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2章第4节:《免疫调节》课件
• 艾滋病感染阶段: 3)症状期:
艾滋病
这时的感染者被叫艾滋病(AIDS)患者, 他们的血液中充满了病毒,每一个免疫细 胞的细胞核内有可能被几百个病毒占据; 这时非常容易受到其他疾病的感染,一些 平时根本不会对人的生命产生威胁的普通 传染病如肺炎等,一旦进入艾滋病患者的 肌体就会无法控制,此时,艾滋病患者一 般在6---24个月内死亡。
2)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免疫功能过强不好,免疫功能过弱 或缺陷当然也是不好的,由此而引 起的疾病统称为免疫失调病。
免疫缺陷病
概念及特点:
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引起的疾病。 患者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出现反 复的、持续的、严重的感染,恶性肿瘤的发 病率比正常人高得多。
免疫缺陷病的种类: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和其它因素引起的缺陷病。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系统组成(由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 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 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 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2、人体能靠激素而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不能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 会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1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
、成熟或集中分 布的场所)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T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
反应 阶段
效应 阶段
抗原
吞噬 细胞
功 能
T细胞
记忆 B细胞 细胞
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浆细 胞
产生 抗体
抗体
与抗原 特异性 结合
吞噬、处理、 呈递抗原 呈递抗原,吞噬 抗体抗原结合 体
1、当抗原已经侵入细胞, 存在于细胞外液的抗体 就无能为力了,这时怎 么办呢? 2、这时采取的免疫方式 与体液免疫有何不同?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产生更强 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
浆细胞
3)效应阶段:
合成和分泌
抗体 + 抗原
特异性免疫反应
抗体与病菌结 合,抑制其繁 殖或对宿主细 胞的黏附 抗体与病毒结 合,使其失去 侵染和破坏宿 主细胞的能力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使其形成沉淀或细 胞集团,进而被吞 噬细胞吞噬消化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 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 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 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 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 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细胞免疫
淋巴因子
吞噬 细胞
T细胞
受抗原刺 激增殖、 分化
记忆 细胞
保持对 抗原的 记忆
效应 T细胞
淋巴 因子
增强有关的
功 能
吞噬、 处理、 呈递抗原
直接杀死靶细胞; 免疫细胞的 释放淋巴因子 免疫效应。
小结: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 三个阶段:
感应阶段 识别、处理 和呈递抗原 反应阶段 B细胞、T 细胞增殖分 化,并形成 记忆细胞 效应阶段 抗体、效应 T细胞和淋 巴因子发挥 免疫效应
抗 原
1、定义: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就叫做抗原。
2、举例: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
蛋白质等物质。自身衰老、癌变细胞也可 作为抗原。
抗 原
3、特点:
异物性:癌细胞是个例外 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 大于一万 特异性:抗原表面具有抗原决定簇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 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如伤寒杆菌只能与抗伤寒杆菌 抗体结合,而不能与抗痢疾杆 菌抗体结合。这种特异性取决 于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 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 叫做抗原决定簇,它是免疫细 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吞噬细胞
抗原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感应 阶段
T细胞 B细胞
反应 阶段
记忆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效应 阶段
抗体与抗原结合
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 抗原
吞噬细胞
(识别和处理) 刺激
使抗原暴 露
呈递抗原
T细胞 B细胞
(识别)
呈递抗原
体液免疫
受抗 B细胞 原刺 2)反应阶段: 激 增殖和分化
过敏反应
过敏原: 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
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室内尘土、鱼、 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机体在过敏原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吸 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细胞及血液中某些细 胞的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会和抗体相结合, 使上述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
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 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 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 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 举几个例子?
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反应: 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对机体 自身的成分起作用,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 “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 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就称为自身免疫 病。
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 依据。 一个抗原有多个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可位于抗原表面,也可位于 抗原内部。
抗 体
• 抗体的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 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 球蛋白。
• 抗体的化学本质: 球蛋白 • 抗体的性质: 特异性
• 抗体的形成: 浆细胞
艾滋病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症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 传染病。
艾滋病
• HIV: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 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
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
能,对病原体及多种疾病的易感性
增加而致人死亡。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 酶被激活,使其通 透性改变,渗透压 变化,最终裂解死 亡。
加强有关免疫细胞免 疫效应。如诱导产生 更多的效应T细胞, 增强其杀伤力等
效应T细胞与靶细 胞紧密接触后为什么会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紧 密接触后能激活靶细胞 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 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 压变化导致大量吸水, 破裂死亡。
四、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四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预防:
预防接种: 利用人工制备的各种免疫制剂使 个人和人群产生对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自动免疫 菌苗: 伤寒菌苗、卡介苗 疫苗: 乙脑疫苗、牛痘苗 类毒素: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
艾滋病
• 预防措施: 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 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病孤儿
高耀洁
温家宝在河南与艾滋病 患者共度春节
中国“民间防艾第一人”, 获“亚洲的诺贝尔奖”— —亚洲拉蒙—麦格塞公共 服务奖
2)反应阶段: T细胞
增殖和分化
受抗 原刺 激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 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 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产生 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
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
密切接触 释放
靶细胞
(被抗原入侵的 宿主细胞)
淋巴因子
(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如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
合成 分泌
抗体
• 抗体的分布: 1)血浆(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乳汁等)
免疫作用的过程(重点)
抗原进入人体后,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中的 抗体消灭,若侵入了细胞则抗体就无能为力 了,只能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前者称为体 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
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2、细胞免疫
3)症状期
艾滋病
• 艾滋病感染阶段: 1)HIV急性感染期:
感染后,少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类似 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喉炎、 皮疹、淋巴结肿大等,在2一3个星期内, 这些症状会自然消失。
• 艾滋病感染阶段: 2)无症状期:
艾滋病
约占从感染到死亡整个过程的80% 时间,这时的病人被叫作HIV携带者, 表面上大多数感染者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只是其体内的免疫系统正在与病毒进行 着无形的斗争。感染者的无症状期持续 的时间可长可短,少则为2年,多的可 达20年。
2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作用 的细胞)
(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