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机构库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分析——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高校机构库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分析——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

高校机构库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分析——以华南理工大学为

摘要:通过对2008~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发表的国际论文的统计,从论文数量、语种、院系分布、来源出版物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学术论文;统计分析;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论文
大学作为学术知识性机构,其智力产出主要体现在出版的各类图书专著、教材教参、期刊文献、人物等,体现了大学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人文价值和精神理念。

高校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R)主要是指搜集、组织、存储学术机构成员的知识资源的知识库。

其收集的文献类型包括博硕士论文、会议文献、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其他校内出版物[1]。

机构库自从产生以来就受到众多高校的关注,为了全面揭示和保护我校的知识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启动了机构知识库计划,并以学术论著、国际论文和学位论文作为建设的起点。

随着三大索引等国外学术计量体系引进中国以来,国内学术水平得到了飞跃发展,国际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国际论文日渐成为衡量高校知识产出的重要标志,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对我校国际论文产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本校科研发展水平,激励研究人员科研创新。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由于2010年国际论文总体发表情况需到2011年上半年才能准确统计,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统计了2008~2009年我校教师和学生发表的国际论文。

论文统计数据取自美国科技信息所(ISI)出版的ISI Web of Science(SCIE、SSCI及AHCI)及ISI Proceedings(ISTP、ISSHP)[1]和美国工程索引公司出版的Ei Compendex Web网络版数据库。

根据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本文按第一作者单位划分论文归属,分别统计了上述6种国际权威检索工具(SCIE、SSCI、AHCI、EI、ISTP、ISSHP)中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学术论文,并根据研究生院提供的师生名录划分所属学院、研究所。

二2008~2009华南理工大学国际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统计分析
1.华南理工大学2008~2009年国际论文数统计
国际论文是指SCI、SSCI、A&HCI、EI、ISTP、ISSHP六个检索系统所收录的华南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发表的文章;第一作者论文仅指地址栏第一地址标注为华南理工大学的论文;合作者论文指论文有多个作者的情况下,地址栏中第一个地址不是华南理工大学的国际论文;论文绝对数指剔除各数据库互相重复收录数,即实际发表的论文数。

2008至2009年SCI、SSCI、A&HCI、EI、ISTP、ISSHP收录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论文总数共9 668篇(包括第一作者论文7 986篇,合作者论文1 682篇)。

第一作者论文7 986篇,减去各库重复的
1 757篇,得绝对数6 229篇。

2008至2009年SCI、SSCI、ISTP、ISSHP、A&HCI、EI收录华南理工大学为合作单位(即非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1 684篇,暂不作具体统计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国际论文在检索系统中分布如表1所示。

注:表中第一作者论文绝对数指以SCI为基点,EI绝对数是去除与SCI重复的,ISTP绝对数是去除与SCI、EI重复的,ISSHP绝对数是去除与SCI、EI、ISTP重复的,依此类推。

2.国际论文的语种、文献类型
2008~2009年7 984篇国际论文的语种分布为:英文6 185篇(SCI 1 632篇、EI 2 627 篇,ISTP 1 626篇,SSCI 15篇,A&HCI 1篇,ISSHP收录的284篇均为英文),占77 6 %;中文1 799篇(SCI 172篇、EI 1605篇,ISTP 22篇),占22.4%。

可以看出,SCI、ISTP、SSCI、ISSHP收录的绝大部分为英文文章,EI收录的论文中中文文章占有一定的比例。

2008~2009年7 984篇国际论文共有7种文献类型:期刊论文(Journal Article)4 078篇,占51.1%;会议论文(Conference Article)3853篇,占48.3%;其他形式(Correction,Editorial Material,Letter,Meeting Abstract,Review)发表的论文53篇,占0.6%。

可见期刊
论文和会议论文在文献类型中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3.国际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在一个研究领域内,质量较高的论文一般都较高频次地被引用,因而科技论文被引用的多少,是对学术水平、论文质量的客观评价。

科技论文的引证情况,不仅可以揭示论文的学科走向、背景状况和发展轨迹,反映论文的质量与水平,还在于拓宽收录检索系统的路径与渠道,并给人以启迪。

2008~2009年我校被SCIE收录的1 804篇论文中,有752篇被引用过(占41.7%),总共被引用了2 078次,其中单篇被引次数最高达64次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元器件研究所的王二刚博士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发表的文章“High-performance polymer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of a polysilafluorene derivative”。

同时统计发现我校的平均被引次数为1.15次/篇,虽然考虑到论文发表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被引用的峰值,但数据本身足以反映出我校的高质量论文还较少,需要进一步提高论文发表水平,尽量往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投稿,才能获得较高的被引用率,提高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度。

4.2008~2009年我校国际学术论文的学院分布情况
由于2008~2009年ISSHP、SSCI、A&HCI数据库收录我校第一作者文献较少,在统计国际论文学院分布时主要以统计三大索引
即SCIE、EI、ISTP三大数据库进行学院分布统计。

2008~2009年SCI、EI、ISTP收录华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共6 229篇,覆盖17个学院和实验中心。

统计发现,SCI 所收录我校论文的学院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机械、材料、化工、轻工四大工科学院,其次是理学院、电信占据了一定的数量,而其他学院的论文较少,只占SCI论文总数的13%。

EI、ISTP收录我校论文的学院分布比较平均,侧重应用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学院如自动化、计算机、电力学院的发文量相当可观。

国际论文学院分布充分反映出我校以工见长,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