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一弹--礼仪一、立容: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
足闲二寸,端面摄缨。
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
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
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
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
但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袍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
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二弹--礼仪二、坐容: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héng,.脚胫】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跽【jì】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
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
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
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
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胡坐:女子坐容,两腿稍偏即可。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三弹--礼仪三、行礼: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
正规场合,对朋友。
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
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
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
6.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
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缓缓微屈膝~正式拜礼7.宴请:东道(主人)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四弹--现代汉服体系*标星号为仍存在争议的形制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五弹--内衣、中衣、外衣【外衣】穿在中衣之外的汉服。
外衣是汉服特点和汉服文化意义的最主要承载体,是汉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外衣按照穿着部位和长度分为长装、上装和下装。
(一) 长装长装按照剪裁方式可分为深衣和通裁。
深衣类有曲裾、直裾、朱子深衣、襕衫等,通裁类有圆领袍(圆领衫)、直裰(直身)、道袍等。
(二) 上装类别主要有上襦、上衫、上袄、半臂等。
(三) 下装按照是否有裆可以分为裳(裙)、帷裳、敝屣、袴等。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六弹--汉服配饰汉服配饰是汉服里面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看场合和情况穿戴,大致有以下几类:1、腰带。
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织物类和皮革类,织物类大致为长绳状,皮革类有唐蹀躞(diéxiè)带、明制革带等。
2、宫绦。
系在腰间的悬挂装饰物,中间穿绳子,两端系玉佩、金饰、骨雕、中国结等重物,尾端有流苏。
3、披帛。
长条布巾,通常搭在肩上、缠绕在手背间,用料轻薄,有的带印花或者绣花。
4、首饰。
佩戴在人身上的装饰品,包括发带、发簪、发钗、耳环、手镯、手链、项链、璎珞、戒指等。
5、其他。
广义上汉剑、唐刀也可看做汉服配饰一部分。
【蹀躞(diéxiè)带】:隋唐时期出现的一种功能型腰带,称为蹀躞带,简称蹀躞。
带有很强的收纳功能,可以悬挂水壶、钱包、扇子、香囊、刀、剑、乐器、箭袋、笔、墨、纸、砚……等等可以想得到的东西。
多为皮质与金属材质,佩戴在腰带外侧。
古代浪迹江湖的武者并不是把酒壶笛子和剑全塞在腰带里面的,而是使用“蹀躞”固定于腰间。
【宫绦(tāo)】:也作“宫縚”。
【披帛(b ó)】: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
披帛分两种:一种横幅较宽,长度较短,多为已婚妇女所用;另一种长度可达两米以上,多为未婚女子所用。
【璎珞(yīng luò)】:装饰于颈上的饰物。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七弹——汉服首服首服也叫“头衣”,为头上的冠戴服饰。
首服的样式大多带有相应的文化典故,许多巾帽由名人创作并成为某种文化思想代表流传下来,如苏东坡发明的东坡巾、孟浩然发明的浩然巾、朱子提倡的福巾、周子巾等。
首服可分为冠冕类和巾帽类。
1、冠冕类:包括冠和冕,一般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搭配相应礼服。
如翼善冠、玄冠、通天冠等。
2、巾帽类:包括巾帻(zé)和帽子,为平常生活穿戴,如儒巾、逍遥巾、唐幞(fú)头等。
【东坡巾】古头巾名,又名乌角巾,相传为宋苏东坡(苏轼)所戴,故名东坡巾。
其巾制有四墙,墙外有重墙,比内墙稍窄小。
前后左右各以角相向,戴之则有角,介在两眉间。
其特点是:1、内胆为桶2、外檐比内桶短3、桶为高桶4、相传当时苏东坡因为贬官入狱,在狱中无法身着官服,故想出此头巾。
