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课程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
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5.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农业资源
2.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
3.10、38
4.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6.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7.农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
三、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A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B
四、简答题:(提示:共4题,共55分)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a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气候、市场;
b突发性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的突变、环境因素的突变、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社
会的变化与农业经济政策的失误;
c 趋势性变化引起的: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
(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3)农产品的特殊性。
鲜活特点、供需弹性很小
(4)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a 自然气候条件、生物种类、各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 农业系统的基本结构(四要素:生物、环境、技术、经济社会),农业生产等8个部门,由农、林、牧、渔业综合组成,由产前、产中、产后3个环节,技术体系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1分)。
(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
(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
(6)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3.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路是什么?
①以高新技术带动常规农业技术升级,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②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提高。
③综合开发农林生态技术,保障农林生态安全。
④积极发展工厂化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4.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一)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二)由“石油型”向“生态型”发展;(三)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四)由“机械化”向“自动化”发展;(五)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六)由“化学化”向“生物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