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判断 气候差异
求出高度差,再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 m) 气温差异
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降水差异 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阳坡光照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 光照差异
于阴坡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考向一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说明地形特征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 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 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 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 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2.(2020河北石家庄5月检测)苍山洗马潭索道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C )
A.550米
B.1 250米
C.1 650米
D.1 850米
解析 由等高线数值可判断等高距为200米,洗马潭索道起点海拔在2 200— 2 400米之间、终点在3 800—4 000米之间,则相对高度在1 400—1 800米之间, 故C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3.(2020河北石家庄5月检测)小明乘坐洗马潭索道游览苍山,当到达中转站时,
小明可能看到 ( A )
A.沧桑的大理古城
B.白雪皑皑的山峰
C.高耸挺拔的三塔
D.地平线上的夕阳
解析 中转站海拔高于大理古城,且两地之间没有地形障碍阻挡视线,在中转
站能看到古城,故A正确;图中最高峰在4 200米以下,夏季很少有积雪,则B错误;
微专题
考点一
考点二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1)等高(深)线:在地图上⑤ 海拔(深度) 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绝对高度):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⑥ 800 米、⑦ 600 米。 (3)相对高度: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是⑧ 200 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答案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 气候垂直差异。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堪察加半 岛地处季风气候区,图中等高线反映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且高差较大。因此 山脉对季风起阻挡作用,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且形成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异。
局部闭合等值线内海拔的判断规律为“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例如,下图中 (数值单位:米)200<A<300、100<B<20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0.6℃/100 m)可以计算两地 间的气温差:T差=0.6℃·(H相/100 m)。 3.估算陡崖的高度 (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 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 线的数值,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线的数值。)
4.(2019广东广州模拟)图中陡崖顶部P点 ( D ) A.海拔可能为450米 B.距丁村的水平距离约为500米 C.可直视丙村 D.距陡崖底部垂直距离可能为398米 解析 P地海拔范围是500~600米;距丁村的水平距离大约为600~700米(可 借助比例尺量算);与丙村之间有山脊阻挡,不能直视;陡崖相对高度可以用 (n-1)d≤Δ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计算,结果为 200≤Δh<400。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考向四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气候特征 4.[2016课标Ⅰ,37(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 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 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 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判读坡的类型
(1)均匀坡
陡坡 缓坡
: 等高线密集 : 等高线稀疏
(2)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如甲、乙图所示。
(3)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如丙、丁图பைடு நூலகம்示。
考点四
微专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3.判读地形、地势特征
判断地势 主要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来判定。数值大,地势高;数值小,地势低。若图中没有数值注记,则可根据示坡 高低 线来判断,示坡线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读下图,完成相关内容。
微专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1)海拔(绝对高度):某地高出①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海拔为② 1 500 米,乙点海拔为③ 500 米。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④ 1 000 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考向三 等高线地形图和景观图的转换 下图是我国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在该地拍摄的照片,图中等高距为10m。 据此回答下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3.(2019江西赣州模拟)能拍到图示照片的相机位置是 ( A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照片中远处有山地、近处有河流,且河流由图中右上方位置流向 左下方位置;结合图中相机位置,可判断最可能是在甲位置拍摄的。
海沟:海水深度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4.判读水系、水文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水系 特征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等高线在山脊处向低处弯曲
水文 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流速大、水能资源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 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有关 含沙量:地势起伏大,流速快,含沙量大
线内b的数值分别可能是 ( D )
A.100 350
B.100 500
C.500 300
D.500 250
解析 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值,说明a值大于c值,可能为500; d=c且等高线闭合,可判断b值应小于300,D正确。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考向二 等高线地形图中相对高度的计算 云南省大理市旅游资源丰富独特,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于一体, 拥有众多旅游景区。2019年暑假,小明同学来到大理旅游,乘坐洗马潭索道游 览苍山。下图示意大理局部地区旅游景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1)估算方法: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 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可用下面公式计算:(n-1)d<H相<(n+1)d。 (2)例证: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求A、B两点间的相对 高度。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200米<H相<400米。
中转站位于谷地中,与三塔景区之间有山坡阻挡视线,不能看到高耸的三塔,
则C错误;中转站位于山地东坡,夕阳位于偏西方向,不能看到,则D错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考向三 等高线地形图中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计算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题。
微专题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4)常见地形部位的判读
字母 A
地形部位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⑨ 闭合,等高线数值⑩ 内高外低 山顶 (一般图中有黑三角图例标注)
剖面图示意
等高线向数值 增大 的方向弯曲,谷线
B
山谷
处低于两侧
等高线向数值 减小 的方向弯曲,脊线
C
山脊
处高于两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续表
字母 地形部位
考点一
考点二
5.判读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积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判断流向
由海拔高处流向低处。发育于河谷,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 出方向相反
判断流域面积 根据山脊线作为河流的分水岭,确定河流的流域面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四
微专题
6.判读气候特征及差异
判断 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 气候特征 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进行分析
判读方法(等高线特征)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 重合 ,一般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