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关于梯形土质和矩形盖板边沟开工报告

完整版关于梯形土质和矩形盖板边沟开工报告

S303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U1-P4(K44+520-K47+000 排水工程)分部工程开工报告告安徽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S303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_____ 年—月—日S303 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分部(项)工程开工申报表S303 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分部工程开工通知监-06 合同号:01 承包人:编号:S303 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施工图审查申报表监-01-1合同号:承包人:编号:S303 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施工人员状况表S303 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进场设备报验单合同号:01 承包人:编:U1-P4S303 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试验仪器设备表S303 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施工放样报验单监-02合同号:承包人:编号:U1-P4(K44+520〜K47+000) 排水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S303泗永路苏皖交界至灵璧段改建工程,本标段起点位于宿州市泗县与灵璧县交界处,起点桩号K44+520.000,止于灵璧县罗圩村附近,终点桩号K49+000.000,路段全长5.000公里。

在本标段内填、挖路基均设置了排水系统,本分部工程排水系统设置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二、排水系统设计公路排水设施的目的,是为了迅速排除公路界内的地表水,将公路上侧方的地表水排到公路的下侧方,防止公路路基和路面结构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浸湿、冲刷等损害。

本阶段设计中,除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降雨量、地下水等条件外,还将路基、路面排水协调考虑,使之形成有效、畅通的综合排水系统。

项目区域内地势平坦,排水设计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耐久性。

为此,首先加强对地形、地质的调查,广泛收集与之有关的方面资料,从而全面了解项目区当地的地理条件;其次,排水设计从宏观着眼,从细部入手,做到大水必排,小水必流,使路界范围内的水均能有效排除;第三,重点考虑地理条件中的不利因素,如地下水、裂隙水的排除,做到及早考虑,防患于未然。

1、填方段排水全线在路堤边坡外侧设置纵向排水沟,纵向排水沟截面形式及尺寸根据流量计算确定。

一般路段采用土质梯形排水沟,上口宽2.4mn,下口宽0.6m,高0.6m;对于浅填及穿村庄路段采用矩形边沟,边沟尺寸采用60x60cm沟身采用M7.5浆砌片石。

纵向排水沟设置于边坡坡脚外1m (护坡道),汇集路面水和边坡径流。

施工中纵向排水沟在一定长度内保持平顺流畅,以利于排水和景观。

纵向排水沟与路线应顺畅,纵向排水沟与桥涵构造物、自然沟渠、河、塘及设置横向排水沟配合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沟底纵坡根据自然地面情况和排水要求进行设计,纵向排水沟尽量控制在300m 范围内设一出口,出口处与自然沟渠、河、塘等沟通,或通过涵洞、桥梁和横向排水沟,使边沟内的水引至路基范围以外。

沟底纵坡一般不宜小于0.3%,土质沟渠的最小纵坡为0.25%,沟槽出水口底面高度应高出相交沟渠底标高0.1m-0.2m。

2、挖方段排水对于挖方路段均采用矩形边沟,边沟尺寸采用60x60cm ,局部穿村庄、集镇路段设置盖板。

沟身采用M7.5 浆砌片石,盖板采用C30 钢筋混凝土。

沟底纵坡尽量与路线纵坡保持一致,并不小于0.3%。

3、其他排水的处理排水设施应与改路改渠的设置结合进行。

若沿坡脚改沟,可以将边沟与河沟进行合并;排水沟排水至沟渠、河流时如对沟渠冲刷严重,应设置急流槽、跌水等设施。

施工期间,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做好临时排水,经常维护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

边沟、排水沟按图纸规定施工,路基工程分段施工完毕,及时进行边沟及排水沟施工,并与涵洞洞口建筑配合,尽快形成路基排水体系。

为防止雨水对路基土方施工影响,清表时在路基设计位置挖临时排水沟,当路基成型后,即按设计要求施工正式边沟、排水沟。

边沟、排水沟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开挖位置、断面尺寸和沟底纵坡按设计图纸或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排水沟开挖时,从下游向上游开挖。

三、人员准备见《施工人员状况表》。

四、机械准备见《主要进场机械设备表》五、施工方案(一)、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是完成排水工程施工任务的重要前提,施工准备工作为工程施工建立必要的技术物质条件,组织施工力量,进行现场施工的准备。

1、开工前施工准备工作我标段在开工前完成下列准备工作:1)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熟悉有关文件和资料。

2)恢复定线,并收集施工组织设计资料。

3)进行物资材料准备。

4)落实技术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等的配备工作。

5)办理施工用款。

(二)、施工现场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在工程正式开工以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要求,组织先遣人员提前进入现场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搞好“三通一平” 在施工现场范围内,修通便道,接通施工用水和施工用电,平整好施工现场,简称“三通一平”。

2)、施工驻地的建设生产、生活方面均采用已有设施、房屋。

3)建筑材料、机具及构件进场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所提出的材料,机具的种类、规格、数量组织进场,材料堆放位置符合施工平面图的规定。

