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方案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方案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方案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三年一月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方案<摘要>●污水处理的总体设计思想本着技术先进成熟、运行稳定可靠切合项目实际、降低运行费用、操作管理简单、总体设计合理的原则,通过对该综合污水的水量、水质及站址特点分析,结合当今世界上生活污水处理最新技术,确定以“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处理工艺,以“厌氧水解池和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池”为核心处理单元,配合以埋地式布置形式和全自动运行方式的基本设计框架。

在处理污水的同时注意污泥的处理,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使得该污水处理装置能够达到日处理量为600吨,出水标准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B标准。

●污水处理站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能力600m3/d, 全天24小时连续运行,即25m3/h。

●设计特点(1)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2)整体埋地的土建式结构;(3)无需专职人员管理的全自动运行方式;(4)低能耗的二级生物处理;(5)无剩余污泥处置问题;(6)科学的降噪措施;(7)巧妙的除臭设计;(8)方便的维护检修;1 概述1.1 项目概况生活污水排污总量为600 m3/d,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

生活污水主体来源于居民生活区,温泉大酒店等,根据江苏环境保护厅等相关部门的有关排污标准和要求,该地区的污水汇集经二级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方可排入河道。

1.2 设计依据1.2.1 政府部门要求;1.2.2 业主提供的现场环境和现场调研收集的有关资料;1.2.3 相关的法规与技术标准:1.2.3.1 《江苏省环境工程设计管理规定和技术要求》1.2.3.2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996)1.2.3.3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2.3.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8978-1996)1.2.3.5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1.2.3.6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1.2.3.7《室外排水设计手册》1.2.4 我公司在生活污水处理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

1.3 设计规范与设计内容本设计规范限于拟建污水站界内,包括污水处理的工艺、土建及电气设计。

2 污水站建设规模及要求2.1 设计处理水量的确定根据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的相关文件要求,污水站的设计处理水量按600m3/d考虑。

污水站采用全天24小时连续运转方式,则设计小时处理量为25m3/h。

2.2 设计处理水质的确定2.2.1 进站水质根据政府提供的有关资料的相关文件要求,确定该地区的水质为中常浓度生活污水,综合污水汇集后的水质为:COD Cr≤300~400mg/L,BOD5≤150~200mg/L,SS≤150~250mg/L,氨氮30~35mg/L,油脂100mg/L,pH值为6~9。

2.2.2 出站水质污水站出水最终排入河道,根据地区环保局相关规范及业主招标文件要求,出站水质要求达到国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即:COD Cr≤60mg/L,SS≤20mg/L,氨氮≤8mg/L,pH值为6~9,动物油脂≤3mg/L2.3 站址选择污水站拟建于业主指定区内,站址处地面标高拟定为±0.00m。

3 工艺设计说明3.1 处理工艺技术选择在总结以往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并参考新建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设计经验,本污水站采用“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为核心处理工艺。

鉴于该地区内的污水汇集源点多,分布广,污水汇集管线较长的特点,污水站拟用“厌氧水解+好氧生化”的污水处理工艺。

做到节省投资、管理简单、降低运行成本、埋地式的一元化处理结构不占地表面积。

3.2 处理工艺流程3.2.1 工艺流程框图根据选定的处理工艺技术,确定本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工艺流程简图:3.2.2工艺选择与特点1、废水水质主要特点:(1)可生化性好:污水中污染物的B:C比值为0.5:1,具备直接生物降解的条件。

(2)污水的水质、水量时有变化:一日内有数次排放高峰期,且有机污染物浓液和稀液的排放比不一致,故要求污水处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调节适应水量、水质变化的能力。

2、废水处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采用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技术工艺,在充分考虑提高生化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生化污泥的产生。

工序后端采用过滤吸附和消毒技术,以达到污水处理净化的目的。

采用先进可靠的系统工艺,降低系统的维护工作量,以保证系统污水处理长期正常运行。

对系统工艺的主要设备实施自动化控制,以保证处理系统的操作程序化控制。

污水处理系统投入正常运行后,只需耗用少量电能,可大大减少业主在污水处理的各项费用。

充分考虑污水水质、水量的波动性,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具备水质、水量很大程度的适应性和处理效果的稳定性,在污水的水质变化,水量变化的波动程度在适当范围内,污水处理系统同样能确保达标排放。

3、工艺流程的确定该项目的水质水量特点可概括为:水质、水量变化较大,污染物浓度不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比较好,B/C比大于0.5,采用生化法即可达到排放要求。

由于管理者水平不高,现选用无污泥或少污泥处理工艺,使业主能在工程投资、维护、管理、运行费用、处理效果稳定各方面都能有比较好的回报,本方案采用A/O法。

1)水解酸化缺氧工艺特点:本水解缺氧池与理论上的厌氧反应器具有根本上的区别,厌氧反应器有酸化和产甲烷反应,本水解缺氧池只控制到酸化水解阶段。

在水解池中,发酵细菌将污水中复杂有机物(包括多糖、脂肪、蛋白质等)水解为有机酸、醇类。

在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细菌将发酵产物有机酸和醇类代谢为乙酸和氢,使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使难生化的固体物降解为易生化的可溶性物质,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2)生物接触氧化方法特点:其主要原理是好氧菌利用水中的溶解氧将有机物分解,一部分转化为CO2、H2O、能量,另一部分合成细胞,进行世代繁衍。

