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和控制贷后经营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健康有效发展,根据《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管理办法》、《银行贷后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指从个人贷款发放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贷后监管、贷后检查、风险处理、权证押品管理、逾期催收管理、档案管理、业务变更与收回、贷后管理例会、贷后风险分类、C3系统信息管理、不良贷款处置核销等。
第三条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主要依靠批量监管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筛查识别风险,通过发布、处置、反馈、认定、消除风险信号的闭环处理流程实现风险有效化解。
第四条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遵循“明确职责、分类管理、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快速处置”的原则。
明确职责是指明晰各级行和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责任到人,考核到位。
分类管理是指区分客户、产品、区域、额度等维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
全面覆盖是指覆盖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的全部流程和工作内容。
突出重点是指针对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关键风险环节实施重点监管,严控风险隐患。
快速处置是指对风险信号及时开展风险预警提示,落实风险处理方案,有效控制和化解风险。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银行境内机构提供的个人信贷业务,不含信用卡透支业务和三农特色个贷业务。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管理行(指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个人信贷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监督、评价辖内机构个人信贷业务的贷后管理工作,须配备专职贷后管理人员。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总行负责制定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规章制度。
(二)制定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目标和规划。
(三)监测辖内机构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主要风险指标,开展风险预警提示和停复牌管理,定期跟踪、督导后续整改处置工作,直至风险信号解除。
(四)制定并优化个人逾期贷款催收策略,研发催收管理工具,评价逾期催收管理工作成效。
(五)组织开展各项个人信贷业务贷后检查工作。
(六)考核评价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形成贷后管理工作报告,向主管行长汇报并报送上级行。
第七条个人信贷业务集中经营中心(以下简称个贷中心)是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的组织枢纽,负责承担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的批量监管和日常管理。
其中,批量监管工作需落实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由相关团队(岗位)人员分别承担。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批量监管。
1.批量监管客户信息风险,监测客户信息的有效性及失联客户信息更新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率。
2.批量监管贷款用途风险,监测贷款用途和支付方式的合规性。
3.批量监管合作机构风险,监测合作机构不良率、担保机构贷款代偿率等风险指标。
4.批量监管资产质量风险指标,开展停复牌管理。
5.开展风险预警提示,定期跟踪督导后续整改处置工作,直至风险信号解除。
(二)日常管理。
1.开展个人信贷业务贷后权证办理、权证移交、权证办理监管、押品信息监管、押品注销等工作;其中,县域行个人信贷业务贷后权证办理、权证移交、押品注销等工作可由县支行个贷分中心抵押登记岗负责办理。
2.组织开展个人逾期贷款辖内电话催收管理。
3.负责个人信贷业务档案集中管理工作。
对于未集中保管实物档案的,指定专人对辖内实物档案的归档率、归档周期等进行监管。
4.组织开展各项个人信贷业务贷后检查。
5.落实其他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工作。
第八条经营行负责承担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属地管理责任。
主要工作职责包括:
(一)核实上级行批量监管发现的风险信号,排查客户信息、合作机构、贷款用途、资产质量等风险,拟定风险处置方案,控制并化解风险。
(二)协助个贷中心开展贷后权证办理工作。
(三)开展属地上门催收、司法催收工作。
(四)开展各项个人信贷业务贷后常规检查、专项检查。
(五)负责办理借款人业务变更与收回。
(六)按要求向所在行行长、上级行主管部门汇报辖内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情况。
(七)及时收集、整理个人贷款分类相关信息,并录入C3系统,进行分类发起;收集、整理、更新信贷客户档案相关资料,做好信息录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