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必考12本名著阅读(经典版)

中考必考12本名著阅读(经典版)

. 精品 2016年中考名著阅读复习

班级: 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心中有考纲:2016年名著阅读考纲要求 1.了解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 2.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 3.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4.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根据考纲的要求会有这些考点出现: 文学常识类 情节概述类 人物形象类 艺术特色类 主题探究类 阅读启示类 二.如数家珍:2015年中考必考的12部名著(文学常识) 中国(5部):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西游记》 明朝 吴承恩 《朝花夕拾》 鲁迅(周树人) 《繁星 • 春水》 冰心(谢婉莹) 《骆驼祥子》 老舍(舒庆春) 外国(7部): 《威尼斯商人》 英国 莎士比亚 《鲁宾逊漂流记》 英国 丹尼尔 • 笛福 《格列佛游记》 英国 乔纳森• 斯威夫特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 马克 • 吐温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国 海伦 • 凯勒 《童 年》 前苏联 高尔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前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广东省近几年名著阅读考试篇目:(注意分析规律) 2007年《骆驼祥子》 2008年《水浒传》 2009年《童年》 2010年《西游记》 2011年《鲁滨逊漂流记》 2012年《水浒传》 2013年《汤姆索亚历险记》 2104年《西游记》 2015年《童年》

一.《骆驼祥子》:(小说)《高分突破》P196

1.文学常识类: 老舍,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代表作品: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剧本:《茶馆》、《龙须沟》. 精品 2. 情节概述类: (1)《骆驼祥子》一书中的祥子人生是三起三落,请你简要概括。 (必

须牢记)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临走前牵走骆驼)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希望第二次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2)绰号的由来: 祥子在返城途中病倒了,回到北平,在海淀的一家小店住了三四天,在说梦话或胡话时说出了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从此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 (3)问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以“骆驼祥子”来命名有三层含义: (1)点明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 (2)概括著作的一个主要情节,即骆驼祥子称号的得来。 (3)揭示主人公祥子的性格像骆驼一样吃苦耐劳、沉默憨厚。 3.人物形象类: (1)虎妞:泼辣而有心计 贪吃懒惰、好逸恶劳,总想控制祥子 (相关情节: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 (2)刘四爷:残忍霸道 自私自利 奸猾世故 (相关情节:当过库兵,开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阎王账,他处处阻拦祥子和虎妞的婚事。)

(3)祥子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 ? 你认为造成祥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早期性格:老实 健壮 坚韧 吃苦耐劳,自尊心强 重信用和讲义气,有美好的理想。 (相关情节:一流车夫 怒辞杨宅 烈日下拉车) b.后期性格:自私麻木,狡猾, 好占便宜 自暴自弃。 (相关情节:受夏太太引诱染上淋病,出卖阮明)

他的变化主要是由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注意这只是根本原因) 4. 艺术特色类: (1)人物个性突出,善于调动各种描写手法(如外貌 心理 环境)来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结合《高分突破》来理解 P197) (2)创造性地运用北京方言,使通俗朴素的文字变得生动活泼,充满了地方特色。( 即“京味儿” ). 精品 例子:“结实硬棒”和“挺脱” “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

5.主题探究类:请你谈谈《骆驼祥子》作品的主题。

小说主要讲述了人力车夫祥子人生中三起三落,由人堕落为“兽”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当时黑暗腐朽社会的批判, 对像祥子一样的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苦难命运的同情和关怀。

6.阅读启示类:通过描写勤劳善良、忠厚朴实,吃苦耐劳,自尊心强,重信用

和讲义气,有美好的理想的祥子经过三起三落后变得自私麻木,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紧扣原文),由此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启示)。 (启示类的题目答题模式:文章内容+启示)

二.《朝花夕拾》(共10篇散文,中考从未考过)《高分突破》P229

1.文学常识类: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小说集:《呐喊》、《彷徨》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散文诗集:《野草》 (学过《雪》)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代表作:《孔乙己》(学过)

