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县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县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2010年5月目录第一章医院功能与任务 (5)一、组织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有关工作 (5)二、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6)三、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6)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7)第二章科室设置 (7)五、专业科室设置 (7)第三章人力资源配置 (8)六、人员配置 (8)第四章医院运行管理 (9)七、依法执业 (9)八、职能管理 (9)九、人力资源管理 (10)十、财务与价格管理 (11)十一、医疗器械管理 (12)十二、后勤保障管理 (12)十三、建筑管理 (13)十四、信息管理 (13)第五章医疗质量与安全 (14)十五、组织管理 (14)十六、管理制度 (15)十七、“三基、三严”培训与管理 (16)十八、落实病人安全目标 (16)十九、临床医学、医技技术能力 (17)二十、急诊管理 (18)二十一、门诊管理 (19)二十二、住院管理 (20)二十三、手术管理 (20)二十四、重症医学科管理 (21)二十五、麻醉管理 (21)二十六、感染性疾病科管理 (22)二十七、医院感染管理 (23)二十八、临床用血管理 (24)二十九、药事和药物临床使用管理 (24)三十、临床实验室管理 (25)三十一、病理科管理 (26)三十二、医学影像科管理 (27)三十三、血液透析管理 (27)三十四、病案管理 (28)三十五、介入诊疗管理 (28)第六章护理管理 (29)三十六、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29)三十七、护理管理制度 (30)三十八、护理服务质量 (30)第七章对口支援工作 (31)三十九、与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关系 (31)四十、业务工作管理 (31)四十一、发挥对乡镇卫生院的辐射作用 (32)第八章社会监督评价 (31)四十二、患者满意度调查 (33)四十三、社会监督评价 (33)四十四、医院职工的满意度调查 (34)四十五、投诉与纠纷管理 (34)第九章统计指标 (35)四十六、统计指标 (35)附件一县级综合医院临床医学技术要求 (39)附件二县级综合医院医技科室技术要求 (50)附件三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52)附件四职工满意度调查表 (57)县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加强县医院建设与发展,提高县医院能力与水平,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订《县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政府举办的县级综合医院,其他二级综合医院评审可参照执行。

第一章医院功能与任务县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

一、组织实施公立医院改革有关工作1.充分发挥县医院的龙头作用,建立完善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2.积极实施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培训制度。

3.稳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提供规范化医疗服务。

4.按规定配臵和使用基本药物,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1. 建立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

2.承担紧急医疗救治工作,完成群体伤病员院内急救或转诊、调配任务。

3.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义诊等社会公益性活动。

三、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1.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和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

2.在综合性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临床服务领域、提高专科服务能力。

3.开展24小时连续性急诊科院内急救服务,组织本县域内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承担日常院前急救的救治任务。

4.逐步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建立预约诊疗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不断提高患者预约就诊比例。

5.调整门诊布局结构,完善门诊管理制度,优化门诊流程。

公开门诊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减少就医等待。

6.不断改进患者入院、出院、转科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对出院患者应提供疾病医疗、居家护理及康复保健的健康指导和随访的服务。

7.与医疗保障管理机构协作配合,逐步推行持卡就诊结算,减少患者医药费用预付,方便参保参合患者就医。

四、开展教学科研活动1.承担中等及以上卫生专业学校临床教学任务。

2.具有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相适应的选题、立项、设计、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能力。

3.可参与各级各类外来科研课题组研究任务,有能力完成所分工负责的临床资料收集、现场调研或其他相关任务。

第二章科室设置根据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确定县医院的布局和规模。

加强急诊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的建设,同时,根据当地的疾病谱和重点疾病情况,确定至少5个以上临床专科进行重点建设。

一级科室为必设科室,有条件的地方二级专业应独立设科,规模较小的医院,可以由专业组或由专职人员分工负责。

五、专业科室设置1.一级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输血科。

2.二级科室或专业组:(1)内科:消化、心血管、呼吸、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2)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3)妇产科:妇科、产科、计划生育科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4)儿科:儿内、新生儿等专业科室(专业组)。

