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一级公路标段施工图毕业设计

某一级公路标段施工图毕业设计

某一级公路标段施工图毕业设计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符号表.. (1)1 绪论 (1)1.1公路建设的意义 (1)1.2 本项目建设意义 (1)2 总体设计 (2)2.1 设计资料及设计依据 (2)2.1.1 设计资料 (2)2.1.2设计依据 (3)2.2 设计任务及主要容 (3)2.2.1 设计任务 (3)2.2.2 主要容 (3)2.3 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及原则 (4)2.4 基本技术指标 (4)2.5 车道数的确定 (5)3 路线设计 (7)3.1公路方案的拟定和比选 (7)3.1.1 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因素 (7)3.1.2 山岭重丘区选线 (7)3.1.3 方案比选 (8)3.2 道路平面设计 (9)3.2.1 平面设计的要求 (9)3.2.2 圆曲线设计 (10)3.2.3 缓和曲线设计 (10)3.2.4 平面线形设计 (10)3.2.5 平面曲线要素计算 (11)3.3 道路纵断面设计 (19)3.3.1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19)3.3.2 纵坡设计 (19)3.3.3 竖曲线设计及要素计算 (21)3.4 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4)4 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结构设计 (26)4.1道路横断面设计 (26)4.4.1 横断面组成 (26)4.4.2 路基宽度的确定 (26)4.4.3 横断面其他组成元素的设计 (26)4.4.4 超高设计与计算 (28)4.4.5 路基横断面设计 (30)4.4.6 挡土墙设计 (31)4.4.7 土石方数量计算及调配 (31)4.2路基结构设计 (32)4.2.1路基设计的主要容 (32)4.2.2 路基横断面设布置 (32)4.2.3 路基坡度 (32)4.2.4 路基填料的要求 (33)4.3 边坡防护 (34)4.3.1 边坡坡面防护 (34)4.3.2 冲刷防护 (34)5 路面结构设计 (36)5.1 路面结构类型选定 (36)5.1.1 路面设计要求 (36)5.1.2 沥青混凝土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比较 (36)5.1.3 路面结构类型选定 (36)5.2 路面组合及构造设计 (37)5.2.1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任务及基本原则 (37)5.2.2 轴载换算及累计当量轴次 (37)5.2.3 路面结构设计 (38)6. 道路排水设计 (47)6.1 排水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47)6.2 地表排水设计 (47)6.3 路面排水设计 (47)6.4 路基排水的综合设计 (48)6.5涵洞设计 (48)7 工程量计算汇总 (50)7.1占地面积一览表 (50)7.2路面工程数量 (53)7.2.1方案一工程数量 (53)7.2.2方案二工程数量 (54)8 总结 (56)参考文献 (5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知识产权声明 (59)毕业设计(论文)独创性声明 (60)附录外文资料原文及翻译 (61)主要符号表R圆曲线半径路线转角iQ偏移值P移值T切线长L曲线长L圆曲线长YE外距J校正值L缓和曲线长度SH变坡点高程i纵坡坡度b左侧路缘带宽度1b右侧路缘带宽度2b x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xB半幅行车道宽度i路拱横坡度Zi超高横坡度Yi行车道横坡度xA路等级系数cA面层类型系数SA基层类型系数b1 绪论1.1公路建设的意义交通运输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公路是交通运输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公路建设意义重大。

(1) 公路建设直接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近30年来,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公路建设投资不但直接拉动了国民经济增长,也带动了机械、建材、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2) 公路建设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

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建立了地区之间联系的快速通道,带来规模经济和围经济;产业之间良性竞争与合作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3) 公路建设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公路建设打通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通道,有效改善了陆地区的投资和发展环境,促进了陆地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为陆地区融入一体化的生产分工体系提供了便利。

(4) 公路建设推动了城镇化进程。

公路建设使沿线企业和商业的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增强,使城镇的城市功能、职业特色和人口吸纳能力不断加强,使区域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5) 公路建设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公路建设创造了数以万计的直接就业机会和更加广泛、长久的间接就业机会。

粗略计算,30年来公路建设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达8800万个。

此外,还为建材、钢铁、旅游、餐饮等相关行业提供了更大围、更加广砭的间接就业机会。

(6) 公路建设带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

公路建设改善了出行条件和旅游条件,直接推动了旅游带、旅游圈的形成和拓展。

另一方面,随着汽车越来越多地走进普通家庭,便捷的公路交通条件则对自驾车旅游市场的开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本项目建设意义汝阳至一级公路是太澳、上(海)洛(阳)两条国家重点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市区开始,途经伊川县,从汝阳进入,是我国中东部的交通要道。

