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法国文化(民族性格)对外交的影响
法国文化(民族性格)对外交的影响
法国跟中国一样,是唯一的愿意以赔本或者非经济非商业的方式来推广本国文化的国家,中法两国是文 化至上主义的民族(在某种程度上,俄国也是如此)。中法两国的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全部历史都是定居 的和平与文明的农业民族一次次地在野蛮民族的冲击下忍受下来,对野蛮民族进行同化的历史,
•浪漫色彩
•细腻,却往往在具体事物中随意性较强,很多时候做法显得另类。他们 可能对理想计划很多,却很少脚踏实地。给法国人贴上重思想、重原则而 轻行动的标签。深受笛卡尔唯理主义哲学的影响,法国在外交政策上重“ 唱”而轻“做”,重理性设计而轻实际行动,常导致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 的严重脱节。法国人在行动前必得先有一个周密计划或者系统理论作依据 ,以便决定是否行动和怎样行动。当原则与事实严重冲突时,法国人宁可 坚持原则而牺牲实际利益。在国际政治利益博弈的游戏中,法国的外交作 风往往突兀孟浪,既欠缺深思熟虑的缜密考虑,也缺乏首尾一致的连续性 。 •密特朗因为坚持社会党伪君子的僵硬意识形态,高举人权与自由的大旗 (跟拿破仑第三热衷于民族解放思潮一样),在非洲盲目推进民主化,造 成法语非洲国家政局动荡,经济崩溃。使得当地亲法力量暂时受挫,导致 美国和以色列势力乘虚而入,极大的损害了法国的利益。
•高卢雄鸡
高卢雄鸡的好斗效忠 性格集中体现在法兰 西民族的尚武传统中 。戴高乐在《法国和 它的军队》中说:“法 兰西是用刀剑开辟的 ”。
NO.1
武
法国的尚武精神源于 贵族等级和大革命双 重传统。在等级社会 中,贵族的使命是以利 剑保卫王权。大革命 中的全民皆兵使法国 人都成为军人,开创了 “国民军队”的先河 。
NO.3
年青的法国人其实挺好的, 挺友善的, 而且很乐意助人的; 法国的 中年人就很坏, 特别是女的, 她们很高傲, 很歧视其他国家的人, 很自私, 看不起别人, 就算跟她们说话她们也会不理不才的; 法国 的老年人就很申士, 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有一个例子, 他们 喜欢抽烟, 但你永远看不到他们抽的, 因为他们都会躲起来抽的, 如果有人想叫他们帮忙, 他们就算不喜欢这个人, 也会尽量去帮 的.
拿破仑的军队更是所向披靡,横扫欧洲。巴黎雄伟的凯旋 门便是法兰西光荣的象征。从1880年起,法国政府每年国 庆日都在在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道上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以展示国威和军威。这一传统保持至今,并且是在西方国 家中绝无仅有的。
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沙 文 主 义
尚武精神的负面表现为沙文主义。作为民 族自大和民族侵略的代名词,沙文主义是法 国的“特产”。 尼古拉· 沙文本是拿破仑军队的一名军官, 他狂热宣扬法兰西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主 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当时有不少诗歌 、报刊、戏剧把沙文作为张扬民族精神和 英雄气概的偶像。法国人的民族性格中遗 留下来的欧洲老大思想挥之不去,同时欧 洲又是世界上最为发达和最为文明的地区 ,延伸下去总想引领世界,至少有引领价 值观的想法。
民族性格
1
高卢雄鸡
目录 contents
2
3
尚武精神 沙文主义
4
浪漫色彩
高卢雄鸡是法国人的象征。高傲、倔强、勇敢、不 屈的雄鸡的确体现了法兰西民族的性格。但雄鸡傲 慢、自负和好斗的特点在法国人身上也有充分体现 。 在中世纪,雄鸡形象是“警觉”、“勇敢”和耶稣的 象征物,被置于教堂顶部。文艺复兴时期,雄鸡形象时 常伴随着法国君主出现在钱币、纹章、印信或绘画 上。1665年,路易十四制造了一枚表现高卢雄鸡追杀 西班牙雄狮的硬币,以表现其争夺欧洲霸权的雄心。 此后,欧洲列强在报刊上常以“傲慢的公鸡”形象嘲 讽法国。在大革命中,高卢雄鸡的形象被广泛接受和 使用,它不仅代表法兰西民族,还被赋 予革命和自由的含意。拿破仑称帝 后认为“公鸡”缺乏力量,而改用“ 雄鹰”作为法兰西帝国的象征。复辟王朝和七月王 朝期间,雄鸡重新成为法国的象征。1830年7月革命中 ,国民自卫军的军旗和军装上都佩有雄鸡形象,三色国 旗杆顶部冠以高卢雄鸡造型。第二共和国期间,高卢 雄鸡的形象略有变化,成为自由女神身旁爪抓球体的 雄鸡。第三共和国建立后,雄鸡再度成为法兰西民族 的象征。新发行的法郎硬币铸有雄鸡造型。爱丽舍 宫的铁栏杆也饰有高卢雄鸡,故称“雄鸡栏杆”。在 两次世界大战中,高卢雄鸡成为民族主义情绪的载体 。法德两国的仇恨被集中表现为高卢雄鸡与普鲁士
谢谢观看
“高卢雄鸡”高傲的特性体现为法国从不愿附和他人,敢于挑战权威,力图恢复法兰西的光荣和梦想。
二战期间,戴高乐领导了“自由法国”的斗争,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保住了法国的国际地位。 二战结束后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处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法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依然坚持自己独立的 立场,积极参与欧盟的创建和扩展,对维护世界的稳定及和平作出过较大的贡献。面对二战后国际地位 的逐渐衰弱,高傲的高卢雄鸡并不甘于这种境遇,不甘于寄人之下,而是要力争出人头地,争得主导权 。长期以来“大国梦”就萦绕着法国人。 近一百多年来,保持大国地位成为法国外交的重点。在重大国际热点问题上,法国继续坚持了一贯以来 的独立自主政策。 自从冷战结束之后,法国发挥大国作用的希望寄托于欧盟的发展,所以长期以来法国外交政策一个不动 摇的坚持因素,就是要发挥自己在欧盟建设中的轴心作用。为了争取大国地位,甚至敢向美国说“不” 。 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法国国力的衰弱,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实在有点力所不逮。由于与大国结盟难 以占得上风,为了博得堂堂大国地位的风范,法国往往倾向于只与肯接受其领导的国家结盟,常常甚至 不惜牺牲地缘政治的利益,而与仰承其鼻息的小国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