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区别及材料成本差异计算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区别及材料成本差异计算

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账户使用的不同:实际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在途物资”科目,计划成本法下,购买的尚未验收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记入“材料采购”科目,同时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2.计入成本费用时,实际成本可以直接转入,但是计划成本法首先要将计划成本转入,然后将“材料成本差异”转入到相关的成本费用中去。

账务处理:(1)实际成本法:未入库时:借:在途物资贷:银行存款入库时:借:原材料等贷:在途物资分配到成本费用中:实际成本法:借:管理费用等贷:原材料等(实际成本)(2)计划成本法:未入库时:借:材料采购贷:银行存款入库时:借: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贷:材料采购分配到成本费用中:借:管理费用等贷:原材料等(计划成本)月末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管理费用等贷:材料成本差异(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反映企业已入库(关键点,未入库的不算)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属于资产类)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超支差异);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即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应计入贷方。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应计入借方。

材料成本差异转出差异,不管超支还是节约差异都从贷方转出,超支差异用蓝字,节约差异用红字,当然也可以节约差异从借方转出,会计慎用红字,但红字结转的方法还是存在的。

看情况,材料成本差异是一个调整科目,也就是双重性质。

采购成本大于目录价时,材料成本差异就在借方,反之,则在贷方。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是“原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它又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科目,当它反映超支差异时和原材料科目的方向一致,这时它就是原材料的附加调整账户;如果它反映的是节约差异,这时它就和原材料的方向相反,它就成了原材料的备抵调整科目了。

1.支付货款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2.验收入库并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1)验收入库借:原材料等【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2)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异金额(+超支差异;-节约差异)会计分录:借: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或借: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贷:材料采购3.发出存货并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发出材料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贷:原材料(2)分配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计算:分配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等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等【节约差异】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

(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的差额。

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

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的质量。

科目设置编辑在材料日常收发按计划价格计价时,需要设置“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材料科目的调整科目。

科目的借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超支额,贷方登记材料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的节约额。

发出耗用材料所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从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各有关生产费用科目;超支额用蓝字结转,节约额用红字结转。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明细分类核算,可按材料类别进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并进行。

按材料类别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费的计算比较正确,但要相应多设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分类账,增加核算工作量。

如果将全部材料合并一起核算,虽可简化核算工作,但要影响成本计算的正确性。

因此在决定材料成本差异的明细分类核算时,既要考虑到成本计算的正确性,又要考虑核算时人力上的可能性。

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根据发出耗用材料的计划价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编辑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差为正数,表示实际大了,叫"超支差";差为负数,表示实际小了,叫"节约差".在发出材料时,先结转的是计划成本, 然后再调整为实际成本。

公式变换为:实际成本=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在这个式子中,材料成本差异是正数就加,是负数就减.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会计处理编辑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单独设置本科目;也可以在“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设置“成本差异”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分别“原材料”、“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等,按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三、材料的计划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应与其实际成本相一致,计划成本应当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计划成本除特殊情况外,在年度内一般不作变动。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应当按月分摊,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计算。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外,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率与本月成本差异率相差不大的,也可按月初成本差异率计算。

计算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月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账务处理编辑(一)入库材料发生的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记本科目,贷记“材料采购”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调整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的金额应自“原材料”等科目转入本科目:调整减少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借方;调整增加计划成本的金额,记入本科目的贷方。

(二)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材料成本差异,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借贷意义编辑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库存原材料等的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

相关核算编辑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是存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会计业务核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同时也是会计实践中应用的难点。

如何提高这一部分学习和应用的效果,下面就此做粗浅的探讨。

明确材料成本差异核算的内容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材料成本差异是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式下,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额。

但这里指的材料,不仅是“原材料”帐户核算的内容。

还包括了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两部分。

但材料成本差异并不核算存货的所有内容,其明细帐的设置与材料采购帐户是一致的,即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进行核算。

明确材料成本差异与相关帐户内在关系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是指其收入、发出、结存均按计划成本计价。

但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会计核算要遵循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这样月末必须将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收入及发出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是一个调整帐户,通过对“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调增、调减,反映出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实际成本,以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差异的调整差异的调整是计划成本核算的核心问题,要做到熟练、正确地调整差异,笔者认为,必须要明确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与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帐户的调整与被调整的关系,从内涵上加以认识,而不是简单地对某些帐户的方向进行死记。

这里需要再明确的一个问题是,有些同志认为材料成本差异调整的是其所对应的一切帐户,如“材料采购”、“生产成本”等,事实则不然,其调整的是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帐户。

以原材料帐户为例,如对收入业务加以调整,假定原材料入库计划成本为100元。

体现在帐簿是就有“原材料”帐户借方为100元),实际成本为105元(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习惯上称之为超支),则“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帐户必定在借方加以调增5元,原材料与材料成本差异两帐户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5元;如原材料入库计划成本为100元,实际成本为98元(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习惯上称之为节约),则“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帐户必定要在贷方加以调减2元,原材料与材料成本差异共同反映出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98元。

同样,如对发出业务调整差异,也可采用上述换位理解的方法,如发出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体现在帐簿上就有原材料贷方1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超支2%(即100元的计划成本应负担差异2元,实际成本为102元),则在“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帐户的贷方必定要调增2元,两帐户反映出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02(100+2)元;如发出原材料为100元,材料成本差异率为节约2%(即100元的计划成本应负担差异一2元,实际成本为98元),则在“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帐户的贷方必定要调减2元,用红字反映,有的同志可能有疑问。

为什么不用“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的借方金额反映,而在贷方用红字,主要是因为发出材料体现为原材料帐户的贷方,为与被调整帐户方向一致,便于从调整的角度加以理解。

通过上述举例可看出,只有明确材料成本差异帐户与被调整帐户的内在关系,才能准确熟练地把握调整的内容、方向和金额,也会很直观地明白了大家习惯上讲的“对收入业务调差异,超支计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计贷方:对发出业务调差异,均计人材料成本差异的贷方,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明确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环节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收入与发出环节的差异额,因收入的途径及发出的用途不同,因此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也不相同。

(一)收入环节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收入环节、以原材料为例,涉及外购、自制、接受投资、委托加工、盘点盘盈的业务活动,下面分别就其调整分录加以列示:1.外购材料调整超支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贷:材料采购调整节约差异:借: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2.自制材料调整超支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贷:生产成本调整节约差异:借:生产成本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3.接受投资调整超支差异:借: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应交税费一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材料成本差异一一原材料贷:实收资本(按帐面价或市场价)调整节约差异:借: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实收资本(按帐面价或市场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4.盘点盘盈调整超支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贷:待处理财产损溢调整节约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待处理财产损溢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二)发出环节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原材料发出环节主要是指材料领用、出售、对外投资及盘亏业务,其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列示如下:1.领用材料: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上述分录金额,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2.材料出售借:其他业务成本贷: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上述分录金额,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3.材料对外投资借:长期股权投资(按帐面价,市场价或评估价)贷:原材料(按计划成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材料成本差异一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异率确定,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4.材料盘点盘亏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按材料成本差异率确定,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需要说明的是,发出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额可按当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也可按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所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