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孩子的心中撑起一方爱的晴空

让孩子的心中撑起一方爱的晴空

让孩子的心中撑起一方爱的晴空发表时间:2009-10-21T10:41:13.560Z 来源:《华夏教育》第8期供稿作者:唐英芸[导读] 借助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间的合力作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最终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谈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与研究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唐英芸 215300走进21世纪,人类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不再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技能,更趋向于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健全的人格。

面对现代家庭独生子女问题,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忧心忡忡,现在的孩子缺少与人友爱、关怀、宽容、合作、分享等良好的情感体验,而或多或少表现出自私、冷漠、虚伪、缺乏同情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这对其今后的发展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早年就提出:“我们要救国保民必定从教训小孩子爱人着手,小孩子今日能爱人,他年就能爱国了。

”可见陈老先生的这一番话中也特别强调了要从小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

因此,我们从激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入手,有效调动多种因素,借助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间的合力作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最终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营造良好环境,引导幼儿感知利他行为幼儿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家长,影视和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游戏中的角色,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努力创设出有利于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良好环境。

首先,我们注意树立成人的良好榜样作用,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

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心目中的权威,也是孩子时刻仿效的对象。

为此,我们要求老师、家长及时改变教育观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时时注意在幼儿面前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如仪表、举止、待人接物等。

同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引导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要求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学会观察、了解、指导幼儿,对幼儿的言行加以适当的鼓励或纠正,及时肯定一些好的行为(如关爱他人、与人分享玩具等),同时遏制一些不良行为发展成为坏习惯。

此外,我们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选择、欣赏一些好的文学作品,让他们感知一些美好、高尚的行为,懂得最初的谦让、合作、分享等,从而激发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情感。

其次,组织参与园内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小主人。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是我们实施教育的良好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教材教会孩子最初的关心和爱。

比如我们在园中设立了饲养角、种植区,老师经常带领幼儿去关心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为它们喂食,根据季节种植各类蔬菜、花卉,引导幼儿每天浇水、施肥,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再如我们班班设立的自然角,更是将广袤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搬到了小小的活动室,在这里,孩子们尽情地挥洒自己对大自然中小生灵的热爱,喂食、换水、浇水、捉虫……孩子们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当看到小金鱼吃食时的憨态、蚕宝宝生出了小宝宝、种子发芽、菜苗开花……我们总能看到孩子脸上洋溢着那灿烂、满足的笑容。

正是在与动植物之间建立起这种深厚的情感之后,孩子们对活动室、幼儿园内的环境也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情感,他们会主动向老师提出班级环境创设的设想,细心地呵护班中的每一张桌椅、每一寸白墙,小心地扶起被风吹倒的小树……从孩子们稚嫩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爱的种子已根植于幼小的心灵中了。

第三,注重现代媒体的传播、影响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媒体如电影、电视、电脑等应运而生,为幼儿的童年生活注入了多彩的一笔。

尤其是电视,呈现的是一种多彩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深受幼儿的喜爱。

因此,我们认为电视可以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工具,也应是培养幼儿利他行为的又一来源。

为此,我们一方面引导幼儿收看一些优秀的电视作品,帮助幼儿增强一些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切实发挥我园小天使电视台的作用,选取幼儿生活中的精彩片段,通过幼儿自己参与节目的录、播、观看,帮助幼儿强化一些良好的行为,增进其对利他行为的认识,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二、增强角色体验,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培养幼儿的利他行为关键一点在于如何引导幼儿能站在他人的处境上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利他行为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角色体验则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首先,积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孩子心中的爱总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积累起来的,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生活中了解身边的亲人对自己的爱,让他们知道如何关爱父母和他人,对他们进行爱的初步体验教育。

比如,设置情景开展讨论“家里人生病了我该怎么办?”“在车上遇到老人怎么办?”“小朋友摔跤了怎么办?”;再如,结合妇女节、母亲节开展“妈妈的微笑”、教师节开展“谢谢我的老师妈妈”、老人节开展“我爱爷爷奶奶”等活动,以唤起幼儿对最亲近人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逐步了解知道自己生活在幼儿园大家庭中,小朋友、老师、阿姨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关心和爱护他们:如在午睡起床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互相帮助、互相系鞋带、扣扣子、相互整理衣领,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尝试着相互关怀、相互照顾的温馨体验;再如,我园各班设置了心情角,让幼儿及时将自己的心情表露,同时也引导其他幼儿关心、了解同伴的情绪体验,增进幼儿彼此间的关爱。

其次,挖掘游戏的教育功能,增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协商、分享、合作、谦让等,有利于更好地为他人着想、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能力。

因此,我们有意识的利用游戏,将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融于幼儿的游戏中。

如在面临游戏角色的分配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几个人同时想玩一个角色的时候,我们就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协商解决,如何作出努力,克服自己的欲望,心中容进他人,为他人着想,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轮流、等待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心中有他人的这种意识。