2. 情节概述类:《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

散文集。10篇散文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怀念师长故人( 3篇): (1)《阿长与山海经》:表达了对阿长的真诚怀念。(学过) (2)《藤野先生》: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学过) (3)《范爱农》:表达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真正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第二类:追忆旧时生活(3篇):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示儿童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学过) (5)《琐记》:主要描写了作者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表现了作者探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江南水师学堂、矿物铁路学堂、隔壁家的衍太太) (6)《五猖会》: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迎神赛会前在观看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 第三类:讽刺丑恶现象(4篇): (7)《狗猫鼠》:猫:尖锐又形象地讽刺生活中与猫相似的“正人君子”,嘲讽他们散布流言。 鼠:表现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8)《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还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精品 (9)《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形,批判了庸医们故弄玄虚勒、索钱钱财的实

质。 (10)《无常》: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给予辛辣的讽刺。

3.人物形象类:(1)藤野先生:为人正直 诲人不倦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相关情节:关心鲁迅学习,纠正“我”讲义上的错误; 惋惜“我”后来弃医从文,送照片给我) (2)长妈妈:愚昧迷信 粗俗好事 (缺点) 心地善良 富有爱心 热心帮助孩子(优点)

(相关情节:帮鲁迅买到喜欢的书《山海经》; 有很多烦琐的大道理;常给我讲故事;谋害过我的“隐鼠”) (3)范爱农:为人孤傲倔强 正直 不满黑暗现实,追求革命

(相关情节:回国后受排斥和伤害,憎恨封建统治;在绍兴师范任教,受排斥,最后溺水身亡)

4.艺术特色类: (1)以议论为主,穿插生活片断,带有较浓的杂文色彩。 (例如《狗·猫·鼠》、《二十四孝图》、《无常》三篇) (2)以描写人物为主,把描写人物与作者个人感受结合在一起,体现传记文章的特色。 (例如《阿长与》、《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 (3)以记叙为主,叙述生活片断,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例如《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 (4)语言特点:a.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幽默,亲切感人。 (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b.善于使用对比和反讽手法。 (例如《五猖会》中,作者前后心情的对比,表达他对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满;《无常》中的“鬼”无常与现实社会中的“人”对比,表达对无常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必须结合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具体的分析)

5.主题探究类:《朝花夕拾》的作品记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追忆那

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作品在夹叙夹议中,对守旧势力和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进行了抨击。 6.阅读启示类: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仅供参考)

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传散文)《高分突破》P218

1.文学常识类:(1)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

明。(盲聋) (2)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人类十大偶像”之一,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 (3)马克·吐温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2. 情节概述类: (1)作者是如何来安排仅有的三天光明的?

内 容

第一天 她要看到老师和亲朋好友,好好端详他们的面孔,将他们的外貌深深地印在心上。

第二天 参观博物馆、戏院或电影院,了解人类和自然界的真实面目。

第三天 游览纽约城,看日常世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 .

精品 (2)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三天?(有所了解,不用背诵) (第一天)首先,海伦·凯勒亲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盲人而受到的周围人的爱,特别是莎莉文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的培养,以及在老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间的真情,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和人类的同情心。因此海伦·凯勒对自己周围的人怀着极其真挚的爱,希望能看到表现他们,这说明她是何等的善良。 (第二天)其次,自然历史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分别揭示人类物质方面的成就和精神财富的进步,海伦·凯勒之所以要看这些地方,是希望看到地球和它的居民的简要历史,通过这些来探索人类的灵魂,还要看到人类精神的千姿百态,这又显示了海伦·凯勒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三天)再次,海伦·凯勒关心日常世界,希望在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从观察中去了解他们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海伦·凯勒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场面,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当成自己的欢乐和痛苦,这又表现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跟外部世界交流的强烈愿望。 (3)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安排三天活动的目的是全面考察人类的生活,涉及自己的感情生活、人类的文化历史、自然风光以及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作者试图通过自己假设的三天生活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时间,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热爱生活,关爱他人。(记忆) (4)全书重要故事情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童年记忆 爱的含义 学会说话 抄袭事件(即《冰霜王》事件) 备战哈佛 (5)重要地名:华盛顿(贝尔博士) 柏金斯盲人学校 哈佛大学(帮助答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