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学心理学

小学教学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教学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如何?
答: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习得过程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

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和贮存的程序性知识。

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2、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

做笔记能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材料而不是其它材料上,这样就能做到明确重点。

2.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3.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3、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
答:.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学生直接的失败经验(如课堂上问答不上,作业打×,考试不及格等),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体验到成功(如正确回答老师的课堂提问,作业做得好,考试成绩理想等)。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首先,教师自已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不但讲清所学知识,而且要具体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习题、解决具体问题;其次,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同伴榜样,例如,请好、中、差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前成功地演算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榜样,获得效能信息。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为学生的各种学习都制订一个具体的成绩目标,平时课堂练习或做作业,为学生规定一个作业目标(如十分钟完成六道题),并指导学生学会自己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实现目标时获得效能信息。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将成功与努力和能力相联系,将失败与缺乏努力而不是无能所相联系将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当学生
取得进步时,对学行进行奖励,奖励便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志,学生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会增强自我效能。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否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
获得相应的学习技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并逐步使学生
学会对学习进行自我监控,掌握自我调节学习的有关技能。

4、如何有效地组织讨论?
答:讨论法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讨论法运用得合理、
有效、恰当,根据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谈几点看法:一、不同讨论形式的运用:在课堂教
学中,各种不同的讨论形式,应根据要解决的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不同及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
等灵活运用,一般地说,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同桌讨论:一般多用于解决不太
难、繁的问题,如寻找合理的、不太复杂的方法,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桌之间就某个问题,说一说,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等等。

(2).小组讨论小组划分不宜太大,一般以前后邻桌四人为宜。

小组
讨论多用于解决难度稍大的一些问题,如寻找一些稍复杂的规律,寻找一道的多种解法等。

在讨论的过
程中,小组内的同学能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全班讨论一般多用于解决
较重要、较复杂、涉及面较广或较难理解的问题,以及用于对某些重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引起全班同学
的注意等。

二、寻准讨论的时机寻准讨论的时机,关键是把讨论的主导权还给学生。

根据课堂
的需要决定何时讨论,实际上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

教者切切不可按预定的方案组织讨论,而忽视
了学生是否有讨论的需要,就很可能出现讨论超前或滞后的现象。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准确把握学
生的思维状况,并据此选择讨论的最佳时机,如果学生对知识产生迷惑,即使备课时没用安排,也要组
织讨论,理清思路。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没有什么不同。

答:首先,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其次,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再次,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认知学习理论没有什么不同。

心理学上的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头脑中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加工,再形成意义;两者都认为学习
是在学习者大脑中已有的认识结构为前提进行的。

不同点:认识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客观的,而建构主义认为客观的东西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人建构起
来的,知识只是人们建构起来的一种假设,会不断发展的。

还有建构主义除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之外,
还强调学习的社会文化性和情境性,认识社会文化活动与学习息息相关。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即继承又发展。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


1、桑代克学习理论与完型派学习理论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桑代克是联结论的创始人,从事心理学研究长达40余年。

他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西方心理学界称为教育心理学
的奠基人。

桑代克先后用猫、狗、鱼等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创立了刺激反应的学习
理论。

他用猫做实验,把饿猫放在特制的笼中,笼外放着鱼或肉。

猫急于出笼,乱砸乱撞,做出笼的尝
试,偶然碰到门闩,猫出而得食,接着重复进行上述实验,猫的错误动作会减少。

如此反复实验下去,
猫的错误动作和出笼时间逐渐减少。

根据多次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

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联结的公式是:S→R。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
为的基本单元。

反应的联结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本能,后者主要是习
惯。

由于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经过多次尝试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后人称这种理论为
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桑代克认为,他的学习理论不但适用于动物,也适用
于人类。

如果说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前者在学习过程中
要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选择,而后者在尝试过程中则是盲目的、无意识的。

2、论述遗忘的进程及其影响因素如何?
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是指导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一般来说,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时间也多,不及时复习,就越容易遗忘。

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遗忘。

、(4)记忆的方法: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记忆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
随后逐渐变慢。

(6)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内容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