第三章人力资源配置六、人员配置医院配备与其功能、任务和规模相适应的卫生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1.工作人员:床位数之比300床位以下的不低于1.30—1.40:1;300—500床位的不低于1.40—1.50:1;500床位以上的不低于1.60—1.70:1。

2.卫生技术人员数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0.88:1。

3.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数不少于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0.4:1,重症监护室护士与床位数之比不低于2.5: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不低于3:1。

4.各重点临床科室主任应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技术职称。

第四章医院运行管理七、依法执业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杜绝无证行医、超范围执业,定期申请校验。

2.各诊疗岗位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不得超范围执业。

医师多地点执业应经批准,未取得执业证书的不得独立执业。

3.医院制定并实行医疗技术人员操作准入制度;各诊疗岗位应由具备法定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诊疗服务,禁止超范围执业和技术操作。

4.有完整的医院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能及时修订完善,职工熟悉本岗位职责及相关规章制度。

5.医院冠名、科室命名、诊疗科目及医疗广告应与执业许可证核准的内容全部一致。

八、职能管理1.实施院长负责制,根据医院的规模设臵负责综合、人事、医务、门诊、护理、医院感染控制、预防保健科、医疗质量管理、科教、信息、设备管理、财务、审计和后勤服务等职能的管理部门。

其组成、任务、名称由医院决定。

2.医院应设臵学术委员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积极参与管理活动,发挥相关作用。

3.医院与科室领导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岗位职责明确,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各部门关系协调,整体运行良好。

4.医院建立健全医院管理规章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体系,并认真落实。

5.医院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实行目标管理。

6.建立健全和落实院务公开制度。

7.制定并完善医院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人员、设备、工作制度配套,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应急能力。

8.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狠刹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医院要有严格要求,严厉措施,取得实效。

九、人力资源管理1.建立健全以聘任、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人力资源配臵符合医院功能、任务、规模和管理的需要,各级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院内调配合理。

2.严格审核院内专业技术人员的资质,建立聘用、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建立个人专业技术档案,外来短期工作人员的技术资质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

3.贯彻落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岗前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

4.医院中层干部和院级管理人员要参加管理岗位知识与技能培训,管理人员要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建立医务人员科技成果档案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奖励机制。

6.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与完善职业安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应急预案、处理与改进的制度。

十、财务与价格管理1.规范与健全医院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严禁医院、部门、科室设立账外账和“小金库”。

2.建立规范的经济活动决策机制和程序,实行重大经济事项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与监督体系,对重大的投资项目应有可行性报告和投资效益分析;有效控制医院资产、收入、效益的增长与个人消费资金增长比例,个人分配不得与业务收入直接挂钩。

3.财务机构设臵合理、人员配臵到位;财务管理体制合规,经济核算规范,实行医院成本核算,降低运行成本,控制医院资产负债率。

4.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按照有关规定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按零基预算编制方法,编制年度预算表;正确执行预算,按季分析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工作结合相关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财务管理成效,为医院决策提供信息并指导实践。

5.执行采购制度,严格履行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建立药品及高值耗材采购流程,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对政府采购目录外药品及高值耗材的采购应有严格的管理和审批程序。

6.严格执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的规定,实行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提供便捷的费用结算方式;采取价格查询、费用清单等方式,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答复病人的费用查询,处理价格投诉。

十一、医疗器械管理1.健全医疗器械管理保障组织、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

2.按规定配备医院常规与大型医用设备装备;对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一次性用品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或招标采购。

3.建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购臵计划论证和应用分析制度。

医院购臵设备、器材、耗材、一次性用品应验证有效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生产许可证及经营许可证。

4.建立健全医疗器械保养、维修、报废、更新制度,以及设备操作规程和使用技能培训,大型设备的使用保养应进行单机管理,保证设备良好技术状态,建立全院应急调配机制。

5.使用的计量设备应有有效的计量合格证,专人负责计量管理,根据计量法对强制性计量设备应建立计量档案,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

十二、后勤保障管理1.健全医院安全管理组织、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特种作业人员应有资格证书,按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