材料的进场按工程进度的要求分期分批进行,避免造成场地紧张并减少场内倒运,主要施工机械必须在开工前安排就位。

4)建立机构及规章制度施工前建立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配齐各类人员,拟定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便于施工中进行生产和管理。

(三)排水工程1 、梯形土质边沟与盖板边沟基本要求(1)梯形土质边沟施工方案1)、施工放样。

①、根据路基中线、实际地形及边沟断面图(施工图)放出基坑开挖线。

②、机械开挖基坑,并配合人工找平。

开挖基坑应从下游开始,以便下雨时水能排走,在雨季施工,应注意开挖长度按日进度的需要量控制。

另外,基坑尺寸及设计高程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首先,根据路基有关参数,用全站仪放出路基边沟和排水沟的位置中轴线,并测出相应标高,在地面上标出里程桩号以及标高,并根据所交底结果,用白灰或线绳拉出沟的相应轮廓线,示出相应的开控深度。

2)、边沟开挖根据相应的图纸设计,沟顶宽为2.4m,沟底宽为0.6m,按1:1.5 进行放坡开挖沟槽,边沟基础开挖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成型。

在挖机斗齿上焊接一块1:1.5斜形挖掘工具,专用于破面修整。

基槽开挖时应注意几何尺寸位置的准确,对于沟底0.6m的宽度限制,只能更换小型挖斗进行开挖,而对于边坡部分基槽的开挖,应选用较小的及工具进行开挖以保证边坡自然、平滑。

3)素土夯实沟槽开挖完毕后,进行沟底高程的测量,待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边沟夯实,其主要是对边坡和沟底进行夯实,夯实是在开挖好的边沟上进行素土夯实。

4)报验素土夯实工作完成后,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项目部报请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

待检验合格后,梯形土质边沟才算完成。

2 、盖板边沟的施工方案矩形盖板边沟剖面图(尺寸:cm)盖板边沟的构造及尺寸详见上图,具体施工方案如下:(1)、施工方法1)、测量放样矩形盖板边沟工程采用分段施工,分段放样。

根据路基中线及护坡道高程放出两侧坡角线,然后根据《边沟、排水沟设计表》中“沟中心至中桩距离” 参数放出排水沟中线,再通过排水沟结构尺寸放出水沟边线,并用白灰在地上画出。

通过沟底高程、沟底纵坡确定开挖深度。

线位设好以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2)、基坑开挖利用测量放样出的边线及计算出的开挖深度,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械开挖,自卸汽车运输的基坑开挖方式。

基坑开挖至距设计沟底10〜15cm时,改以人工挖掘。

人工修整至设计尺寸,不能扰动沟底及坡面原土层,不允许超挖。

基坑沟底采用平板振动夯振击密实。

开挖清理完毕后请监理工程师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

3)、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严格采用项目部下发的砂浆配合比批复件执行。

砂浆使用砂浆搅拌机现场拌和,拌和时间宜为3-5 分钟,且砂浆应随拌随用。

砂浆中所用水泥、砂、水等材料的质量标准宜符合混凝土工程相应材料的质量标准。

砂浆中所用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当缺乏中砂及粗砂时,在适当增加水泥用量的基础上,也可采用细砂。

砂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5伽。

砂浆的和易性采用直观法进行检查,以用手能将砂浆捏成小团,松手后既不松散、又不由灰铲上流下为度。

在保持适宜稠度的砂浆一般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 C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

若在运输过程或在贮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4)、基础砌筑①、基础采用坐浆法进行施工,严禁采用灌浆法进行施工。

②、片石、砌体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③、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如基底为岩层,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④、基础分2个工作层砌筑,每个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

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过1.2m;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⑤、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且大面向下,安砌时应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

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砌筑时,底浆应铺满,竖缝砂浆应先在已砌石块侧面铺放一部分,然后于石块放好后填满捣实。

用小石子混凝土塞竖缝时,应以扁铁捣实。

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⑥、砌筑上层块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块。

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5)、墙身砌筑①、墙身同样采用坐浆法进行施工,严禁采用灌浆法进行施工。

②、片石、砌体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③、砌筑墙身的第一层砌块时,应先将基础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

④、浆砌片石宜以2~3层砌块组成一工作层分层砌筑,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大致找平。

砌体较长时可分段分层砌筑,但两相邻工作段的砌筑差一般不宜超过1.2m;分段位置宜尽量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⑤、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砌块应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成一体。

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应选择形状较为方正及尺寸较大的片石,并长短相间地与里层砌块咬接。

砌体外露面镶面宜选用较坚硬的片石进行镶砌。

砌体里层应砌筑整齐,分层应与外圈一致,应先铺一层适当厚度的砂浆再安放砌块和填塞砌缝。

外砌缝宽度一般不应大于40 mm。

砌体外露面应进行勾缝,并应在砌筑时靠外露面预留深约20 m的空缝备作勾缝之用。

砌体隐蔽面砌缝可随砌随刮平,不另勾缝。

⑥、各砌层的砌块应安放稳固,较大的砌块应使用于下层,安砌时应选取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砌块,尖锐突出部分应敲除。

砌块间应砂浆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