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论书法艺术

浅论书法艺术

浅论书法艺术
冀惠惠
摘要:中国书法艺术和传统文化存在着密切的,且互为依存的关系,中国书法因为有了传统文化这个基础而得以发生、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思想、天人感应思想、中庸之道思想、克己修身思想都对书法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本文从书法的线条与情感,书法的艺术与意境,书之“气”“神”以及书人合一等方面分析书法艺术所隐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关键词:书法;阴阳五行;气;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诗学家说:诗者,天地之心;乐理家讲:乐者,天地之和;画论家道:以一笔之管,拟太虚之体。

总之,美来源与宇宙。

而中国的宇宙则体现在枟周易枠和由枟周易枠而来的太极图。

太极图里包含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也包含了中国之美的基础。

1线的艺术
线条作为中国书法艺术情感的语言,通过毛笔这一载体,按照一定美的规律组合,表现出浓淡、干湿、粗细的丰富变化。

书法是以文字书写为基础,通过线条为表现手段,借助笔墨表达来追求自然物象之美,体现人格审美象征性,以达到对自然真理的感悟和追求。

书法艺术兼备了具象和表现两种功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①。

中国哲学最高的境界是无味之大味,希声之大音,无形之大象,无言之至言,这正好与形简神丰的书法同韵味。

线条是书法的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气质和修养得以流露的媒介。

当我们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线条,通过线条可以让欣赏着获得精神上的艺术美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慰籍、净化和震撼。

2书法艺术与意境
意境原指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总体艺术氛围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意境这一美学概念源于诗歌,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文艺领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创。

书法艺术的意境美是最为独特的,书法艺术是一种抽象性形象,它不受物体具象的制约而直接构成意境。

书法作品通过点线的组合变化形成独特的审美氛围,在有形的书法作品中隐含着一股虚灵之气。

一副优秀的书法作品犹如一首优美的诗,情感笃深,意蕴浓郁,使品味者有隽永之趣。

欣赏颜真卿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傲岸磅礴的书气;品味怀素、张旭的狂草书时,李白的“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中的意境就会浮现脑海,仿佛进入一个飘逸旷达的境界。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枟兰亭集序枠,其意境就是王羲之独特的笔墨性情、风神骨气的自然流露,此书为王羲之醉酒时所写,过后他想重新书写,但是也无法企及,因为书法的点画之中所流露出来书法家的当时的情绪心境,是生命灵光的再现,是
不能重复的。

重视有无相生是中国哲学和思维的特点,也是中国美学的特点。

八大山人画一条生动的鱼在纸上,别无一物,就可以令人感到满幅是水,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虚”“白”“无”之中。

书法作品中的黑白对比对书法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

“一阴一阳谓之道”,在书法中,如果说线条是“阳”的话,那么被留下的空白之处就是“阴”。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失了一个方面就构不成书法之“道”了。

书法艺术的意境与笔墨的“虚”“实”有很大的关系,对于
“实”来说,最难把握,最难处理的就是“虚”和“无”,要使“虚”处达到一种“灵”的意境,必须立足于笔墨的“实”。

既要“计白当黑”,又要“知白守黑”,这就是虚实结合的辩证法。

3书人合一
中国文化的宇宙是一个气化万物、生生不息的宇宙。

人以气为主,以气作文则文如其人;以气写字则字如其人。

袁昂枟古今书评枠云:“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而已。

”一语道破了书与人之间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

欣赏天下三大行书作品枟兰亭序枠枟祭侄文稿枠枟黄州寒食帖枠,我们可以体会到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这三位站在书法艺术绝对制高点的书法家,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背景下,通过书法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人情趣、艺术修养,以及他们各自的人格魅力。

再有宋代米芾放纵不拘的处世态度以及它极具个性的书法作品。

明代徐渭一生坎坷,他的作品大都以豪放不羁的笔墨来抒发他愤世嫉俗的情感。

苏轼说“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乱也。

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

”书法家在创作时将自身气质、性格、修养、情感、人生际遇都融入渗透在书法作品中。

书法是一次性挥洒完成的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凝练,书法作品不仅可以看出书家的书法功底,同时也透漏出书家的性情、修养、气质和审美观。

4结语
书法是体现哲学思想的艺术,也可以说是艺术化了的中国哲学。

它是中国汉字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下的产物,同时书法也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艺术精神。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人类智慧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岁月过程中,在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理解、感悟和不断追求自然、人生真谛的伟大思想结晶。

而中国书法艺术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更是体现了有别于其它艺术形态的特征———具有高度的哲理性。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辩证思想在书法创作中随处可以体会到,充满着中国古代哲学的辩证思想。

在那一阴一阳,动静虚实,天人合一的黑白世界里,充满了气韵神的美感并折射着中国思想的智慧光芒。

注释:枟书法论丛枠,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二
①沈尹默:
版,第33页。

参考文献:
[1]王岳川.中国书法艺术精神[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2.[2]苏金成.书法美学思想在书法中的表现[J].东南文化,2004.[3]张法.美学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4]沈尹默.书法论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相关主题