旅游资源丰富,汝阳林木资源、土特产资源、矿藏丰富,修建该项目对加强发展市经济及省经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家公路路网结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项目的建成,必能将当地旅游资源开发、城镇经济发展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该公路的建设,在给人们旅游带来很大便利的同时,更带动了沿线优势产业发展,对当地综合实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总体设计2.1 设计资料及设计依据2.1.1 设计资料(1) 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状况市位于省西部,地处亚欧大陆桥东段,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

它东邻,西接,北跨黄河与接壤,南与、相连。

地势西高东低,境山川丘陵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其区45.51%,丘陵40.73%,平原占13.8%。

区以西南山地地貌为骨架,以东北部黄土地貌为主体,形成西南屋脊向东北、东南缓慢下降的地势,从西南到东北依次分布着、低山、低山丘陵、河谷与冲积平原等不同类型的地貌特征。

海拔高度从 2215.5米到112.8米,高差达2000米以上。

地貌基本分为西南部山地地貌,东北部黄土丘陵地貌,和川区平原地貌三大类。

年均降雨量546mm。

汝阳县位于省西部,市东南部,北汝河上游,东邻汝州,西接嵩县,南界鲁山,北连伊川,北距八十公里,东北距省会仅一百九十公里,洛界高速公路穿越县境,焦(作)枝(城)铁路从县境东北部穿境而过临木一级公路直城,全国高速公路网络骨干道路—至澳门高速公路从县境穿过,设有上下出入口,伊鲁路纵贯南北。

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境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丘陵起伏,其地形分布特征为“七山二陵一分川”。

汝阳总的地貌是南部群山耸立,中北部丘陵起伏,两河道(汝河、牛家河)小川平铺,自然形成四个地形区,区、低小区、丘陵区、平川区。

汝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雨雪少,属暧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度,年均降雨量690mm,全年无霜期213天。

(2) 地形图1/2000地形图(3) 交通量组成及汽车荷载:经调查交通量为3800辆/日表1.2汽车参数使用年限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2%。

2.1.2设计依据设计主要的技术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JTG D20—2006﹚《公路勘测设计》﹙JTJ 061—99﹚《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F 1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JTG D30—2004﹚2.2 设计任务及主要容2.2.1 设计任务(1) 路线选线和路线方案的比选,确定总体路线较优方案。

(2) 道路平面设计(3) 道路纵断面设计(4) 道路横断面设计和路基结构设计(5) 路面结构设计道(6) 路排水设计2.2.2 主要容根据任务书要求,本论文对汝阳至一级公路第六标段进行设计,研究容包括:(1) 拟定可能的路线方案,根据路线的技术指标进行方案的比选,最后得出最优方案;(2) 公路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是根据一级公路的工程技术标准进行设计的,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纵断面设计,在平纵线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横断面设计;(3)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其中路面结构设计采用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作为路面的表面层,中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作为路面的中面层,粗粒式沥青碎石作为路面的下面层,石灰粉煤灰砂砾、级配碎石分别作为基层和底基层,粗砂作为垫层;(4) 涵洞设计,该标段共有13处涵洞,采用钢筋混凝土盖板涵;2.3 总体设计的基本任务及原则总体设计是在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作项目建设必要性、经济合理性、实施可能性和最佳综合社会经济效益发挥的可靠性等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路线做出的全面安排。

包括路线方案、处理好路线分段、确定道数、线形设计、沿线设施等方面。

汝阳至一级公路第六标段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沟谷狭长,转弯处多且急,路线平纵设计、涵洞位置的确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总体设计应合理运用路线平纵面设计指标,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河谷的实际情况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线位和结构物位置,使平纵面线形设计流畅,结构物位置合理,以相对的经济工程造价,取得尽可能好的社会综合经济效益和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

2.4 基本技术指标本毕业设计为“汝阳至一级公路第六标段施工图设计”,此新建公路采用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B01-2003)和其它交通部颁发现行有效标准、规等规定的设计标准。

主要设计技术标准如下:(1) 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设计年限为15年,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

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计算荷载为汽—20级,验算荷载为挂车—100。

(以下指标均按设计时速为80Km/h的一级公路取)(2) 设计停车视距为110m。

(3) 一般平曲线最小半径为400m,极限平曲线最小半径为250m,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为2500m。

(4) 山岭重丘区平曲线最小长度为170m。

(5) 一般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100m,极限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70m。

(6) 最大纵坡为5%,最小纵坡为0.3%(满足排水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