔。

学生活动四:完成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俄罗斯位置、地形、河流湖泊的导学案,落实主要知识,巩固新知。

设计意图:紧紧围绕一个“大”字,通过提供学生可以感知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如:面积大、经纬度跨度大、国土面积大、河流流程长等,加深学生对俄罗斯是世界第一面积大国的认识。

教学评价:通过导学案,形成本部分的知识体系,渗透学习国家自然环境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今后的知识应用和迁移能力。

而这些自然因素都将对俄罗斯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教学环节三:读图分析揭秘“冷”学习过程:这一环节完成气候的学习,以“冷”引入,为什么冷?受较高的纬度影响气温低。

第一步,读气候分布图,得出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分析雅库茨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降水较少,集中于夏季。

注意读气候图方法的指导。

第二步,由于俄罗斯面积广大,降水和气温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突出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进一步理解俄罗斯为欧洲国家的原因。

设计意图:其实俄罗斯的气候特点也与“大”有密切关系,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气温、降水的地区差异等,但考虑到俄罗斯的“冷”这一特点,就专门设置了这一板块,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有与前面呼应的意图。

学生活动一:读俄罗斯气候分布图,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分析雅库茨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说出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读图,学会了阅读气候图的方法,即找出主要气候类型及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分布。

同时也复习了运用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

学生活动二:阅读俄罗斯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说说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变化规律;分析对比莫斯科和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俄罗斯欧洲部分与亚洲部分在气温和降水方面有何差异。

教学评价:通过这一活动,学生理解了由于俄罗斯面积广大,降水和气温的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对比突出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俄罗斯为欧洲国家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自主学习探究“重”学习过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认识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概念,做好知识铺垫。

重工业:指主要提供生产资料的工业。

如煤炭、石油化工、钢铁、机械、造船等。

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的工业。

如食品、服装、纺织、玩具制造等。

然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解决下列问题:1.俄罗斯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资源?2.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在轻工业、重工业分类中大部分属于哪一类?3.联系资源与工业的分布状况,说明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理解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理解矿产资源对于发展工业的重要意义,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探究俄罗斯之“重”学生活动:阅读俄罗斯矿产资源分布图,总结俄罗斯矿产资源的特点;阅读俄罗斯工业区分布图,思考工业的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问题引领:1.俄罗斯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主要资源?2.俄罗斯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在轻工业、重工业分类中大部分属于哪一类?3.联系资源与工业的分布状况,说明资源条件对工业分布的影响。

教学评价:通过预设提供相关资料和地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探究,提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既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五:拓展提升“话出路”思考俄罗斯之经济出路俄罗斯“十亿富翁”人数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据俄罗斯媒体日前报道,在全球1 226名“十亿富翁”(个人财富超过10亿美元)中,俄罗斯富豪有96位,在排名榜上位居第二。

中国第三。

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的资料,俄罗斯富豪的主要资产都存在于采矿、冶金、石油和天然气行业。

2012年03月12日10:34 来自《深圳特区报》学生活动:阅读新闻资料,思考问题。

问题引领:重工业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是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依靠出口矿产资源获取外汇,这条路还能走多远?教学评价:结合时事分析俄罗斯经济面临的问题,引导学生站在俄罗斯的立场上来思考。

也许当堂课并不能解决问题,但从此培养了学生用地理眼来发现问题,用地理头脑来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六:综合分析“看差异”学习过程:第一步,认识俄罗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分布,思考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方式和分布;第二步,综合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线路选择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先从整体上了解俄罗斯发达的交通运输,然后引导学生注意其地区差异,以前面的地形和气候的知识为铺垫,学生很容易理解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进一步明白了俄罗斯被称为欧洲国家的原因。

最后通过分析西伯利亚大铁路路线选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海通航——发达的水运思考:1.俄罗斯的客运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2.俄罗斯的货运以铁路、管道运输为主?学生活动一:读图认识俄罗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简单分析其原因。

说说俄罗斯交通运输线路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问题引领:俄罗斯的货运方式以管道运输为主,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欧洲部分稠密,亚洲部分稀疏?教学评价:学生初步掌握了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一个国家交通状况的方法,学会考虑自然要素对交通运输方式和分布的影响。

学生活动二:阅读西伯利亚大铁路、俄罗斯地形和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

分析该线路选择的主要原因。

问题引领:西伯利亚大铁路线路的选择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教学评价:交通线路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分析和论证的问题,涉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这一问题,充分认识到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初步理解了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特征。

教学环节七:归纳总结“大冷重”学习过程:师生一起总结:位置——跨度大,国土——面积大,河流——流程长,资源——储量大,气候——差异大,重工业——比重大。

突出“大”“冷”“重”三个字。

然后再找出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意图:点题,突出俄罗斯“大”的特点,以及由“大”而来的自然环境特点,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的人类活动特征。

抓住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关联,以及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相互关联,体现了区域地理的综合性特征。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教学与反思教材中通过对俄罗斯突出特征的呈现,教会学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归纳一个国家的位置特征和自然条件,了解分析国家的位置和自然条件应从哪些要素入手,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联,初步评价这些要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教材的编写是以突出特征为框题展开的,这就要求老师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特征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出一条线索有利于他们的理解记忆。

通过俄罗斯的教学,可以总结区域学习的几个步骤:在哪里——区域位置;怎么样——区域特征(自然特征);明确特征之后又分两步:找出优势和不足——区域内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这就解决了人地关系的问题),区域间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针对存在问题——抓住主要原因,科学治理,持续发展。

又解决了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每个区域和国家都可以找到这样的线索展开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时间长了,就形成了自己认识区域的方法和思路,也就达到了我们新课标的要求。

课堂学习评价一、慧眼识图读图,完成第1~6题。

1.图示国家对应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是东南亚某国家B.乙图表示的是俄罗斯C.甲图表示的是印度D.乙图表示的是美国2.关于甲、乙两图所示国家的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国是内陆国B.甲国是岛国C.乙国是内陆国D.乙国是岛国3.关于甲、乙两国工业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区B.甲国工业分布在铁路沿线C.乙国工业分布在沿海地区D.乙国工业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4.关于乙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