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诗派.ppt

江西诗派.ppt


•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 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 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 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 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贬涪州别驾, 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以亲 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 笔皆可观。
•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 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 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 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 《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 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 年六十一。
•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 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 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 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 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 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 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 自号山谷道人云。(节自《宋史》本传)
• 魏泰《临汉隐居诗歌话》:“黄庭坚作 诗歌得名,好用南朝人语,专求古人未使 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歌。”
• 吕本中《紫薇诗话》:“表叔范元实既 从山谷学诗歌,要字字有来处。”


“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
颜。”(《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
题落星寺
•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 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 用典广博多样
• 《山谷老人刀笔》卷三《答曹荀龙》: “要读左氏、前《汉书》精密。其佳句善 事,皆当经心,略知某处可用,则下笔时 源源而来。”
• 黄庭坚《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王侯 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
• 李延年《佳人歌》“倾城”、“倾国”
• 黄庭坚《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诗: “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
• 附:“夺胎换骨”说
• 山谷云:“诗意无穷,人之才有限。以 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少陵渊明,不 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 法;规模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冷斋夜话》引)
三、黄诗的思想内容
• 思亲怀友、感时抒怀、描摹山水、题咏 书画
• 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 • 诗中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
双井茶送子瞻
• 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 • 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 为公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四、黄诗的艺术特点
• 陈师道《后山诗话》:“子瞻谓:杜诗, 韩 文,颜书,左史,皆集大成者也。”
• 秦观《韩愈论》:“杜子美之于诗,实 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于是子 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澹 之趣,兼峻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 之作所不及焉。……《孟子》曰:‘伯夷, 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 所谓集大成。'呜呼!子美亦集诗之大成者 欤?”

际第
的五 第
诗章 歌江
五 编
西 诗

派代
与 两 宋
文 学

第一节 黄庭坚的诗学理论与创

• 一、生平
•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 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 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 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 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 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 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 2、学诗应当循序渐进。
• 第一步 多读前人的作品,从中汲取艺 术营养。
• 第二步 力求打破技巧的束缚,并争取超 越前人而自成一家。
• 3、尊杜学杜
• 道德判断 美学判断
•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王安石《杜甫画像》)
• 苏子瞻《诗话》:“太史公论诗,以为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 乱。以予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 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 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 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若夫发于性,止于 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古今诗人 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 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 《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 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 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 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 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也。”
• 王安石:“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 世间俗语言,已被乐天道尽。”(见《陈 辅之诗话》)
• 王褒《僮约》以“离离若缘坡之竹”
二、诗学理论
• 1、同意“文以载道”,但更加强调诗歌应 抒写性情,应以道德修养为其根本。
• “文章者,道之器也。言者,行之枝叶 也。”(《次韵杨明叔四首·序》)
• “孝友忠信是此物根本,极当加意,养 以敦厚醇粹,使根深蒂固,然后枝叶茂 尔。”(《与洪甥驹父》)
•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 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 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 “文章最忌随人后。”(《赠谢敞王博喻》)
•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 生新瘦硬
• 1、声律奇峭,用典广博。
• “其法于当下平字处以仄字易之,欲其 气挺然不“深析透辟”、“老 辣硬涩”
• “黄庭坚体”、“山谷体”
• “老杜虽在流落颠沛,未尝一日不在本 朝,故善陈时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 忠义之气,感然而发。”(《潘子真诗话》 引黄庭坚语)
• “但熟观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诗,便得 句法简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 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无斧凿痕, 乃为佳作耳。”(《与王观复书》之二)
• 3、“点铁成金”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