东坡巾实为狱服。
(下左图)【浩然巾】明代男子盛行戴巾帽,背后有长大披幅的一种头巾,形如今之风帽。
相传为唐孟浩然所戴而得名。
(上右图)【幅巾】是指用一块帛巾束首。
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
一般穿深衣的时候带幅巾,在明代有幅巾深衣一词。
(下左图)【周子巾】(上右图)每日汉服小知识第八弹--汉代着衣七个特点一、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二、.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三、袖宽为一尺二寸;四、衫无袖;五、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六、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
形象十分生动有趣。
一般长度在一寸半至六寸之间,是衣裳中间显要的装饰物。
汉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
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七、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九弹--汉服款式·袄裙【袄裙(ǎo qún)】是一种上衣在裙外的的襦裙样式,明代女装上袄下裙的合称,非固定术语。
早期汉服上衣多称用“襦”,魏晋后唤作“袄”、“衫”,唐以后“襦”字逐渐被“袄”、“衫”替代。
“袄”为有衬里或夹层的上衣,秋冬穿着;“衫”为不加衬的单衣,夏天穿着。
明制女袄、衫的特点:1、属于襦裙体系,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
2、衣领样式有交领、竖领、方领、圆领等,且衣领上多加护领。
3、上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袖口可加缘边,也存在直袖和箭袖。
4、袄有长袄和短袄之分,下裙一般配马面裙或普通褶裙。
早期的袄裙上袄是用腰带固定,至宋元时在腋下系带,下摆在下裳外。
明制和朝鲜王朝制的交领袄裙通常有白色或素色的护领,可以拆下清洗,又分短袄和长袄,长袄又称大袄,长至小腿。
除了交领外,汉服和琉装也有立领式的上袄,其中立领对襟的上袄的袄裙又称褂裙。
交领短袄方领短袄交领长袄圆领长袄竖领【竖领长袄】:明代中后期,女服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纽扣的普遍运用。
这一变革致使一种中国服装史上未曾有过的崭新服装式样的出现,此即装有立领,领口缀有纽扣,使领尖扣合的上衣式样——竖领袄。
在诞生之初,这一式样便是女服的专用形式。
而披风与竖领袄的组合,又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搭配。
竖领长袄,其形制特点在于:突破直领、圆领式样,采用竖领。
领口缝缀纽扣——子母扣,纽扣或金或银,或金银托上嵌宝,其上可为素面,亦可嵌刻各种花样,花样则多取自喜庆的各种题材,如福、禄、寿等吉祥语,梅花、牡丹、兰花等花卉。
立领可也可将两领尖下翻作尖状,与各色的纽扣形成一道独特的“领边秀”。
而立领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女性的秀颈,坐立行走之前,更显出那一份东方女性独有的亭亭玉立。
每日汉服小知识第十弹--汉服款式·曲裾【曲裾(qūjū)】可以直观理解为一种续衽绕襟的服装。
流行于秦汉时期,到隋唐基本绝迹,到明朝已属于“古装”。
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形象资料中有很多反映。
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
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
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
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曲裾深衣后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再绕至前襟,然后腰部缚以大带,可遮住三角衽片的末梢。
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
“衽”是衣襟。
“续衽”就是将衣襟接长。
“钩边”应该是形容绕襟的样式。
续衽并不是一定很长,有的只绕一圈,有的则层层缠绕曲裾。
也就是说,曲裾深衣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具体的造型千变万化,不可胜数。
变化的奥秘在续衽的那块布料的形状、大小和长短。
有的衣襟展开后是一个倒三角形,有的衣襟展开后是一个半圆扇形,有的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的梯形。
有的长度拖到地上,有的则刚好遮住大腿。
总之一个模式下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感觉的款式来。
【注意】:深衣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的规定,比如“缘”的颜色的规定,则有:若父母、祖父母皆健在,缘用彩色;若父母全、祖父母不全,缘用青色;父存母亡,缘用青色;若父亲亡,缘用素色,衣料颜色则避免用素色。
单绕曲裾双绕曲裾三绕曲裾单绕短曲双绕短曲三绕短曲一般比较少了。
很多人以为曲裾深衣就是长长的,拖地的,但是秦始皇兵马俑大多数兵卒所着的是短曲裾深衣,仔细看甲衣下,膝盖处露出的尖角即可证明。
一般认为至少到膝盖。
不仅是曲裾,所有的汉服都没有腰封。
因此在用腰封固定曲裾绕襟的做法是错误的。
曲裾应用腰带来固定。
所谓“三重衣”,应为多件衣服,而不是特指三件衣服。
作为正式服装,曲裾里面需要搭配中衣、裙子来穿着。
一般曲裾外面不搭配其他衣服,顶多搭个斗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