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公开课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深刻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由整数1引入,揭示单位“1”的意义
1.板书数字1,提示单位“1”的概念。
1个苹果、一张白纸、一根绳子……
学生回答
一群羊、一箱苹果、46人组成的一个班集体……
师:对于数字1如此丰富的实际意义,数学家们就给它加上引号,起名叫作单位“1”
2.寻找学具中的单位“1”。
师:请大家倒出你桌上信封内的学具,分一分、说一说,哪些能把它看作单位“1”?
3.小结:像我们刚才所说,一个苹果这样的一个物体,一张长方形纸这样的一个图形,1分米这样的一个计量单位,以及由许多同样的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用单位“1”来表示。
二、研究分数的意义
1.操作学具,得出分数,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师:研究分数的意义,肯定需要分数,但老师不提供分数给大家,我们研究要用的分数需要靠大家来创造。
⑴请大家根据自己已掌握的分数的有关知识,分一分手中的单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数呢?
a.每人操作一种学具,说说所得到的分数及表示的意义,在小组内交流;
要求:
b.小组交流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不准确的地方要加以修正;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只平均分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一根棉线而得出相应的分数的现象;
②有平均分8个正方形方块和12根小棒而得出相应的分数的现象;
⑷引导归纳,揭示分数的意义
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呢?
生:把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便得到了分数。
师:大家刚才平均分的一个圆、一张长方形纸……,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可以说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生:单位“1”。
师:老师把单位“1”这样分,能得到所写的分数吗?
显示:
小结:看来,要想得到分数,需要把单位“1”平均分才行。
同学们刚才在回答时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了,大家真的很棒。
师: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数才是分数呢?揭示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完成板书,学生自由说一说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各数分的名称及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提问:为什么单位“1”不同,却都能用来表示呢?
师:上面三幅图好理解,下面两幅图有问题吗?
师:我们不是说东西不够分时,才需要用分数表示。
这里可
是4个钮扣呀,这里是6根小棒,为什么也都可以用来表示呢?
生:因为钮扣图是把8个钮扣看作单位“1”,小棒图是把12
根小棒看作单位“1”,在这儿都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2份,都表示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来表示。
师:也就是说在表示分数时,我们不需要去关注物体的具体数量,关键是看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我的这些物体占其中的几份,对吗?
⑵结合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分数,这里的2叫什么?1呢?中间的横线呢?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分数的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呢?分子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⑶结合操作,理解分母、分子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师:这个分数会读吗?用12根小棒来摆一摆,你还能摆出哪些分子是1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