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司马光》PPT精品课件24

部编版《司马光》PPT精品课件24


我会说: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 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 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 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 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 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24.司 马 光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 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理解字词
(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 (2)戏:玩耍。 (3)于:在。 (4)庭: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5)一儿:有个小孩。 (6)登瓮:爬到缸沿上玩。 (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9)众:别的孩子们。 (10)皆:都。 (11)弃去:跑到外面。 (12)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13)击瓮:使劲向水缸砸去。 (14)破之:水缸破了。之,它,指水缸。 (15)水迸:水流了出来。 (16)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教学过程
交流:
(1)群儿戏于庭。(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 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 顶了。) (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 外面向大人求救。) (4)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 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 来。) (5)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
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会写的字
司庭登பைடு நூலகம்众弃持
再见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下面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 2、揭示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司马光(1019~1086),北 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 文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 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汉族。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 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 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读一读

tínɡ dēnɡ
diē
司庭登跌
zhònɡ

chí
jiē
众弃持皆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 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谁来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学习“雨起”,感知“悄悄” 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 (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雨中”,感悟神奇
1、雨就这样悄悄地起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竖耳听,你似乎听到了什么或看见了什么? 2、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 (2)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