3.3 单元设计本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地下方式布置,将水解池分为前段,预沉调节池、好氧生化池为中段,二沉池为后段,源点污水均在污水处理站总汇点实施。

各处理段主要设计参数如下:3.3.1 水解池:净尺寸4×10×3.5(m),总池容12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4H。

3.3.2 预沉调节池:净尺寸4×10×3.5(m),总池容12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4H。

3.3.3 好氧生化池:净尺寸8×10×3.5(m),总池容24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9.5H。

内置专用生化处理装置,采用鼓风曝气,气水比15﹕1。

3.3.4二沉池:竖流式,净尺寸2×10×3.5(m),总池容6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2.5H。

3设计表面负荷1.0m3/m2·h, 泵吸排泥,配置专用进出水装置。

3.3.5 清水消毒池:净尺寸2.0×5×3.5(m),总池容30m3,水深3.0m, 设计水力停留时间HRT=1.5H。

3.3.6污泥浓缩池:净尺寸2×5×3.5(m),总池容30m3,水深3.0m,3.3.7设备间:净尺寸4×10 (m),总面积40平方。

3.4 设计处理效果本处理系统各单元对各项水质指标的去处率见下表:4 土建设计说明4.1 设计依据4.1.1 工艺专业提供的《污水站平面位置图》、《污水站平剖示意图》及相关要求。

4.1.2 甲方提供的邻近污水站站址处的地质勘察报告。

4.1.3 建设部和各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规范和条例。

4.2 场地概况拟建中污水站位于地区地势平坦,施工场地达到建设要求。

4.3 场地地质情况由甲方提供地质报告作为设计依据。

4.4 建筑设计拟建污水处理站为全埋地式结构,调节、生化池、二沉池及清水池等为地下式砖混结构。

4.4.1 地上部分为设备间,地下采用连体水池,分好氧生化池和二沉池及清水池,总长20m,总宽10m,池深3.5m。

4.4.2 其他部分为管道式设备间循环通风口。

4.5 结构设计底板、顶板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侧壁全部采用砖混加防漏防渗处理。

5 电气设计说明5.1 供配电设计5.1.1 污水站提供供电电源由甲方变配电提供,电压为380/220V,设计分界点为污水站自控柜进线电缆连接端子。

5.1.2 动力线路采用BV铜芯线,穿管明敷。

5.1.3 电源入户外设零线重复接地装置,电气设备外壳采取接零保护。

5.1.4 污水站用电设备总装机容量为13.9KW,日常运行功率为6.2KW。

5.2 自控系统设计5.2.1 在无专人管理状态下,污水站实行自动运行。

即:所有动力设备的运作均按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自动定期启动备用设备,自动切换故障设备并报警显示,自控操作柜采用模拟屏显示方式。

5.2.2 自控系统设有手动、自动两种模式,在调试和检修期可采用手动模式,正常运行时采用自动模式。

6 设计特点6.1 先进成熟的处理工艺采用先进成熟的低浓度污水“厌氧水解+好氧生物接触氧化”的处理工艺。

运转费用低,出水稳定可靠且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处理工艺对进水负荷变化适应性强,可根据进水的变化,自行调整生物量和菌群种类,特别是适合受季节影响处理负荷相差较大的污水站。

6.2 无需专职人员管理的全自动化运行方式各机电设备运行均实现自动化控制,进水泵和风机可根据水量大小实现最优配置,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出水水质得到更可靠的保证。

6.3 低能耗的二级生物处理先进的工艺设计配置以节能的水泵、风机和高氧利用的曝气装置,再采用全自动运行方式,使污水处理站实现了低能耗运行,弥补了污水二级生物处理能耗大的缺点。

6.4 无剩余污泥处置问题采用产泥少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再配以厌氧水解的污泥处理技术,使污水站排入周围环境的污泥量很少。

水解池的积泥定期用吸粪车吸出外运填埋,简单方便。

6.5 科学的降噪措施动力设备采用低噪声优质产品,配以减振消声措施,以确保室外噪声小于50dB(A),不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6.6 巧妙的除臭设计工艺设计中已从各个环节尽量减少异味的产生,再利用整体土建结构的优势进行通风设计,将污水处理余气排入下水道,彻底消除污水站异味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6.7 方便的维护检修污水站在设计中尽可能采用通用材料和标准化设备,所有机电设备均置于设备间内,维修方便,费用低廉,系统运转稳定,工程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7 工程建设费用估算7.1 各项费用汇总7.2 土建工程费用估算7.3 工艺设备材料费用估算7.4 电气系统费用估算7.6 其它费用估算8 污水站的维护8.1 污水站采用自动和手动两种运行方式, 在调试、检修时采用手动方式,在正常运行时采用自动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