再比如,我们经常将幼儿生活中的实例迁移到游戏中来,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改进原有的行为,并尝试着再次从游戏中迁移到生活中。

我园有位小朋友,从小骄横,不尊敬老人,在一次娃娃家游戏中老师有意识地制造了生活中的小事,引导这位幼儿去关心游戏中生病的“奶奶”,并对她在游戏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了肯定,同时在游戏结束时,老师委婉地对她提出了希望,回去以后,这位小朋友果真渐渐转变了对奶奶的态度,待人更加友善。

第三,借助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得以角色体验。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和锻炼的。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活动。

由于幼儿均为独生子女,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爱了解甚少,我们就设计了“大带小”系列活动:如“我是哥哥姐姐本领大”,组织中大班幼儿为小班弟弟妹妹穿衣、叠被、洗手等;“我带弟弟妹妹游园去”,让大班幼儿自主选择、一对一结伴参加游园活动;“快乐的自助餐”活动则由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选择食物、共同制作、一起分享……“大带小”系列活动的开展给了孩子们相互分享、帮助、关爱的空间,活动中大班幼儿流露出的是做哥哥姐姐的自豪及助人分享后的快乐,而小班幼儿则是感到了浓浓的关爱之情。

再比如,在结合观看一些贫困山区失学儿童的生活后,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一起想一想、说一说山区小朋友的心声,并组织幼儿向陕西贫困儿童捐书、捐钱、捐衣服。

此外,定期组织幼儿去福利院、爱心学校献爱心、参加国庆、六一庆典活动等,让幼儿在各类活动中充分感受社会上美好的人和事,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设想,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分享、合作、谦让等一系列良好的行为。

三、合理挖掘资源,提高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水平陈老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一直指引着我们幼儿教育的发展,在今天,他仍然具有无穷的教育价值和意义。

在我们课题研究至今,我们始终以这一教育思想为指导,真正利用好大自然、大社会活教材,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

比如在美丽的春天中,我们带领幼儿走进自然,亲自种植小树苗,放飞受伤的小鸟,放回长大的小青蛙;硕果累累的秋天里,我们带幼儿走进农场,来到田野,观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组织幼儿采摘丰收的水果……在与自然的一次又一次的亲近中,孩子们对美丽的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们逐步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我们周围所有的人和物。

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更有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对于幼儿利他行为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们从社会生活中,逐步强化幼儿关爱父母、关爱他人的情感,并将其逐步上升到热爱祖国的情感。

如我们在借助了一系列节日教育之后,让幼儿增强了对父母的爱,在此基础上,积极利用福利院、爱心学校、抗洪救灾、捐助失学儿童、关注白血病患儿等社会事件,来引发孩子关爱他人的情感。

如我市有一名白血病患儿王真真小朋友,家庭贫困,危在旦夕,于是我们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新闻,体验、感知王真真小朋友的危难处境,引发幼儿同情王真真、关爱王真真的强烈愿望,并进行了全园性爱心捐赠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在一次升华了淳朴的社会性情感。

此外,我们还将幼儿的关爱情感上升到了更为广泛的爱国和爱人类的情感上,如2001年北京申奥,我们开展了“我为申奥唱首歌”的大型亲子运动会,让孩子们用朴实无华的言行萌发初步的爱国热情,而十几米长的横幅上孩子们稚嫩的签名更是见证了孩子们与父母共同的爱国之心;这次世界杯期间,我们组织幼儿从关注中国进入世界杯、观看比赛等,让幼儿为中国队鼓劲加油,萌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自豪以及为国作贡献的愿望。

总之,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更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在大自然、大社会中成长将对其良好品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密切家园联系,多渠道促进利他行为的发展有研究表明,父母如果既作出了利他行为的榜样,同时又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这些利他行为的机会,则更有利于激发利他行为,所以在利他行为的社会化过程中,父母的直接教育和对利他行为反应的强化起了重要作用。

为此,我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长活动,如家长会、讲座、育儿心得谈等,帮助家长逐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从自身做起,真正发挥榜样作用,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好多家长逐步改善自己的言行,家庭中逐步形成了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家庭氛围,给孩子以耳濡目染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许多父母改变了过分骄宠、溺爱孩子的态度,不断地给孩子创造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机会,如学分水果、关心生病的爷爷奶奶、学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成人及时给予强化、赞扬,使幼儿逐步淡化自我意识,开始产生积极的利他行为。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孩子失去了很多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培养各种利他行为的机会。

孩子渴望与同龄人交往,而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感受到了这种迫切的需要,为此,我园在这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让幼儿的家庭与家庭之间携起手来,相互增加交流、了解,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